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源流》2008,(9)
◎勃拉姆斯钢琴与大提琴奏鸣曲(全两首)——钢琴大师塞尔金与大提琴巨匠罗斯特罗波维奇历史性聚首传世名版当代杰出音乐大师罗斯特罗波维奇与塞尔金合作诠释的勃拉姆斯两首大提琴奏鸣曲珍贵版本,无可争议地在同曲目的录音中独占鳌头。演奏典雅、稳重、大气,直叙勃拉姆斯音乐本质。  相似文献   

2.
弦乐演奏是对音乐作品的领悟、表现和再度创作的综合过程。大提琴演奏者在重现某一音乐作品时,不仅要运用娴熟的技巧,更要运用感情。因此,大提琴的演奏应当是感情和技巧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中华魂》2010,(6):I0002-I0003
关峡,当代中国著名作曲家,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团长、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1957年6月出生,河南开封人,满族。少年时曾学习小提琴和二胡。1985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在校时以《大提琴狂想曲》获美国齐尔品作曲比赛二等奖,《第一弦乐四重奏》获全国第四届音乐作品比赛二等奖。  相似文献   

4.
在肖邦所创作的具有古典音乐特征的钢琴奏鸣曲《c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作品第4号)中,他已经有突破传统奏鸣曲式结构公式的趋向。这首织体清晰、技巧流利的奏鸣曲,为肖邦后来奏鸣曲体裁创作上的突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钢琴奏鸣曲的创作上,肖邦是一位大胆的改革者。  相似文献   

5.
欧洲古典音乐作品中有两首关于月光的钢琴作品,其中一首是贝多芬升C小调奏鸣曲,作品27号之2《月光》,另一首是德彪西钢琴组曲《贝加莫组曲》中的第三首《月光》.二者既有诸多相同之处,同时又各具特色.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对于钢琴乐曲的风格有着革命性影响,而德彪西的创作对整个20世纪的音乐创作起到了最为直接的启迪和引领作用,也由此成就了德彪西印象派音乐奠基人的美誉.  相似文献   

6.
肖邦《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具有很强的标题性,从乐曲形式到内容以及乐曲创作的时代背景都可以窥见这一特点。通过作曲技法、调式和声、曲式结构、主题形象等的分析,使读者了解肖邦此奏鸣曲的风格特征和情感基调,从而进一步阐述肖邦《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标题性内容的深刻思想性。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和马克思毕生的诚挚友谊,广为美传,恩格斯对马克里主义和马克思《资本论》的巨大贡献,举世赞颂。但是,恩格斯本人却自谦申明他不能与马克思相提并论,并风趣地自喻为第二小提琴手。是故,当198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罗郁聪教授的《恩格思经济思想研究》专著时,胡培兆教授以《第二小提琴手的奏鸣曲》为题向读者评介该书。两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罗教授新著的《恩格斯与〈资本论〉》(厦门大学出版社1987年11月出版)问世。喜读之下,自然联想起恩格斯这位出色的第二小提琴手的另一支奏鸣曲,又在作者的精心发掘、整理成章后,奉献给《资本论》的读者。这支奏鸣曲音符的系统结构,虽然读者自可从作者的著作中而概知,然而我们还是乐于将读后的几点难忘的感  相似文献   

8.
作为大提琴教学与演奏的一本专业性读物,《大提琴演奏艺术300年》一书由中央音乐学院宗柏教授收集有关大提琴名家及名曲的介绍资料,并结合教学方面的心得编著而成.它是一本大提琴演奏艺术难得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9.
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与莎士比亚传奇剧《暴风雨》有其共同情感特征,通过对曲式结构进行剖析、对三个乐章的演奏做深入的分析,认为只有深入了解《暴风雨》奏鸣曲的创作背景和曲式结构,才能正确地把握作品的内涵并在演奏中把它表现出来,以感染、启迪、教育观众。  相似文献   

10.
《克莱采奏鸣曲》产生于列夫·托尔斯泰世界观发生巨变、精神探索最为紧张的高潮时期,处于其世界观激变的危机中心,是作家矛盾、痛苦和探索思想、道德问题的极端反映。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克莱采奏鸣曲》就不能完成由《安娜·卡列尼娜》向《复活》的过渡,不能完成向“托尔斯泰主义”的飞跃。  相似文献   

11.
捷克作曲家德沃扎克在 1895年发表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仍为当代大提琴演奏教学使用,他还成为我国及世界性大提琴演奏比赛的规定曲目。本文全面地分析和研究了作者及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民族性格、创作风格、结构布局及音乐语言的运用等,对指导教学与演奏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普罗科菲耶夫《第七钢琴奏鸣曲》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作曲家借助古典和现代创作技法的融合,完美展现了前苏联人民与法西斯英勇斗争的历史场景,具备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是人类钢琴音乐史上的不朽篇章。在阐述《第七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和作品主题的基础上,结合钢琴创作理论,从实现古典和声与现代和声的统一,展示出明快流畅的抒情风格旋律,对20世纪作曲技法的灵活运用等方面深入分析了《第七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13.
贝多芬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被奉为钢琴艺术史上的“圣经”,欣赏《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作品笼罩着的浓浓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4.
普罗科菲耶夫是20世纪俄国(含苏联)最为重要的钢琴作曲家之一,他和斯特拉文斯基、亨德密特等人共同成为新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他创作的《第二钢琴奏鸣曲》是他独立作曲迈向成熟的标志。韩国裘元朴、德国格朗赛、俄国贝尔曼等钢琴演奏家对《第二钢琴奏鸣曲》充满个性化演奏从不同角度丰富了普氏音乐的多元精神。  相似文献   

15.
普罗科菲耶夫《第六钢琴奏鸣曲》(Op.82)体现了作曲家独特的个性风格,也充分展示了作曲家处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现实主义色彩和民族性情怀.通过从整体到局部分别对《第六钢琴奏鸣曲》曲式结构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旨在探讨普罗科菲耶夫在曲式方面对传统结构思维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是一部钢琴巨著,是李斯特一生自传式的表白和速写。这部作品充满着激烈的矛盾冲突和以天主教受难者的英雄主义来忍受苦难的情感。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情感,既要全面了解作者的思想,生活经历,又要有精湛的演奏技巧。《b小调奏钢琴奏鸣曲》以单乐章的曲式构成,摒弃了当时奏鸣曲式的写法,大胆尝试了钢琴织体的解放。本文着重分析《b小调钢琴奏鸣曲》的演奏要点及其结构细节。  相似文献   

17.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悲怆》是一首追求美的理想、要求人生平等和幸福生活的雄伟诗篇。它反映了在启蒙思想的影响和法国大革命的鼓舞下 ,作者勇敢地向命运挑战 ,决心用自己的音乐为人类争取自由和幸福的理想、信念。全曲充满着斗争的力量和热烈追求的激情。该曲作为早期奏鸣曲的杰作已经明显地体现出贝多芬奏鸣曲戏剧性、英雄性、交响性的基本风格与特征 ,是一首倍受欢迎的钢琴曲。  相似文献   

18.
波兰著名哲学家罗曼.茵加尔登(Roman Ingarden,1893-1970)是最早将现象学原理引入美学和音乐美学领域的学者,也是成就最大的一位。他的现象学音乐美学理论,集中体现在《音乐作品及其同一性问题》中。在这部论著中,他围绕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讨论了音乐作品与其演奏、感受、乐谱的同一性,音乐作品本身的同一性,音乐作品的本体性等一系列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层层剖析,最终提出了“音乐作品是纯意向性对象”的命题。  相似文献   

19.
弗兰克《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成功地采用了循环发展曲式,将各乐章既独立而又完美的统一在一起。其旋律“崇高清晰”,和声“异乎寻常的丰富”。该作品不仅体现了弗兰克在古典传统基础上所具有的独特创作风格,同时也具有十九世纪末叶欧州音乐新旧风格并存的典型特征。演奏中合理运用右手运弓(弓段、触弦点、弓速)及左手触弦(重心、力度、速度、高度)等技巧,是准确诠释作品内涵与表现作品风格的关键。通过对该作品演奏技术与艺术表现的分析,可以较深入地把握演奏浪漫主义后期法比学派音乐作品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肖邦所创作的第四十九号作品《f小调幻想曲》正是其代表作品之一,该首钢琴曲被创作于1840年到1841年之间,通过采用变奏曲式、回旋曲式以及变奏曲式混合曲式结构,利用引子、呈示部、发展部、中段、再现部、尾声等六个部分,更真实、有效的呈现出浪漫主义钢琴曲,因而《f小调幻想曲》也被视为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品的代表,Op.49对学习钢琴曲创作结构、了解浪漫时期钢琴音乐特点都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