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雅县总人口34.7万.农村人口,30.58万.其中劳动年龄内农业人口17.12万。据调研统计.全县乡村输出劳动力10.6万人.其中县内2.23万人.省外6.23万人.劳务输出占56.5%。目前.在去年返乡的1.12万农民工中.已有8064人实现就业。占返乡农民工的72%。  相似文献   

2.
平昌县是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全县总人口9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9万人。农村劳动力42.8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4.2%;富余劳动力达3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0%。  相似文献   

3.
资中县是有人口131万的农业大县,其中农业人口116万,农村剩余劳动力40万。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发展劳务经济,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资中县积极探索和实施以就业、培训、维权三位一体的劳务开发综合服务工程,通过“政府推动、政策促动、宣传带动、城乡互动”,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2002年以来.全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16万余人次.创劳务收入49.47亿元.农民人均年劳务收入1339元。  相似文献   

4.
安岳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多达80余万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扩大输出转移规模.狠抓技能培训.保障民工权益.使全县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迈上了四个“新台阶”;技能培训迈上新台阶.培训农村劳动力每年达1.1万人;  相似文献   

5.
仁寿县是以农业为主的丘陵大县,全县人口160.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仅25.5万人.总耕地面积122.6万亩,农业人口人均0.9亩.农村劳动力783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40余万人,是我省第一人口大县.劳务产业发展潜力十分巨大。仁寿县白改革开放以来始终都把劳务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大支柱产业来抓。通过二十年的努力,仁寿县劳务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四川省劳务输出基地县和劳务外派基地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新津县围绕农民集中居住及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后的就业问题.探索建立“村企结对.车间进社区,加工进农户”模式.有效促进了农民转移就业。截至去年底.全县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10.08万人.占全县14.03万农村劳动力的71.85%.所辖12个镇乡全部实现比较充分就业.20个社区全部实现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7.
2005年,全国劳动力供大于求1300万人,2006年预计至1400万人。就业难困扰着许多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但与此同时,有不少的用人单位却在因招不到员工而为难,一些企业因“民工荒”影响到生产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聚焦农民工     
南江是农业贫困县,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农村每年富余劳动力达18万人。这个庞大群体的户口在农村,外出务工从事非农产业,成为沟通城乡的载体和桥梁,促进了农村人力资本的形成和输出劳务→累积生产要素→返乡创业的发展模式。全县每年输出劳动力17万人,劳务收入达4.9亿元,务工农民人均收入近4000元,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9.
古蔺县是贫困山区的农业县,全县有29个乡(镇),总人口为7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1万人,占总人口的91.9%,农民人均收入只有1024元。为了使全县农民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去年以来,古蔺县委、县政府根据全县农村劳动力42万人、富余劳动力21万人,劳务开发前景广阔的优势,决定把劳务开发列为推动全县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要求各级各部门把劳动开发工作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县委,县政府认真调查分析了全县劳动力资源状况后,计划用5年时间培训完全县的尚未外出务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无业居民、下岗失业人员共7.7万人,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分别开展职业指导和培训1.1万人、1.6万人、1.6万人、1.7万人、1.7万人。并从2004年起让不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了解掌握务工基本常识和1-2门技术。同时该县还制定了新增输出8000人,其中县内转移1500人的2004年劳务开发目标。培训和输出目标制定后,该县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县委、县政府、县教科局、劳动保障局、农业局等12个部门签订了培训目标管理责任制,同时把任务分解到乡镇,乡镇...  相似文献   

10.
彭州市是“三线”老工业企业较多的市(县)之一.国有企业比重大,1998年至2004年12月.全市共有四川省、成都市属国有企业11户.彭州市属地方国有企业54户,下岗失业职工达2.4万人,二轻、供销、商业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近万人。另外,该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人口65万余人,其中现有农村劳动力41.7万人.每年新增城乡劳动力约5000人左右。近年来.随着该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加快,以及招商引资战略的成功实施而引起的产业结构调整,已有1.6万余名农民失去土地。  相似文献   

11.
大英县地处川中丘陵地带,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工业基础薄弱.农村劳动力转移任务十分繁重。大英县劳动保障局按照“政府推动,政策促动.市场拉动.宣传发动,培训带动,有序流动”的工作思路,2007年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4650人.培训农民工2.1万人,品牌工程培训2960人,获证人数1.55万人.年劳务收入9.35亿元,全县人均劳务增收202元,劳务产业已成为农民稳定增收致富的主渠道和支柱产业,并形成了“培训——就业——保障”一体化的劳务派遣模式。  相似文献   

12.
<正>江西省浮梁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面,是个山区县,地广人稀,2016年全县常住总人口为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近25万人,农村劳动力数量达到12万余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0%,初中以下学历约占80%以上,18-29岁之间约占22%,30-45岁之间占45%,就业人口分布结构不合理,需要转移就业的占农村劳动力的一半以上。从土地情况看,人均耕地面积0.89亩,资源严重不足,只占全国平均值的60%。由于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都比较落后,农民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收入较少,全年全县  相似文献   

13.
2004年的一个焦点问题,“民工荒”,指的是沿海地区主要是广东、福建等省市的部分企业出现了招工不足,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的状况,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民工潮”到如今的“民工荒”,让人震惊的同时,又促使我们深深反思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的真实发展状况。当前的民工荒实质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的、法律的、社会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古蔺县劳动保障局承担劳务开发工作以来,紧紧围绕“大力推进劳务开发战略,实现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这一战略工程,以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把劳务市场开发、农民工培训、劳务转移输出、维权保障工作不断引向深入,精心打造出了古蔺县劳务品牌。近两年来,全县开展城乡劳动力培训12.7万人次,实现劳务转移输出18.1万人,2004年实现劳务收入5.2亿元,2005年实现劳务收入7.68亿元。创新思路古蔺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县总人口80.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4.3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21.5万人。过去全县劳务转移输出存…  相似文献   

15.
翟四虎 《劳动者》2004,(11):10-13
劳务经济从社会发展角度讲,它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现代社会转变有关;从人口角度讲,是与人类生活的迁徙流动有关;从劳动力角度讲,是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有关:从政府发展经济角度讲,它是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从个人角度讲,它是一种维持生计的就业形式。“打工仔”、“打工妹”、“农民工”、“民工潮”、”民工荒”等带有时代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的词汇,是劳务经济在不同领域的折射及其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6.
为充分开发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展地方经济,近年来,平昌县就业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政府推动、政策促动、市场拉动、宣传发动、培训带动、有序流动”的工作思路,奋力实施“劳务经济富民强县”战略.几年来,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28.5万人次.组织劳务输出119.5万人次,实现劳务纯收入35.5亿元.占全县GDP和农业总产值的30.1%和41.1%,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渠道和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平昌县先后被授予四川省劳务输出示范县、劳务开发先进基地县、建筑劳务输出10强县等多项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7.
"民工荒":揭示出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春季以来,不但福建、“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甚至在江西、湖南等一些内陆地区也出现了招不到农民工的“民工荒”现象。“民工荒”反映的是我国农村适龄外出务工人员供不应求的问题。“民工荒”现象除了因大量需求适龄农村劳动力行业的快速增长原因外,存在着诸如政府提高粮价、取消农业税等支农政策导致的“推力”不足,以及由于流入地对外出就业农村劳动力的歧视性政策导致的“拉力”不足问题,但根本性因素还是结构性的有效供给总量不足,即真正能够满足流入地企业需求、又能外出就业的人数有限。出现“民工荒”的局部劳动力市场供求均衡已经被打破。“民工荒”警示我们,我国经济发展正趋于面临劳动力资源瓶颈,现在就要高度重视并着手考虑有效劳动力供给数量不足的问题。同时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战略,使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简单劳动力数量投入转变为主要依靠高素质的劳动力投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应对“民工荒”,根本出路:一是要提高资源供给能力,二是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主要依靠资源数量投入向依靠资源使用质量转变。  相似文献   

18.
小金县(旧称懋功)地处四川省西北部,居住着藏、羌、回、汉等各族群众近8.3万人,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52%。全县农村人口为6.6万人,占82%,农业人口中有劳动力4.1万人,是藏区农村劳务大县之一。  相似文献   

19.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全州境内有彝、汉、藏、回、蒙等14个世居民族,总人口473.04万人,其中彝族人口231.07万,占总人口的48.85%。凉山州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稳步增长态势,广大农民脱离传统农业生产,转向从事第二三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对于这个基础差、底子薄的地区来说,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仍显滞后。  相似文献   

20.
南江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有1.5万余人,其中退休职工4200人,退休异地居住的有253人。2004年全县参保职工住院1400人次,其中县内1000人次,费用为230万元,异地人员住院及转院400人次,总费用达220万元。转外地治疗及异地安置人员的人均医疗费用大大高于在县内治疗人员的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