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此文曾经先师罗福颐先生修改,值其周年忌辰,特此发表,以资纪念。罗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金石家,不幸于1981年11月8日逝世。他对古代石刻、简册、古玺印及其文字的研究有重要贡献,对西夏史的研究也有突出的成就。他治学谨严,孜孜不倦,数十年如一日,著述甚丰,是一位受尊敬的学者。  相似文献   

2.
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同志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是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郭沫若同志在旅居日本期间,为了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着手进行甲骨文和金文的研究。他曾与当时在燕京大学工作的我国著名金文学家容庚同志作了多次通信,探讨有关学术问题。现由容庚同志保存的郭沫若同志从一九二九年到一九三三年问所写的信件共有五十余件。承容庚同志同意,我们选了其中的十二封在本刊发表。这些信件,为我们了解郭沫若同志在日本期间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情况提供了重要史料,我们也可以从中学习郭沫若同志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而得到启示和教益。——编者  相似文献   

3.
今年九月,是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和书法篆刻学家容庚先生九十周年诞辰。他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但他八百万字的学术著作、矜慎不苟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治学方法,永远值得后人借鉴和学习。一容庚先生原名容肇庚,字希白,号颂斋,一八九四年九月(夏历八月初六日)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县。他是长子,父亲去世时,他才十五岁。此后,他便在四舅邓尔雅的指导下,研读《说文解字》和学习书法、篆刻,有时跟从叔父容祖椿  相似文献   

4.
《文史哲》2016,(2)
正他是当代中国杰出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与古文献学家。他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中国古代文明研究领域有极深造诣。针对宋代以来低估,中国古代文明的思潮,他高瞻远瞩,提出"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继往开来,以地下出土古文字、古器物与传世文献相印证,引领人们追寻中华文明的源头,揭开夏商周三代文明的真相,打开了中国早期文明世界的大门,展示了先民创造的经验、成就与智慧。  相似文献   

5.
段玉裁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文字训诂学家,他所著的《说文解字注》被公认为是解释《说文》的权威性著作.段氏博学自信,有严谨和重实的治学态度,他在治学方法上的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他在《说文解字注》中,运用了包括比较互证法、逆向思维法、历史发展法、朴素辩证法在内的多种科学方法,从而使《说文解字注》成为我国文字史上的一部巨著.  相似文献   

6.
李庆立  崔建利 《东岳论丛》2003,24(2):111-115
胡应麟是明代后期一位学者和诗论家。他一生酷爱藏书、读书 ,在科举仕进屡屡失意的情况下 ,把“立言”作为实现自己功业理想的方式 ;他依靠自己丰富的藏书 ,勤于治学 ,一生著作等身 ,取得了以诗学理论、图书辨伪为代表的多方面的治学成就。  相似文献   

7.
生活于晚清的学人张穆因在西北史地研究方面成就突出而引起学界的关注.从学术思想的形成来看,张穆受到汉学、宋学及今文经学诸家影响,治学虽以传统的汉学考据为基本方法,但他关注的研究领域是以西北史地研究为代表的"实学",已超出传统学术领域--经学的范畴之外,其治学中透露着强烈的学术经世的意识.张穆学术思想中的种种特点,反映了清代学术由乾嘉"学精"向晚清"学新"的过渡.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泰斗之一。他在自然科学、文学、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因明学等众多学科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内容宏富、卷帙浩繁的学术著作;而且他的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细致入微的治学方法,也为我们树立了楷模,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继承。 他曾经在一篇未收入《沫若文集》的佚文中,向当年香港知识界介绍过自已早年的治学经验和方法:1.直探本源,不受前人的约束;2.搜罗一切资料,尽可能使无遗憾;3.对于资料毫不  相似文献   

9.
王运熙先生的治学历程有三个阶段。他学术上的贡献,主要集中在文学史与批评史两大领域。他对汉魏六朝乐府的研究,填补了文学史研究的空白;他主编的三卷本《中国文学批评史》和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是该学科领域的重大创获。实事求是是他治学的基本特色,在治学方法上,他注重实证,注意微观与宏观、文学史与批评史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徐中舒传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徐中舒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已经将近六十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的学术成就硕果累累,赢得了国际国内的声誉。现在,他已年届八十有五的高龄,仍然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着,浑然忘却了老之已至。“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相似文献   

11.
鲁迅与治学     
被当今世界公认为人类有史以来十大作家之一的鲁迅,同时也是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伟大学者。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开始接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若干学科,后来经过长期刻苦治学和勇于在变革现实社会的斗争中不断地探索、总结,这不仅促进了鲁迅世界观的转变,奠定了鲁迅坚实的学术根柢,使他的学识既博大且精深,而且对于他的文学创作,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鲁迅比起许许多多缺乏高度文化科学素养的所谓“纯”作家来,他的高明之处与迥异之处,我以为就在于他既有艺术家的敏感又有学者的沉思。一生治学的鲁迅,在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中都有精深的造诣和辉煌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治学经验和从事学术研究的科学方法。探讨他的治学经验及学术成就,是我们全面学习鲁迅,继承鲁迅思想遗产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之一.由于其独特的个性和成长经历,又使王国维与同时代的知识分子有所区别.他在治学上涉及多个领域,并都卓有成就.本文主要就其治学转变的原因作一分析和探讨,通过其"为学三变”,来了解王国维的个性及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13.
作为明末清初三大著名思想家、学者之一的顾炎武 ,其学术成就的丰硕是世人公认的。故无论是当时人或是今人在探讨他的学术贡献时 ,都认为他有一套独特的治学方法 ,才使他具有如此的学术地位 ,于是人们对于他的治学方法的研究和阐述 ,成为顾炎武思想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编者在总述其学术成就时就指出 :“炎武学有本原 ,博赡而能通贯 ,每一事必详其始末 ,参以证佐 ,而后笔之于书 ,故引据浩繁 ,而抵牾者少。”① 以“博”而“通”的特点 ,给予顾炎武治学方法很高的评价。梁启超对顾炎武的治学方法也推崇备致 ,…  相似文献   

14.
曾敏慧 《云梦学刊》2006,27(3):10-11
陈平原先生在当今一代的学者中是出类拔萃的。参读余三定老师《博取杂用,守旧出新——陈平原治学述略》(载《云梦学刊》1994年第1期)及一些资料,觉得陈平原先生在学术上的成就离不开他的“人间情怀”。陈平原先生的学术追求、学术思路、治学方法、治学精神是学术界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这一代人认真学习、思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吴承仕(1884——1939),字检斋,是我国著名经学家、古文字学家、教育家,是从前清举人发展成为战斗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他在学术成就和革命实践方面,都值得我们深深尊敬和永远纪念。吴承仕在辛亥革命后,因目睹北洋军阀反功政府的腐败,他愤而辞去司法部佥事职务,从师章太炎先生,潜心研究经学、文字音韵学。他的著述甚多,在当时的国学界享有盛名。曾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东北大学、中国大学任教。  相似文献   

16.
蔡元培先生为《鲁迅全集》作序,称鲁迅为“新文学开山”;同时又指出“鲁迅先生受清代学者的濡染”,于“旧学”之根柢亦极深固。这一看法目今已为世人接受。关于鲁迅与“旧学”,可作多方面的研究,“小学”即其一。人所周知,清代学术中“小学”比任何一种经学都发达,取得的成就也最大。所谓“小学”,包括字形、音韵、训诂等方面的学问,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广义的古文字学。鲁迅在这方面是很有造诣、很有见解的,虽然,他并不以此名家。蔡元培先生称赞鲁迅之治学,往往“蹊径独辟,为后学开无数法门”。就以古文字学来说,鲁迅确实也给了我们不少启迪。  相似文献   

17.
<正> 方以智是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他在哲学、文学、数学、医学、物理学、音韵、训诂、天文、历法、地理诸方面,都深有造诣,是这一时期罕见的通才。方氏的学术成就,与其独特的治学主张有着密切的联系。方氏在治学问题上,崇尚什  相似文献   

18.
唐兰(1901—1979)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他所著的《古文字学导论》是一本自成一家之言的重要著作,极富创见。他为了建立起古文字研究的理论原则和新系统,不囿于他所敬服的前辈和密切的朋友的见解,并时或有所批评,唐兰在该书的自序中反复真诚地向被批评者表示歉意,同时又说:“还要请学者们原谅,因为我所提到的只是不得不明的是非,并不是有意蹈文人相轻的恶习。虽则是非有时不易明,自我过强的学者架不住‘非也’二字,可以立刻反唇相讥。郭沫若氏曾告诉我:‘昔人有一字之师,今人有一语之敌。’不过,治学问而至不敢明是非,还成什么学问。学问本只是求真理,我们找出自己过去的不是,指摘别人的不是,同样,也愿意别  相似文献   

19.
崔述(1740——1816)字武承,号东壁,清乾嘉年间的经学家和史学家。其倾毕生精力所著之《考信录》,梁启超称:“自汉以来古史之云雾拨开什之八九。其考证方法之严密犀利,实不让戴(震)、钱(大昕)、段(玉裁)、王(念孙、引之),可谓豪杰之士。”①胡适甚至断言现代新史学应当以《考信录》为其出发点。②崔述在学术上能取得成就,他的超家派治学解经法,似为原因之一。当然,这里所说的“超家”,仅是说他能够超越儒学内部的家派。  相似文献   

20.
略论戴震的治学态度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震是我国十八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一代朴学大师。他在哲学、音韵、文字训治、考据、名物以及天文、数学、律历、力学、机械等领域都曾取得令人注目的成就,而这些成就的取得,又是与他的科学的严谨的治学态度与方法分不开的。本文就此谈几点体会,不足之处,尚望方家指正。一、实事求是,无征不信实事求是是戴震治学的基本精神。段玉裁曾说道:“先生之治经,凡故训、音声、算数、天文、地理、制度、名物、人事之善恶是非,以及阴阳气化、道德性命,莫不究乎其实。”(《戴东原集序》)戴震友人钱大听也说:“先生……由声音、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