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5,(2):116-120
乔治·赫伯特·米德是符号互动论的奠基者,杜威称其为传播学重要先驱。这位学者是最擅长汲取他人思想精华,并提出自己独到见解的跨多学者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在哲学上他是实用主义,在科学上是社会心理学家。他师从心理学鼻祖冯特,将姿态概念引入符号互动论,成为这一理论的重要框架之一。在方法论上,两人有着信仰实验阐释的相同观念;在理论上,米德则在冯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有声姿态的概念,并阐释了冯特理论在解释心灵时候的不足,其行为主义观念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张成凤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77-80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与文化之间形成了一种密切的关系。语言符号成为了文化符号的一部分,同时新的语言词汇的出现以及被社会的认可,也总是在一定的文化传承中完成的,每一个时代语言符号都标识着一个时代的文化。本文主要从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作为文化符号的语言符号。 相似文献
3.
王彦龙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2):29-31
如何获得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对于这个问题,哈贝马斯从对理性的重新阐释入手,提出“交往理性”,以补充“目的理性”的不足,力求拯救在现代化进程中人类局限于单一的目的理性即工具理性而导致的异化现状。本文主要对上述问题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4.
张萌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3)
索绪尔是符号学的创始人,韩礼德的语言符号理论对索绪尔的语言符号观有所继承和发展。本文从韩礼德语言社会符号观的五大核心思想入手,讨论了韩礼德和索绪尔语言符号理论在宏观上的三点不同之处,从而对韩礼德的语言符号系统理论进行了肯定。 相似文献
5.
孙际惠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4)
翻译目的论强调翻译行为的目的理性,翻译行为的目的决定翻译过程和翻译策略。交往行为理论认为目的理性只是交往行为的一个纬度,翻译目的论在提升译者主体性的同时,将主体间性交往行为“异化”为主客关系的工具目的行为。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翻译目的论既有合理性也有其自身无法避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试论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共性与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跃平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3(4):108-113
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共性是:既有物质性,又有精神性;既有任意性,又有非任意性;既有概括性,又有抽象性;既有民族性,又有全人类性。二者的个性是:能指不同;能指的组合不同;能指与所指的关系不同;用法与功能不同;形成与发展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7.
刘念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23(4):109-112
英汉双语转换过程中,译者应当重视语言符号意义和非语言符号意义,克服语言和文化障碍,前者包括语音意义、词汇的概念意义、语境意义和形象意义等,后者涉及文体风格和文化内涵等深层信息,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移植加注、引申增补和替换等手段灵活处理,实现表情达意,文化融合的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8.
胡向明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3):53-54
理性是哈贝马斯始终关注的重要问题,面对传统理性的分裂和缺失,哈贝马斯不同意有些后现代哲学家颠覆理性的主张,而是在交往行为和生活世界的视域内,在交往范式的基础上重建理性以拯救理性。本文主要想对他所建构的交往理性的内涵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9.
张良林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5):1-7
莫里斯符号学思想以米德的社会行为主义为理论框架,并合理地吸收了其符号互动论观点;他们二人都承认语言符号的普遍性,并用相似的符号学方法证明了这一点;米德的“扮演他人角色”和“表意规约符号”等概念对莫里斯的符号学思想产生了特别的影响。以历史的视角考察米德思想对莫里斯符号学思想的影响,有助于学界看清后者的理论渊源和看清美国符号学理论发展的脉络,并对国内符号学理论建设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0.
信息的传播是依赖符号实现的,因而符号在信息传播中处于核心地位。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密不可分,它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自然语言符号及人工语言符号在信息传播中各有其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14.
王卓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6):103-108
17世纪英国玄学诗歌属于巴罗克文学范畴,是英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英国玄学诗歌的思想内涵、艺术风格的研究对于丰富英国巴罗克文学、促进英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乔治·赫伯特是英国玄学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以宗教抒情诗歌的创作而著称.在巴罗克文化语境下考察赫伯特的艺术风格和诗学思想有助于全面、多维度理解赫伯特的诗歌内涵与独特艺术魅力,对整个英国巴罗克文化的把握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连凡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
艾儒略在《性学觕述》中基于其形式因与质料因、灵魂与肉体二元结合的内部构成说,将儒学中天所赋予的性与天主教中天主所赋予的魂会通起来,进而以天主赋性、灵魂救赎论批判了儒家思想中的性气、灵肉一元论,万物一体的目的论,以及乾坤父母说的生成论.艾儒略通过阐释会通不同宗教、学说中核心范畴、概念的方式将儒释道三教的人性论纳入到天主教灵魂肉体说的框架中,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中西思想在人性论上的分歧,但却揭示了其结构上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17.
18.
19.
蔡天星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2):124-129
复调理论贯穿了20世纪西方文论史,始于巴赫金,由萨义德来谢幕。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是对话性思维,是作者、主人公的对话,侧重作者与作品;萨义德的对位法是联系性思维,是东方与西方的对话,侧重读者和世界:二者在认识论上都基于客体的主体性,二者在方法论上都向文本外部拓展,注重事物间的联系,重视社会分析、历史溯源、同时性共存。但二者在东方观、体系性和破立之道上存在分歧,萨义德的对位法从三方面发展了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挣脱欧洲中心倾向,放眼东方;打破整体性系统,关注局部;摧毁权威,有虚无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20.
根据亨普尔的"安全网"模型,作为科学理论,超弦理论的众多子理论之间相互缠绕而编织成网状结构,它们在总体上得到经验的支撑.根据休厄尔的归纳逻辑,特别是归纳一致性的概括,超弦理论从经验性较强的底层理论逐级提升为越来越普遍的高层统一理论.这种归纳一致性、逻辑简单性和连续概括,本身就体现了科学理论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