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创新型人才的能力构成分析,提出评价创新型人才不仅要看其知识结构的合理性,还应该从创新绩效、价值追求、观察事物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意志等参量来衡量;在依靠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同时,自我修炼也是一条有效途径;创新型人才自我修炼需要树立创新价值观和人生观,激发和维持创新欲望,训练求异思维,开发类比、联想和想象能力,更要勤于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2.
魏发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5):106-109
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创新型人才进行了新的界定,对创新能力构成进行了解析;依据个案研究提出了创新型人才成长的5种模式,并据此提出依靠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自我修炼是一条有效途径,进而提出了创新型人才自我修炼的8个方面及其修炼方法。 相似文献
3.
增强科研能力 培养创新型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最重要的素质,而科研能力则是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核心内容和集中体现.研究生也是高校科研创新的一支生力军.本文结合研究生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创新教学模式,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4.
彭文晓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跨入新世纪门槛,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局势,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中国教育无法回避的课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培养学生创新品质,实施教育创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黄民文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76-184
近代湘中英才辈出,既出现了曾国藩、罗泽南一代湘军将帅,又产生了陈天华、蔡锷一代民国功臣;既涌现了宋希濂、廖耀湘等抗日名将,也孕育了蔡和森、彭述之等中共先驱。近代湘中人才之所以能如此异军突起、群星灿烂,原因有三:一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与转型,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二是经世致用与勇于担当的湖湘文化传统,为之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三是同辈之间的互相帮衬及湘军一代对后辈的提携培养,为之提供了宝贵的人脉资源。 相似文献
7.
应用型本科人才能力的评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正按照学术型人才培养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框架构建。本文采用CSE评价模式,就应用型人才能力要求、能力培养方案制订、能力形成的培养环节以及能力总结性评价进行研究探讨,以期达到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能力培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9.
王宏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124-126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要求高、难度大的复杂工程,而提高科研能力正是其立足点、突破口和有效载体。提高科研能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及奉献精神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费凡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252-253
随着社会的演进与发展,各领域对于优秀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从现代秘书岗位人才的能力要求来看,具备基本的专业能力是前提,而秘书人才的隐形能力则是不可忽视的。基于此,依据层次分析法将现代秘书人才具备的隐形能力进行逐层划分与比较,从中提炼出现代秘书人才最重要的几项隐形能力。本文就围绕现代秘书人才的隐形能力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期相关的研究内容能为现代优秀秘书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带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创新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共同具有开拓性、敏感性、坚韧性、道德性和健康的身心。而在其他方面又有许多不同:在指导思想上,前者突出“新”,后者突出“实”;在思维形式上,前者不拘一格,后者照章办事;在行为方向上,前者以需要为导向,后者以市场为导向;在成果形式上,前者具有多样性,后者具有唯一性;在成果应用上,前者具有滞后性,后者具有直接性;在组织能力上,前者不强调组织能力,后者必须具备组织能力。然而,创新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又能够共生,实践中两类人才常常共生,理论上两类人才可以共生。 相似文献
12.
马千里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58-62
创新学习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逻辑起点 ,是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的操作平台。为了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 ,应以创新学习为主导模式实施未来教育改革。阐述了创新学习的内涵、创新学习的意义 ,并提出了实施创新学习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建设是实现我国企业突破、产业转型并实现自主与创新的关键。文章分析了创新型科技人才集聚的效应体系,将集聚效应分为正向效应和负向效应两类,继而总结了创新型科技人才集聚效应影响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此,文章从人才流动机制、人才配置机制、人才使用机制和人才评价机制四个角度建立了创新型科技人才集聚提升机制。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创新环境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进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168-171
高校创新环境反映一个学校体现时代要求的品位和格调 ,具有开放性、现实性、民主性、感染性、互动性的特征 ,对创新人才创新力的形成产生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加强创新环境建设 ,要营造 :创新的意识观环境 ;良好的教学管理环境 ;开放的学术交流环境 ;浓厚的人文氛围环境 ;多元的信息网络环境 ;先进的设施硬件环境。 相似文献
15.
沈红宇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7-8
大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强对大学生成才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创业型人才,不仅要树立创业意识,还要培养创业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自身也要注重自身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使自己顺利成才。 相似文献
16.
薛天祥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5,10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培养创新人才有赖于创新教育。只有正确理解创新人才的内涵 ,从而把握创新教育所要求的自由、发展、主体、求实、效率、竞争、多元、代价、开放等创新理念 ,再结合课程目标的重建、课程内容的重整、课程实施与评价的重构 ,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践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7.
论学生管理工作与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正怀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5(3):140-142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整个育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也必须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建立创新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来努力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8.
林琳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5):28-29
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创新型人才概念的理解与分类,分析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规律。从外部成长环境和内部成长环境两个层面解析了创新型人才成长环境的总体构成,并分析各个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结合创新型人才的特点,提出建设及优化成长环境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