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教散文到写散文,继而从事散文理论研究,范昌灼同散文结下不解之缘已达三十年.不是散文缠上了范昌灼,而是范昌灼拥抱住了散文.他有一颗散文心.他以散文心在观察散文世界,他以散文在写散文心评论.阅读《中国新时期散文论稿》(成都出版社1992年10月版),我时时感受到范昌灼那颗散文心的跃动.我一直以为:新时期散文很寂寞.争相传涌啦、热情呼唤啦、纷纷写信啦,都属于小说,散文从未有此殊荣.前几年,曾有过关于散文命运的讨论,也似乎是一些散文作家和散文研究者耐不得寂寞的鼓噪.读了范昌灼的《中国新时期散文论稿》,我明白自己是在坐井观天.  相似文献   

2.
写诗要有诗眼,做戏要有戏眼。所谓“眼”,指艺术意境的焦点,艺术意境的脉胳。诗有了“眼”,就有了意境,戏有了“眼”,就有了戏味。散文有了“眼”就有了“神”!杨朔一向致力于诗眼的创造,努力加强散文的美感。杨朔散文中的“眼”点,有的置在篇首,象明灯高悬,一灯指路,有的居其中间,似佩玉在身,忽隐忽现;有的嵌在结尾,象群山之巅,须仰视才见。《雪浪花》的“眼”点在篇首。《海市》的“眼”点就在中间。《海市》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散文,作者  相似文献   

3.
我爱读散文,尤爱读杨朔的散文。读杨朔同志的散文,如坐春风,如沐秋阳,浑身舒坦极了。是艺术的享受,也是思想的熏陶,感情的升华。杨朔同志说:“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他的散文就是诗。这些作品,是他在“斗争中,劳动中,生活中,时常会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然后经过苦心孤诣、刻意砥砺创作出来的“动心”的诗章。我们也只有用心去感受、体会,才能渐入佳境,触摸到这些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4.
蒋瑞杰的第二部诗集<心岛的绿藤>即将面世.作为朋友,我有幸先睹为快,并在他将要出版的诗集前面写下几句感言,其欣喜之情可以想见.  相似文献   

5.
蒋瑞杰的第二部诗集《心岛的绿藤》即将面世。作为朋友,我有幸先睹为快,并在他将要出版的诗集前面写下几句感言,其欣喜之情可以想见。我与瑞杰,相识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我所供职的省文联一间简陋而略显零乱的办公室  相似文献   

6.
近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独立的与自成体系的阶段。在近代时代风雷的激荡和刺激下,作为反映这个社会现实的文学,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涌现出许多进步的作家,创作出数量众多的作品。近代文学在受到欧风美雨冲击下萌生了许多因素,为摆脱传统文学的桎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并为五国文学革命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林衍 《南方论刊》2012,(1):98-99,103
休闲是生命的存在与自由。生命的展开也涉及到休闲生活方式的展开与选择。生命在休闲展开,对个体和社会有政治、经济、文化功能。休闲可以通过教育来实现,生产力的发展为休闲为提供保障,休闲教育也必须以生产力发展(经济发展)为基础。中国的经济发展地区不平衡,就决定了休闲教育的多层次性,在不同层次的地区实行不同层次的休闲教育。  相似文献   

8.
很难形容宗教对人类究竟意味着什么。人们发明枪弹是为了猎杀同类,人们创造宗教却是为了拯救自己,但每天都有无辜的生命以宗教的名义葬送。仿佛我们又在无意之间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的盒子,那形形色色的宗教莫非便是盒中的妖孽?为什么我们赖以拯救的反而在毁灭我们呢? 这当然显得过激了,但宗教间以及宗教内部教派的关系问题却正在这个世界的几处烽火中向人们显示自己的能量。千年的仇恨是否可以消弭,和平在宗教间能否有降临的一天,这些问题不仅困扰着政治首脑们,也困扰着学术界。在战后的西方,多元宗教关系理论的研究已经开展得十分…  相似文献   

9.
《流云》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诗人宗白华先生于1923年结集出版的一部诗集.宗白华是“五·四”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小诗,曾和周作人,谢冰心的诗作齐名.《流云》这部诗集被誉为小诗派的殿军.对宇宙,人生的自觉探索和对艺境的哲理性的体验,是宗白华诗作的重要特点,正如宗老所自言:“诗文虽不同体,其实当是相近的.一为理论的探索,一为实践的体验.”(《艺境》)宗先生一生致力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劳伦斯散文《鸟啼》的创作背景,分别从鸟啼所代表的生命思想内涵、对生命教育的反思以及鸟啼所表征的生命的聆听、思考、尊重和礼赞等角度对劳伦斯散文《鸟啼》中的生命思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徐开垒同志虽然还不满六十岁,可是在文学的道路上,已经探索、跋涉了四十多年。他写过诗,写过中篇和短篇小说,但他主要地还是作为一个散文家而为广大读者所了解,所熟悉。从散文集《雕塑家传奇》(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读者可以看到这他作家在过去的岁月里,一长串稀疏但却锲而不舍的脚印。 当徐开垒还是一个中学生时,就在一些进步作  相似文献   

12.
吴明 《快乐青春》2011,(1):62-62
老羚羊勇于献身,把生存的希望留给了年轻的羚羊。这是一首可歌可泣、震撼人心的生命的壮歌!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的重庆,是国民政府的陪都,中共南方局的所在地,这种特殊的地位,决定了重庆在抗战中的特殊作用。抗战中的重庆人民,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此,研究重庆人民对抗战的贡献有着极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老作家曹靖华同志的《小米的回忆》,发表于一九七七年三月十三日《人民日报·战地》副刊。作品一发表,立即引起强烈反响,受到了广大工农兵读者的热情赞赏。这篇散文,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深沉,结构萧散自然,深刻的政治内容和独到的艺术构思精巧地结合在一起。看起来平淡无奇,读起来倍感亲切,回味时含意无穷,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散文素以抒情见长。作者给自己的作品取了个《小米的回忆》的题目,这就平而又奇。在北方出生或居住过的人,有谁不知道“小米”呢?作者正是借助于它,勾起了对无数往事  相似文献   

15.
认识自身是极其困难的。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尤其如此。关于中华民族(主要指汉民族)生命特征,中外学者似乎早已定论,如一以贯之的实用理性精神。现在,一个年轻人却提出了与之相悖的大胆假说——如果说西方人类的生命运动模式可概括为生物性与文化性(感性与理性)“平行共时互补”的话,那末华夏民族的生命运动模式则可称为上述二重人性的“循环历时互补”。按照我的理解,也即是说西方人类活得比较平衡,  相似文献   

16.
张伟 《阴山学刊》2009,22(6):59-61
《红颜绿煤》进退得宜,收放有度,既有时间线索,又不平铺直叙,插叙补叙间出,前后跳荡,摇曳多姿。作家具有非凡的驾驭大场面的能力。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几乎都有着富于传奇色彩的经历,这不仅是结撰故事的需要,也反映出那些兵荒马乱、动荡不安的年月里,命运的不可捉摸、不可把握,从而饱含着历史的沧桑。作品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没有做简单化的处理,多处表现了对传统的历史叙述的解构。作家秉承着古代叙事文学的优秀传统,善于在激烈的矛盾;中突中刻画人物性格。主要人物个性鲜明,特别是女性群像光彩照人。  相似文献   

17.
<正> 郭保林是位富有创新意识而实绩丰硕的散文作家,近年来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等相继出版了五个散文集。他在散文创作中,注意更新美学观念,“锐意追求新的突破”(鲍昌《五彩树·序》),多向拓展了散文的美学境界,对打破散文长期以来封闭的思维模式,促进散文创作审美意识的开放做了可贵的探索。一郭保林散文美学观的拓展,首先是审美视野的扩大和开放——摒弃狭窄封闭的散文审美  相似文献   

18.
早些年,曾参与《〈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初探》书稿的校对,作为第一个读者,尽管评介此书力不从心,然而,还是觉得有话非说不可。 大家知道,《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以下简称《摘要》)是列宁《哲学笔记》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此书是列宁研究辩证法的读书扎记,因而给后人理解上带来了一定难度。近年来,国内陆续出版了一些解释性  相似文献   

19.
假如说,一定要让我们只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当代人们的生活状况的话,我以为最准确的莫过于一个“忙”字。忙,已经是所有人都不可逃脱的宿命。无论是高官还是平民,也无论是富豪还是穷人,更不管你做的是哪行哪业。尤其是在当下,在全球化、市场化以及一个高科技化的时代,生存竞争的残酷与激烈,也就更加剧了人们的忙碌。有人曾经比喻,现代生活就像每个人身后都有一条无形的鞭子在驱赶着,让你无时无刻都不能不奔波甚至挣扎在没完没了的匆匆忙忙之中。忙,也就成了当今人们生活的惟一主调。高速度和快节奏,已经深入到了现代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所以…  相似文献   

20.
刘克邦是新时期以来重要的散文家,他的作品以简洁凝练的温情笔触书写诗意人生,是心灵的自传;并善于穿透现实的尘雾而抵达真实的生命本身,开掘生活的意蕴,升腾思想的境界.刘克邦散文有感而发、真情弥漫,清新自然,蕴藏着哲理,朴质而不乏睿智与敏锐,使千千万万读者沉醉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