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常用词主要指的是词汇史上表示与人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常用概念的“古今同义词”,多以表示相同概念的一组词或词群的形式出现。从研究范式来看,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经历了组对更替式研究、语义场及概念场研究、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结合研究、词汇兴替与词义演变结合研究、词汇类型学视角下的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等研究范式。常用词演变所呈现出的规律有:地域分布印证常用词演变;时空对应关系的复杂性;方言词汇“第一次分类”的不同有的与上下位词间的演变紧密相关;与动词、形容词相比,名词在演变中呈现出更强的双音化趋势;处在同一概念场、近义概念场或反义概念场中的成员存在演变模式相同的现象。在相同的语义聚合条件下,词的“类同引申”不具有必然性。基于“转喻”的语义演变更为常见。  相似文献   

2.
“爬”“挠”“刨”“挖”等汉语动词的历时语义演变路径,以及现代汉语方言中有关的同词化多义现象,表现出{挖掘}(DIG)、{搔挠}(SCRATCH)、{攀爬}(CLIMB)三个概念之间较强的关联性。汉语历时语料呈现的语义演变方向为SCRATCH→DIG或SCRATCH→CLIMB,具有单向性。这种语义关联模式符合一定的语言共性,可以得到词汇类型学跨语言考察的支持,同时,可以根据汉语实际为词汇类型学增补SCRATCH→CLIMB型语义关联。  相似文献   

3.
论汉语词汇的多元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词汇是一个多元系统,包括词汇的构成系统、词汇的生成系统、词音的组合系统、词义的延展系统、词语的层级系统、言文分歧的交叉系统、词汇的空间分布系统和词汇的历时演变系统。汉语词汇的多元系统由语言内部和外部原因共同作用而形成,体现了语言的共性和汉语的特性,研究这一多元系统在理论和应用上都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拿云"一词是近代汉语新产生的词汇,具有典型的动词性特点,其内部构造具有明显的动宾关系,可以充当定语、状语、宾语、谓语等成分.该词的语用风格具有典雅性,结构具有凝固性;其夸张义、比喻义也比较明显.该词的产生具有深厚的认知基础,具体表现为:基于隐喻的词义引申、语言的陌生化原则和基于构式"拿+X"的扩充."拿云"的词汇化始于语言的重新分析机制,历程是错综复杂的."拿云"的词汇化历程体现了部分近代汉语词汇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5.
以五类常用词——即吃类词、打类词、看类词、听类词、走类词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的考察,认为汉语常用词既有稳定性,也有变异性,变异是主要的。影响常用词变异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变化、方言地位的升降、词汇系统的内部机制以及口语与书面语系统的相互交换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考察半个世纪以来垫江话的语音变化情况,归纳其演变模式,并从语言内外两方面探讨影响语音演变的原因。文章进而指出:就一个具体的现代汉语方言点而言,共时音变可以存在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也可以存在背离普通话的趋势;语音演变模式可以是成系统的变化,也可以是单个的、零散的变化,可以以音位为演变单位,并可类推,也可以以词为演变单位,在词汇层面逐个扩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考察半个世纪以来垫江话的语音变化情况,归纳其演变模式,并从语言内外两方面探讨影响语音演变的原因。文章进而指出:就一个具体的现代汉语方言点而言,共时音变可以存在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也可以存在背离普通话的趋势;语音演变模式可以是成系统的变化,也可以是单个的、零散的变化,可以以音位为演变单位,并可类推,也可以以词为演变单位,在词汇层面逐个扩展。  相似文献   

8.
"商量"是古今汉语的常用词汇,它产生于汉魏时期,在词汇复音化过程中该词承担了较多的言语职能,其用法和意义也非常复杂。试图依据文献资料,充分利用文献考证、数量统计等方法来考察"商量"的意义演变过程,从而对它在现代汉语中的词汇面貌作出说明,并通过"商量"的意义演变来观察汉语词汇系统平衡机制的自我调整。  相似文献   

9.
同素异序词是汉语词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它一方面反映了汉语复音化进程的某些特点,另一方面又反映出了汉语造词法的优越性.敦煌变文中共出现了196组同素异序词,首先对这些词的结构、意义和用法进行了共时考察,揭示了同素异序词在这一时期呈现出的独特面貌;然后又历时地分析了这些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存亡情况,挖掘了同素异序词的发展演变轨迹;最后从汉语发展史的角度阐释了同素异序词的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10.
汉语动词发展至今,已经突破了起初的语义、语法、语用的范围和功能,组合模式已经扩展,其后的宾语,语义、语法关系也出现了多种情况.“吃”类词,是汉语最基本的词汇,构成较完善,成员语义分布较细致,组合能力强,语义、语法、语用的演变程度最大,其现代用法,是历时演变在共时层面的留存,分析其搭配模式,可窥见动词语义语法扩展的路径及变化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