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熄的红烛     
张瑞洁  刘植完 《老年人》2005,(12):30-31
我6岁时,生父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去世了。3年后,母亲指着一个瘦小的哑巴男人对我说“:快叫爸爸。”我狠狠瞪了他一眼,冲着母亲嚷道:“我爸早死了,我没爸!”继父虽然听不清,但我的表情他读得懂,他一个劲地对母亲打手势,意思是说“:别为难孩子!”我不叫他爸爸,也不叫他叔叔。同一个  相似文献   

2.
我是在接女儿放学的时候接到“小三”电话的,听声音也就十七八岁吧。“我和陈然相爱了,我爱他,他也爱我。你赶紧离婚吧!”我又好气又好笑,说:“丫头,你知道陈然是什么人吗?”她愤怒地说:“陈然是个有才气懂感情的男人,你一个市井三八懂什么!”  相似文献   

3.
随着旧文化和旧文学的日趋绝灭,人们欣赏旧诗文的兴趣和能力也越来越衰退了。在某种意义上,这真是咱们中国人的一种悲哀。将来的中国人中,肯定还会是越来越少的人能够“懂”诗,但他们那种“懂”法,肯定会和我这一辈子的“懂”法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幽默文摘     
如果你也那样邮递员把一本印刷精美的泳装杂志送到了贝克斯特先生的家里。“哦,真是不可思议!世界上竟有如此艳丽的女人。”贝克斯特先生一边翻看着印有身穿泳装的女郎的画报,一边喃喃自语。贝克斯特太太站在一旁,她冷冰冰地说道:“这真是有伤风化,如果我是她们的话,我决不会跨出家门一步。”“说老实话,”贝克斯特先生说,“如果你是她们的话,我也决不会跨出家门一步。”没有妻子的生活一个男人在苦口婆心地劝他离了婚的朋友再婚:“难道你没发现没有妻子的生活有什么变化吗?”“当然有,开销少多了。”约稿某生,不学无术,老爷…  相似文献   

5.
儿子14岁生日那天,我郑重地对儿子提出一个要求:以后我们一起出门,如果公共汽车上只剩一个空座位了,请你给我让座。儿子很吃惊,以前都是我为他让座,这仿佛是天经地义的。虽然我也要他为老弱病残孕、婴幼儿让座,可没告诉过他要为父母让座。看到儿子吃惊的样子,我认真地对儿子说:“孩子,你已经14岁了,长得和妈妈一般高了。你现在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而妈妈已人到中年,腰腿都不如从前了,所以妈妈要在你生日时提出这样的要求,你能理解吗?”儿子说:“妈妈,我懂了!”  相似文献   

6.
张帮俊 《老年世界》2014,(11):21-21
“老头子,下午你去把新房拖把池水笼头弄一下,好像有些漏水”,老妈对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老爸吩咐道。“我是搞消防的,水电我也不太懂”,老爸头也不回.一口拒绝道。  相似文献   

7.
儿子13岁生日那天,我很郑重地提出一个要求:以后在公共汽车上,如果只有一个座位,那么,请让座给我。儿子很吃惊,因为以前都是父母为他让座,这仿佛是天经地义的。我说:“孩子,你快和妈妈一般高了。你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而妈妈已人到中年,腰腿都不如从前了。之所以要在你生日之时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为你出生那天就是妈妈一生中最辛苦的一天。”儿子说“:妈妈,我懂了。”几天后,我和儿子路过一家大酒店,一个熟人正搂着她的宝贝儿子,在众亲友簇拥下走出门来。见到我,她神采飞扬地说,儿子12岁生日,摆了整整十几桌。我偷眼向儿子望去,只见他脸上充…  相似文献   

8.
公共汽车     
《中外书摘》2014,(12):67-68
去年,在公共汽车上,我的孩子问我:“小驴子有舅舅吗?”他在路上看到一只小驴子;他自己的舅舅前两天刚从桂林来,开了几天会,又走了。今年,在公共汽车上,我的孩子告诉我:“这是洒水车,这是载重汽车,这是老吊车……我会画大卡车。我们托儿所有个小朋友,他画得棒极了,他什么都会画,他……”我的孩子跟我说了不止一次了:“我长大了开公共汽车!”我想了一想,我没有意见。  相似文献   

9.
“我认为,各种各样计划都有共同点,就象人们把鸡蛋从鸡窝里拿出来,尽管每个蛋的形状不尽相同,但却有许多共同之处,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计划往往就是一盘炒鸡蛋,……”这是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在回答法国《费加罗画报》  相似文献   

10.
父亲一个渴望求生的眼神,激发了原本不懂音乐的四川农民工曾凡根创作的冲动。于是,希望父亲坚强“挺住”的他,即兴写下了一首眼下在网络上风行的《父子情歌》,歌词标题为一个感天动地的呼唤不准倒下。歌词“不准倒下,不准弯,不准曲,还有天,还有地,还有我,风风雨雨和您在一起;我不准您倒下,说好了,您不倒下,我们还要一起走”走红网络。  相似文献   

11.
孙凌 《职业时空》2005,(24):49-51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英语素质培训提出了新的挑战。一位大学毕业生到一家公司求职,公司主管问他懂什么语言,他一本正经地回答道,“I know English,Japanese and C plus plus”。显然语言的定义在现代网络时代有了变化,它的内涵由于电脑技术的高速发展而扩大了。下面是一封用E-mail在互联网上发送的英文信片断:  相似文献   

12.
圆子信箱     
现代母亲圆子: 我和上中学的儿子沟通越来越少,我对他照顾得很周到,可他对我还是冷冰冰的,是他嫌弃我这个下岗工人的妈,还是孩子大了都有这个阶段? 西安一位母亲这位母亲: 现在有这么个说法,叫现代慈母形象——懂一点电脑,化一点淡妆,少一点说教,多给点空间,有气质,爱学习,像个朋友。 不知对您有没有启发? 圆子  相似文献   

13.
黄世俊 《老年人》2003,(11):27-27
我家三代养蜂,“老蜂王”就是我的岳父。他八十有七,无病无痛,每天与蜂为伴,从早到晚乐呵呵的。他年轻时打游击,爱枪如命;中年时当工人,爱机器如眼睛;老年时养蜂,爱蜂如子女。他有3个女儿,只有老二和他生活在一起,住在宜章县城。这父女俩百事都能观点一致,惟独对养蜂闹矛盾,口仗不休。有年清明节,我这大女婿去给岳母扫墓,他们父女俩都向我倾诉,好像我是法官能断个是非。先是二妹抱怨:“老爸养蜂,是养的宠物,有蜜不取,到了夏天还要赔两百斤白糖。”岳父一听就瞪眼睛,嗓音高了八度:“她懂什么!只晓得贪吃蜜,不留足饲料,蜂能发展吗?”我不便当…  相似文献   

14.
1·扯耳朵陈明明上学以后,学习成绩不大好,他爸爸经常扯着他的耳朵打他.有一次,爸爸给他买了两个笔记本,他故意当着爸爸的面,在笔记本写名字的时侯,把“陈明明”写成“乐明明”。“混蛋”上了几年学,怎么连自己的姓都写错了?”爸爸生气地一把扯住明明的耳朵,又准备打。“爸爸,您先别打,我哪儿写错了?”明明歪着脑袋问。‘陈’字怎么没有耳朵?”“耳朵?耳朵早被爸爸扯掉了!”明明愤愤地说。2.读书破万卷父亲正在剪从图书馆借来的杂志。儿子:“爸爸,你怎么把书剪破了?”父亲:“你懂什么,这叫读书‘破书调万卷’嘛!”3…  相似文献   

15.
祁婧月 《安家》2006,(10):42-43
阮维邦操着一口流利的港味普通话微笑着对记者说:"职业生涯中对我来讲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来到北京"可是5年前他来到北京的时候,一句普通话不会说.那时对北京的"人文"没有太多的概念.一直从事房地产销售行业的阮维邦,对北京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是个有些"排外"的城市,仿佛只有熟悉了"游戏规则"之后才能融入其中.曾经有些"水土不服"的他表示:"开始主要感觉香港与北京在一些销售理念上有差异,他们懂的我不懂,我懂的他们又不懂.我不禁问自己来北京这个决定是否正确".最终促使他留下的理由是,"我骨子里的不服输,因为有些东西是任何人都能在短期掌握了解的,有些则是少数人才具备的职业素质,这就是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孟戈 《老年人》2009,(9):34-35
住进湘雅二医院十四病室,我和刘品生老就成了病友。那天是周六,我9点钟赶到病房时,刘老正在输液,听他“哎哟妈呀”地喊着,抬眼一看,但见老人一脸痛苦。他的鼻孔上插着一根输氧管,心电监护仪上的5个“巴巴”也“贴”在他的胸脯上,老人正患着重病。  相似文献   

17.
我在北京路摆了个报摊,生意不好也不坏。在去年春节过后,报摊前出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有一个盲人姑娘经常光顾我的报摊,指明要买哪种哪种报纸,有时是一种,有时是两三种,买下报纸后,她就请我读报上第几版哪一务标题下的文章给她听。有一天,我读了一篇特别长的文章,她听完后非常高兴。接过报纸,从头摸到尾,然后将报纸贴在胸前,微笑着说:“他的文章越写越好了。”我实在忍不住好奇地问道:“他是谁,是干什么的?”“他是我的丈夫,在北京当作家。”  相似文献   

18.
网络无浪漫     
风中,他问我:“可曾看过一部片子《公主奇遇》?”我摇头。风吹乱了他的头发,遮住了那双毫无特色的眼睛,但同样平平的嗓音却在敲打我的心;“王子对公主说:‘如果你是女的,我们就结婚;如你是男的,我就先杀了你,再自杀。’”他笑,耸耸肩:“故事毕竟不同于生活,但是……”“没有什么‘但是’,不是吗?”我也笑着说:“这一切是个开始也是个结局。”于是我们分手,我是掉头就走,没有回头,不知他回了没有。 男友是学电脑的,春节刚过,就为我配了一台。于是我迷上了上网。刚开始只是看看新闻,学学英语。接着便是上聊天室。但那…  相似文献   

19.
玫瑰的心愿     
我至今还能记得朋友江晖的婚礼,完主是因为这场婚礼中的一个叫雅丽的女宾致词时,将手上的一束红玫瑰送给新郎新娘,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先生似乎自言自语着:“九朵玫瑰!”在等候婚礼开始时我和他攀谈过,晓得他是朋友的同事,我随口说道:“你真有一副好眼力。”他笑了笑,告诉我说:“她是我们的老总,每当公司里的青年人结婚时,她都会送上一束玫瑰祝福,九朵红红的玫瑰。”“你们的女老板待员工可真不  相似文献   

20.
克雷格是我在研究生院里的一位密友,他总是给他所到的每一个房间带来激情和生气。当你说话时,他会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你身上,而你会觉得比在他开始听你说话前更重要。人们都喜欢他.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克雷格和我一如往常在我们的学习室.我朝窗外盯着看去,见到我的一名教授正从停车场穿过来.“我不想滋上他。”我说。“为什么不?”克雷格问道。我解释道,上一个春季学期里,我同那位教授槁得不欢而散。他给我的一些建议冒犯了我,而在回敬他时我也冒犯了他。“再说”,我补充道,“那家伙并不喜欢我。”克雷格看着窗外那个正在经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