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红字》自1850年发表至今,以其丰富的隐义和微妙的表现手法成为了文坛上永恒的话题。该小说充分诠释了霍桑高超的艺术写作手法——含混性。本文基于燕卜荪《含混七型》的相关知识,从含混的构成、本质以及含混的意图三个方面来分析《红字》中的含混性。从构成来讲,意象象征意义的矛盾性构成了多重选择,导致文本的含混;从本质来讲,含混是霍桑矛盾的宗教思想观的体现;从含混的意图来讲,霍桑借含混的写作手法,批判了清教的虚伪,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类的同情和关心,流露出人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
<年轻的古德曼·布朗>是美国作家霍桑最著明的短篇小说之一,作者在这篇小说中将自己对人性善恶的复杂理解通过富有象征意味的人名、意象和时空隐喻以及主人公古德曼·布朗和费丝言行的含混矛盾表现出来,从而突现了小说的"含混"主题--人性本质的亦"善"与亦"恶".  相似文献   

3.
《年轻的古德曼&#183;布朗》是美国作家霍桑最著明的短篇小说之一,作者在这篇小说中将自己对人性善恶的复杂理解通过富有象征意味的人名、意象和时空隐喻以及主人公古德曼&#183;布朗和费丝言行的含混矛盾表现出来,从而突现了小说的“含混”主题——人性本质的亦“善”与亦“恶”。  相似文献   

4.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以凝练精粹的语言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感。含混不是意象重叠 ,晦涩难懂。含混美是诗歌的理想艺术形态。含混既是一种艺术创作手法 ,又是一条美学原则。含混美与诗歌的含蓄美和朦胧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本文从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汉语言文字的结构、表意特征探析诗歌含混美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文章重新解读了美国浪漫主义时期著名作家霍桑的代表作《红字》中一贯被看做反面人物的罗杰·齐灵渥斯.通过对这一悲剧性人物双重性格的分析,揭示他身上鲜为人知的优秀品质:尽职尽责的丈夫、忠于职守的医生,同时也是追慕真理的科学家、众人眼里的仁者.在此基础上,指出小说主题的多重性以及霍桑思想的含混性.  相似文献   

6.
美国作家霍桑的代表作《红字》的巨大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长久以来一直被学者和评论家们所关注。大家对此作品的不同见解和解读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的含混。在《红字》中,作者在文本设计上多处使用了含混手法,从而赋予作品多重意义和主题,也赋予作品经久不衰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隐喻是一种由此及彼的间接性的语言描述方式,是"以其所知而喻其所不知",是一种语言行为。而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华,诗歌中大量隐喻的使用与节奏、韵律、意象、句法等其他诗歌语言成分共同使诗歌语言产生"陌生化"的效果,创造出诗歌特有的审美价值。隐喻是诗歌丰富意蕴的表现手段,是诗歌含混美的创造手段,隐喻是诗歌的实质。隐喻所指的含混性和开放性,为读者的解读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8.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其作品的含混性引发了历代读者的多角度解读。《胎记》是霍桑的短篇佳作之一,霍桑有意将《胎记》置于圣经的隐喻体系之中,这为读者解读《胎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维度。通过分析《胎记》中的圣经隐喻,读者可以清晰地发现隐匿在小说中的霍桑的宗教观与科学观。  相似文献   

9.
美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霍桑的代表作《红字》的最大特点是含混。作者有意识地使作品具有模糊性、游移性、歧义性、甚至于矛盾性。本文从探讨《红字》的象征手法入手,重点剖析了自然环境和红宇“A”的多重象征意义,分析造成这一效果的原因,于含混中切近作者的情感倾向。  相似文献   

10.
梦中的迦南--关于《红字》中的森林意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著名作家纳撒尼尔·霍桑 (NathanielHawthorne)在其代表作《红字》中使用了大量篇幅描述美国文学史上最为常见的森林意象这一文学母题。但霍桑并未将森林与现实社会截然对立 ,通过森林象征的运用 ,霍桑表现了自己的社会探索精神和建立一个充满自由平等的和谐社会 ,使人们获得本真的存在和实现正常的人性欲望的思想。他还通过森林象征表达了对女性问题的关注。由于霍桑对北美大陆的深深眷念 ,他对森林象征的运用寄托了通过社会改造在新大陆上找到梦中迦南的愿望。  相似文献   

11.
12.
自雍正二年(1724年)土司衙署迁址和雍正六年(1728年)“改土归流”后,老司城废弃成为遗址。“改土归流”以来,老司城遗址虽然经历了种种自然的腐蚀和人为的破坏,老司城内罗城内土司衙署区和宫殿区的木构建筑基本上荡然无存,但其地下建筑,基本上受到地方政府和民间人士的保护,与桑植、保靖等地土司遗址比较,保存状况较好。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年来,永顺县政府高度重视对老司城遗址的保护,出台了一系列保护规划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浅析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是目前对高等学校教师的学术水平、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的综合测试方式之一,也是对知识和教师的尊重以及对教师复杂劳动的肯定,它关系到学校每位教师的切身利益。目前,高等学校在职称评审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职称评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楚简<老子>的文本构成,是目前学界争论的焦点问题.有人认为楚简<老子>是摘抄本,有人认为是全本,也有人认为是在三个不同的时间单位里产生的三种不同抄本.通过对楚简<老子>中"亡、無"和"  相似文献   

16.
"整体与部分"是汉语数量之间最常见的关系,它在汉语表达过程中有许多典型的对应式.通过分析这些对应式,发现汉语双数量的这种关系实际有强有弱,同时,某些对应式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隐喻扩展出了"夸张"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
康德的整个哲学体系是建立在理性的根基之上的,无论是在理论理性领域还是在实践理性领域,理性都起着支撑的作用.在认识论中,康德通过以想象力为中介的知性范畴将先天认识形式与经验质料结合起来,形成了可靠的知识.而在道德领域中,康德通过理性对于人的行为的直接规定彰显出了人的自由性,道德律是一种普遍化的形式,这种形式需要通过人的行为落实到经验世界中去.康德最后通过上帝的悬设保证了德福一致,从而使形式和质料能够实现最高的结合,这也代表了康德对于人的尊严和幸福的信心和关切.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基础教育课程“三维目标“整体人的人才培养理念,已成为大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参照.目前大学课程改革的滞后性、大学课程目标的模糊性以及大学教师单向度的发展,已难以适应新时期大学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对大学教师单向度发展弊端的反思,来建构大学教师“全人”发展的三种能力,使基础教育“三维目标”助推大学教师更好地向“全人”教育的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制定律吕在中国古代是国家大事。律吕“隔八相生”可以从河图洛书中找到完美的对应关系,它说明了律吕和图书内在数理结构的同源性。而“三分损益”的律制算法,也可以通过河图的数学模式获得一种精确的定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