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目前城乡大量出现的各种各样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导,不断总结经验,使之不断完善。”这为我们继续发展农村股份合作制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和完善农村股份合作制提出了新的课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农村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 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在一些省市已得到大力推广.从广东、江苏、辽宁、北京等四省(市)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情况可以看出,四省(市)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不仅各具特色,而且其经验也值得各地参考和借鉴.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应按照先易后难的方式,一方面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股份合作形式,另一方面也要依托当地的农业优势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同时也要有效维护农民在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中的权益.  相似文献   

3.
由张鸿同志撰写的《城镇集体经济与股份合作制研究》一书最近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紧密结合城镇集体企业实际,对城镇集体经济理论和股份合作制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全书共设20章,分两大部分内容,其一是对城镇集体经济理论与现实研究,主要从历史形成过程、发展类型考察、城镇集体经济的性质、特点、地位和作用分析,以及城镇集体企业产权改革、模式设计、科技兴企、民主管理、宏观调控和劳动服务公司等内容进行探索研究;其二是对股份合作制进行专题研究,主要从城镇集体企业推行股份合作制的必然性、股…  相似文献   

4.
建立农村股份合作制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城市企业制度改革正向纵深方向发展,股份公司纷纷建立之际,农村也出现了一种新型集体所有制经济形式——股份合作制。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充分肯定了我国正在蓬勃发展的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为此,理论界有必要研究清楚几个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以为农村有关部门的决策者提供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使改革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5.
上海經济学会和本刊在十一月九日联合召开一次座談会,邀请浙江省东阳县湖溪乡西庄永胜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金嘉蓀同志作了有关該乡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报告要点已在“解放日报”及“交汇报”发表。本刊鑑于右派分子对当前农村工作和党在农村的重大政策措施,进行恶毒的歪曲和攻击,一些不明农村真相的人,可能对农村问題存在着錯誤認識。为了駁斥右派的謬論和澄清某些人的錯誤思想,現将金嘉蓀同志的报告全文在本刊发表,以供学术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当前,股份合作制在农村地区已走过自发探索、政府试点两个阶段,并开始大面积推广。股份合作制是从家庭经营向规模经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合理形式,是农村发展二、三产业向城市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深化乡镇企业内部改革的重要选择。因而,继联产承包大潮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之后,股份合作制的推广无疑是农村经济上台阶的又一契机。 一、当前发展乡镇股份合作制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虽然有了良好的开端,取得了初步成绩,并有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志成 《兰州学刊》1998,(2):25-25,5
股份合作制企业是一种产生于我国集体经济发展实践中的公有制企业组织形式,在农村乡镇企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到1995年底,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已发展到了300万家,成了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目前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导,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在国家的纲领性文件中,第一次肯定了股份合作制经济.  相似文献   

8.
农村股份合作制的发展、问题及对策姜绍华,肖进志一、我省农村股份合作制的发展情况我省农村股份合作制是伴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它同乡镇企业一样,是广大农民的伟大创举。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0年到1983年,为股份合作制的...  相似文献   

9.
蒋建农 《学术界》2001,(1):213-219
从八十年代中期产生股份合作制这种新的经济形式以来 ,经济理论界和企业界对其性质、作用和发展方向 ,一直争论不休。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 :“目前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经济 ,是改革中的新事物 ,要支持和引导 ,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 ,尤其要提倡和鼓励。”江泽民同志的这句话 ,是我们正确认识我国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性质、作用和发展方向的指导性意见。一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 ,股份合作制是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种经济组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相似文献   

10.
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是把股份制引入合作经济,容纳多种经济成份,融合各种生产要素,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农村工业经济的一种新型经营管理制度和企业组织形式。各地初步实践表明,乡镇企业推行股份合作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进一步发展乡镇企业的一个重要举措。然而,在试行过程中,也碰到许多具体问题。不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股份合作制就难以健康地发展并向更大范围内推广,改制后也难以进行较为规范的管理,甚至会产生许多后遗症。一、能否以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命名我们知道,规范的(单一的)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1.
中央今年一号文件,科学地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的形势,总结了实践中的新经验和群众的新创造,明确提出了今年农村工作的重点,并做出了若干政策规定.这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又一纲领性文件.为了贯彻落实好这一文件精神,推动我省农业经济问题研究,山东社会科学院于3月16日邀请部分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召开了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理论座谈会.座谈会由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海成同志主持.现将座谈会发言摘要发表.  相似文献   

12.
股份合作制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企业型股份合作制 ,另一种是社区型股份合作制。在农村 ,以乡镇企业为主的采用股份合作制的企业总数已达 3 0 0多万户。在城市 ,股份合作制作为国有小企业改制中的主要形式 (约占已改制企业的 3 5% ) ,全国城乡股份合作制企业总数已接近 40 0万户。笔者将就股份合作制的起源、运行机制、内在矛盾及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进行分析 ,试图说明其兴起和发展的动因及其局限性和过渡性 ,以及由此导致的立法难点。最后笔者将对股份合作制这一企业组织形式的进一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一、股份合作制的起源 :典型的…  相似文献   

13.
股份合作制正在我省农村蓬勃兴起,它是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是深化农村改革中的重大突破,是广大农民在继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后的又一伟大创举.现就股份合作制中的若干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目前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经济,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导,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鼓励。”在改革的实践中,越来越多的集体企业出现了向股份合作制转变的趋向。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些探讨。我国股份合作制的产生股份合作制是在我国集体经济改革的过程中,把合作制与股份制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种新的企业财产与组织形式。它首先是在农村地区兴起,然后又在城市中逐步开始实行。其发展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  相似文献   

15.
论乡镇企业发展股份合作制的若干问题袁朝明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体制运作后,股份合作制在农村迅速兴起,其产生的特点是:在交通枢纽、经济发达地方,股份合作制主要产生于农村工商业等二、三产业;在边远落后地方,主要产生于种养业等第一产业。乡镇企...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股份合作制的制度特性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股份合作制自80年代中期在我国农村自发产生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产生了非常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农村股份合作制是否是一种稳定的、独立的经济组织形式?其发展趋势如何?学术界颇有分歧。但有关这些问题的不同认识,对我国农村经济的长期发展具有重...  相似文献   

17.
股份合作制改造中若干争议问题之我见胡健首先发端于农村的股份合作制改革,近年来正以星火燎原之势由农村而城镇、由集体而国有在各行各业迅速蔓延开来。由于股份合作制是中国独创的、尚未完全定型的一种新型企业形式,因而迄今为止国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性意见。也正...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基础的股份合作经济应运而生,这是历史的必然。股份合作制的推行,必将给农村市场经济,特别是民族山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民族山区发展股份合作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推行股份合作制,有利于民族山区生产力的发展。推行股份合作制,并不是回到过去的集体化,重开“大锅饭”,而是通过股份形式界定个人产权,并赋予个人产权,使农民作为土地这种生产资料使用者的权利和地位更加明确。也就是说,在开发农业中实行股份合作制,农户原来承包的自留山、责任山可以作价入股;参与收益分成,股权可以继承、转让或馈赠,实质是  相似文献   

19.
股份合作制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一种好形式──谈张掖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兴起的原因和条件任继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张掖市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到1993年底,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2.88亿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7.51亿元,其中乡镇企业总产值突破5.022亿元大...  相似文献   

20.
关于“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问题,以前有若干论文发表.他们对“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虽在对具体问题上并不一致,但对一些基本问题已趋向统一.下面笔者就“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形成的时间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党史研究》曾发表一篇文章:《“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问题》文中讲:“我认为毛泽东同志1936年12月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才是这条道路理论基本形成的标志”.但现在多数同志认为毛泽东同志这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应是1930年前后,形成这一基本理论的标志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笔者同意这种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