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晋兰 《民族论坛》2004,(11):53-54
历史上的畲族是个只有本族语言、没有本族文字的民族,欲了解畲族早期的历史状况只能依靠外族的文字记录以及畲族内部的口传历史。在客家先民大量南迁之前,闽西是畲族的主要分布地,在闽西客家八县中,现在仍有许多居住着蓝、雷、钟等畲族姓氏的村落。在这些村落及其邻近地区,至今还保留着一些古老的畲族风俗,流传着不少与畲族有关的传说。遗憾的是,这些传说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对此进行研究的更是廖若晨星。本文试对闽西流传的两则畲族传说进行解读。传说一:很久以前,汀州管八县,八县都是客家人与畲民居住的地方,但畲汉不通…  相似文献   

2.
关于畲族的来源,说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认为畲族源自汉晋时代居住在长沙一带的武陵蛮(或称五溪蛮),持这一说者,又大都认为畲族是瑶族的一支。另一种意见认为畲族是古代越族的后代,持这一说者有的说它是春秋时代越王勾践的子孙;有的认为它是汉晋时代山越的后代。此外,还有个别人主张畲族不是少数民族,而是第一批殖民闽粤的汉族。这种意见明显是错误的,毋需讨论。  相似文献   

3.
客家是汉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约五千万,占汉族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另有约一千万客家人侨居海外。客家是汉族中保留古风、古语最多,最具特色的一支群体。客家意识,有的人称之为客家精神。它是维系这支群体的共同心理素质,是凝聚这支群体的内在力量。尽管客家分布于半个中国200多个县市,散布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客家意识却不因此而消失,它依然成为联系这支人们共同体的情结,成为他们之间认同的心理特征,成为这个群体在极为险恶艰难的环境中团结奋斗、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力量。把客家意识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内容进行研究,对于了解客家群体的本质特征,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闽北畲族区,地处福建内陆腹部,林海竹乡,资源丰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4万畲族人民生活一天天富裕起来,人均收入达500元.但发展也不平衡,有的还没有脱贫.要使闽北畲族人民尽快与汉族人民一道走上共富路,必须依据畲族地区的实际,开拓民族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性的汉族民系,也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早在明朝以前,就有客家人离开祖国大陆,向海外迁徙。如今客家人已遍布全世界85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8000多万,其中1000多万人分布在海外。因此,客家研究正越来越受到中外历史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的重视。19世纪50年代,客家问题开始为学者所注目,迄今已近一个半世纪,客家研究基本上呈波浪形发展状态。有人倡导把客家研究当作一门独立的学科,构建完整、系统的“客家学”。由我国著名的南方民族文化史专家、博士生导师吴永章教授所著,广西教育…  相似文献   

6.
广东客家人的围龙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家人原世居中原,属古代汉族的一支,后因战乱、饥荒等原因逐渐南迁,定居于南方各省。因在异地为客,绝少和外界来往,保留了较多的古代汉族风俗和语言,自成一家,所以称为客家人。勤劳能干的广东客家人在颠沛流离的艰苦环境中,创造了灿烂的客家文化。作为客家民居代表的“围龙屋”,正是其中一颗夺目的明珠。 客家先民多为中原仕宦之家、书香门第,虽经过历代迁徙,但那种上层精英文化意识却始终情结于心;迁至南方后、居住在山区,地潮多雨,湿瘴弥漫。客家先民将中原文化与当地环境相结合,不断摸索总结,终于发展为今天布局合理、…  相似文献   

7.
客家服饰是我国汉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以服饰为载体的传统吉祥图形符号既是服饰的表征,又是客家民族审美和精神的象征。针对客家服饰文化相对薄弱的点进行系统研究,是对客家传统服饰进行系统研究的一种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8.
客家服饰是我国汉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以服饰为载体的传统吉祥图形符号既是服饰的表征,又是客家民族审美和精神的象征。针对客家服饰文化相对薄弱的点进行系统研究,是对客家传统服饰进行系统研究的一种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9.
岭南民俗与百越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岭南地区是古代百越民族聚居之所,被当时统治者称为“蛮夷”之地。古书上所谓狼、僮、徭、獠、俚、蛋等,多为对百越诸族的蔑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百越古族有的与中原汉族移民融合,自成体系,有的演变、发展,生存到今,形成了岭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与三大民系,展示了特异的人文风貌。直到解放后,广东仍有七个少数民族聚居,即:黎、瑶、壮、苗、满、回、畲族,并有百万风格特异的“水上居民”(即古书上所谓的“蛋族”)。在汉民族中,又明显构成了广府、客家、福佬三个民系,各有不同的方言和习俗,使岭南民俗更为丰富多彩,绰约多姿,具有一种神  相似文献   

10.
畲族,东汉时已成为我国“南蛮”族的一支,传说广东潮州凤凰山是其发祥地,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畲族社会曾长期处于人类历史早期的“刀耕火种”、“拔畲栽种”的原始农业经济和“捕野禽射豕肉”的狩猎经济阶段。自唐王朝在潮、汀州设置州县、强化封建统治以后,畲族受到汉族封建统治势力的干扰、侵犯。为了反抗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11.
从盘古神话的演变看岭南民族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盘瓠是苗族、瑶族、畲族等南方少数民族的图腾 ,这些民族普遍流传着盘瓠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在传承中不断发生变异 ,有的融进其他民族的文化 ,有的与本民族文化结合产生新的神话和传说 ,汉族文人在记录神话、传说时往往融入汉民族的文化内容 ,再流传出去 ,这些神话便成为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从神话的演变轨迹可以看到岭南民族分化、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畲族盘姓去向探讨——兼论畲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下乡调查畲族历史,畲族古老而神奇的祖先传说,常使我们产生这样一个疑问:畲族盘姓哪里去了?多年以来,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本文力图根据有限的资料,探求这一问题,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畲族分布的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与汉族交错杂居。在这种情况下,畲族得以保存下  相似文献   

13.
客家学的提出,在学术上具有多重意义.第一是对华人研究的严肃反思,第二个意义如其客家之名义,是一门关于移民社会的研究.第三是突显传统人文及社会学科分野之武断,而提出对于科际整合的热切呼吁.  相似文献   

14.
景宁东弄畲族“凤凰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论坛》2003,(2):62-62
九八年盛夏,按照行程的安排该去寻访分布在闽东、浙南一带的畲族,此次的目标选定在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的东弄村。畲族的全部人口不足70万,而现在真正的原住民则更少。有关族源说法不一,有畲、瑶同源于汉晋时代长沙武陵蛮说;有“南蛮”后裔说和古越人后裔说。不管怎么说,畲族的祖先从14世纪起就与当地汉族共同创造了自已的家园,是我国典型的杂散居民族之一。我顺着秀丽的欧江一路上行,山弯越来越多,而我更喜欢驾车行驶这种盘山公路,富有较强的挑战性,自然乐在其中。二百多公里的路程之后,我终于到达东弄村。这是个依山而建的村…  相似文献   

15.
笔者有幸于1982年和1986年两次到畲族地区调查。亲身的体验,使我深感畲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同时又不能不提出疑问,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东南沿海地区,畲族这个少数民族是怎样在汉族千百年来经济文化的包围之中保存了自己的民族文化?这确是一个值得认真思索的问题。一、盘瓠传说及其与畲族文化的关系凡是想要了解畲族及她的历史和文的化,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盘瓠传说。盘瓠传说在我国很多史籍中都有记载,现流传的较完整的最早记载见于《后汉书·南蛮传》。从东汉到现在经过了一千多年,盘瓠传  相似文献   

16.
近现代史上畲汉关系比较紧张,互相极少通婚.1987年,我们到浙江省建德县调查畲族的文化习俗,发现这里的畲汉关系已有很大的变化. 从调查情况来看,在里叶乡小泉村的已婚男女中,第一二代人(第一代人指现年80岁以上者)里有2个畲族男子娶汉族姑娘,1个畲族女子嫁给汉民.在第三代人中,由于他们到达婚龄时已生活在新社会,畲汉人民之间的关系已有明显改善,故有4个畲族男子娶汉女为  相似文献   

17.
东北民族源流与分布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9月8日至14日在抚顺举行。出席会议近百人,收到论文五十余篇。 与会者探讨了汉族是否东北土著民族,燕以前东北地区有无汉族先人居住等问题。有的认为燕以前辽宁非汉族居住区;有的则主张辽宁早就属华夏文化,应早就有华夏族;有的更提出商文化可能起源于东北;有的主张燕以前辽西辽东居住的汉族祖先是山戎和东夷。多数同志同意秦汉至魏晋,汉族是辽宁的主体民族,慕容鲜卑占辽西后,汉族并未减少反有增加。对唐后期辽东的主体民族,有认为是汉人,有认为是勃海人,与会者认为这些问题,只  相似文献   

18.
畲族图腾祭祀盛典——"招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沿海著名土著——畲族,因历史上长时期来跟当地汉族错处杂居,频繁联婚,致使畲族的传统历史文化严重淡化;这种状况几乎是全国畲族的普遍现象."招兵"仪式曾是畲族历史上盛大的图腾崇拜的准宗教活动,但据《畲族社会历史调查》,截止解放初,该宗教活动在全国畲族中已基本绝迹,只是在粵东凤凰山区的个别村寨,(潮州市的凤南区李坑村、凤凰区石鼓坪村、丰顺县凤坪村等)尚有部分残存,许多地区的畲  相似文献   

19.
闽东这块有着光辉灿烂的革命历史的土地,位于福建东北部的山区里,包括福安、福鼎、霞浦、宁德、周宁、寿宁、罗源、连江等县一百八十多万人口的地区,其中畲族十万余人,占闽东总人口的5.5%。在这绵互不尽的崇山峻岭里,千百年来就居住着勤劳、勇敢的畲族人民,他们和汉族劳动人民用血汗滋润了这块土地,用自己的双手把“穷山恶水”的深僻山区创建成美丽富饶的家园。畲族人民和汉族人民在共同劳动中,在反抗历代封建统治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中,特别是  相似文献   

20.
两个人的碰撞:《畲族网》诞生 2004年的一天,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高级工程师雷先土在浏览网页时偶然看到了福建省福鼎市佳阳乡畲族青年钟敏贤制作的《畲族自救工程策划书》。其中写道:作者计划在三年内深入畲族聚居的广东、福建、浙江、江西和安徽等省100多个县市及乡村,借助各县市图书馆、统战部、民族宗教局、方志办等渠道,收集以纸质为载体的文献,如宗谱、族谱、祖图、地方志、调查报告、年报年表及现代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等,建立畲族档案与联络网,编修《畲族总谱》、《畲族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