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的个案研究表明,碾子山区单亲家庭的社会支持网具有异质性低的特点;朋友网相对稳定,亲戚网和邻里网的变化引起网络规模的变动;进入单亲家庭社会支持体系的是绝对的“强关系”,体现了强关系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进程,单亲家庭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并成为大城市中一种重要的家庭形式。文章以广州市单亲家庭的现状以及妇联现有单亲家庭工作的情况为例,探讨了引入社会工作的具体方式和方法:通过社会行政、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扩大单亲家庭的受益范围,对初期单亲家庭进行危机介入,建立单亲家庭互助小组及建立单亲子女社区辅导中心等。  相似文献   

3.
社会工作在为单亲家庭进行服务时,面临专业身份认可度低、可利用公共资源不足、难以保持家庭与个体平衡发展三大困境。以能力视角理论为依据,通过对单亲家庭实施辅导,在实践中探索出以能力为中心的社会工作介入模式。这种新模式通过关注点的转变和积极关注、迅速建立信任合作关系、运用循环策略挖掘潜能等方法灵活地处理单亲家庭生活中的问题,有力地促进了个人和家庭能力的整合,有效地解决了针对单亲家庭的社会工作实务困境。  相似文献   

4.
单亲家庭是一种社会现象。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调适和培养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研究通过138对单亲与完整家庭子女的对比,以及对5个单亲家庭的个案调查,分析研究了单亲家庭对其未成年子女在心理方面的影响,指出单亲家庭对小学阶段儿童心理的影响尤为显著,还讨论了如何加强对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离婚事件不断增加,单亲家庭越来越多。本文通过调查得出结论:单亲家庭学生在校就读期间,在心理上、行为上总体来说与双亲家庭学生相差不大,对许多问题具有较为一致的观点,但在个别方面与双亲家庭学生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为此,学生管理工作者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以促进单亲家庭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开展对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研究,探讨单亲家庭子女教育行之有效的规律和方法,是社会给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单亲家庭生活在社区,不可避免地要与居委会、邻里接触。对于困难单亲家庭和一些在生活上遇到压力的家庭,社区理应伸出援手。但是,由于单亲家庭的特殊性,有时候他们不  相似文献   

8.
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辅导是当前学校心理学应该关注的课题。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辅导策略。在进行心理辅导时,要针对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心理辅导方式,辅导的方法和技术应注意本土化和针对性,力图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来促进离异单亲家庭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辅导是当前学校心理学应该关注的课题。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辅导策略。在进行心理辅导时,要针对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心理辅导方式,辅导的方法和技术应注意本土化和针对性,力图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采促进离异单亲家庭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以问卷调查数据和官方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描述铜仁市万山区艾滋病疫情现状与特点,深入分析感染原因,提出治理对策。研究表明,单亲家庭与同性恋正相关;男性单亲家庭、农村单亲家庭与性病感染显著正相关;采供血、男男性行为与艾滋病感染正相关。万山区矿产经济特点和社会变迁滋生多元性艾滋病疫情。共用针具吸毒、异性性行为、男男性行为、采供血感染相互交织。遏制艾滋病传播,需要树立主体化理念,构建多元主体协商共治机制,促进多元主体积极互动,改善治理对象生存环境,最终形成"善治"的社会状态。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粤西大学生自杀态度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从而为开展大学生自杀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采用自杀态度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对粤西高校2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2.9%的大学生对自杀行为持肯定或理解态度,61.1%的大学生对自杀者持肯定或理解的态度;大一学生比大四学生.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农村学生比城镇学生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上持更否定排斥的态度;自杀态度与社会支持存在弱相关。  相似文献   

12.
大学新生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问题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958名大学新生进行"大学新生学校适应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问卷调查,得出大学新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水平和他们的学校适应水平呈正相关;大学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由高到低依次是:以往朋友支持、家庭支持、大学同学支持、大学教师支持。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对新生学校适应的作用依次是:大学同学、大学教师、家庭和过去的朋友。其中,大学教师与新生的学习适应相关最大,大学同学与新生的交往适应相关最大。  相似文献   

13.
采用肖水源的社会支持量表,以618名高职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高职大学生社会支持现状,结果表明:是独生子的高职大学生客观支持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的高职大学生;生源地是城市的高职大学生主观支持得分显著高于生源地是农村的高职大学生,非独生子的高职大学生主观支持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是班干部的高职大学生主观支持得分显著高于非班干部的高职大学生;是班干部的高职大学生支持利用度得分显著高于非班干部的高职大学生;生源地是城市的高职大学生支持总分显著高于生源地是农村的高职大学生;是班干部的高职大学生支持总分显著高于非班干部的高职大学生。结论:高职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呈现一定的特点,受其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为班干部等因素的影响。对高职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其社会支持程度的差异性,鼓励其积极主动获取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总水平与心理韧性总体情况显著低于大学生非弱势群体。针对492名自认属于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学生社会支持分析发现,这一群体在专业、家庭结构和家庭教养方式上均存在差异;在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韧性分析中发现,则存在家庭教养方式上的差异;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对支持的利用度对心理韧性的影响最大。通过分析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能够很好预测职业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不仅能够直接影响职业自我效能,而且还可以通过心理韧性间接影响职业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作者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体会 ,比较深入地分析了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并指出高校及社会要大力支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的过程,离不开家庭、亲友和社会各方的支持帮助。这里运用抽样调查和样本分析的方法,就安徽工程大学2011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其社会支持网络情况进行分析,进而了解大学生就业所需要的社会支持类型和渠道,以及它们在大学生就业中所发挥的作用,进一步完善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网络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高职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高职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干预提供帮助,采用SSRS和GWB问卷,调查了河南400名高职学生。结果表明高低社会支持组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极显著;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的正相关极其显著;客观支持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的预测作用极其显著。  相似文献   

18.
浅谈社会转型时期的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其政治经济文化复杂多变,当前我国大学生在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要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道德的中坚,不仅需要大学生群体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到以德修身,自觉维护社会道德准则,还需要高等院校建立德育综合实施机制和全社会创造良好的外部引导环境。  相似文献   

19.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福建省部分高校大学生人际信任、社会支持与人际交往的关系进行问卷调查,其结果表明:(1)人际信任、社会支持、人际交往在独生子女因素上影响不显著;(2)性别对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的影响显著;(3)专业对社会支持影响显著;(4)年级、家庭居住地、父母职业对于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及人际交往的影响显著;(5)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人际交往密切相关;(6)回归分析表明,普遍信任与主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均能预测大学生人际交往,表明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是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