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摘要: 《极花》是贾平凹最新的长篇小说,这部具有社会现实意义的作品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被拐卖的妇女身上。书中将“白皮 松的乌鸦”和“星”这两种意象作为关键的隐喻载体,把女主人公胡蝶希望的破灭以及命运的沉沦描绘得浓淡有致,再次为贾平 凹的乡土小说增添了鲜活的文本范例。通过对这两种意象的分析探索胡蝶的命运悲剧,同时从她的悲剧思考中国传统农村的 命运  相似文献   

2.
鲁迅小说常在主题意象中蕴含或喻示其判断与理念,“辫子”意象暗示和表现了多重意义,其中主要否定“铁屋子”里昏睡的国民的浓重的奴性意识,即否定国民的缺乏独立意识、不把人当人看及性格中的卑怯和巧滑。“辫子”意象的象征意义的呈现当然源自鲁迅一生与辫子所有的文化、心理和情感上特殊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针对有关英语“吃”事件动词概念隐喻的专门研究缺乏的现状,以语料库语料为基础,运用概念隐喻理论从施事和受事的特点着手分析“吃”事件动词的概念隐喻,结果表明“吃”域提供了施事的“内化”意象和受事的“破坏”意象,并分别被映射到不同的目标域形成概念隐喻。该结果提供了理解“吃”事件动词的隐喻理据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意象在隐喻理解中的作用,向来是一个富有争议性的问题。文章总结了前人的理论和实验成果,建立了隐喻的符号学模型,提出意象内容是隐喻理解中的重要机制,它通过作用于隐喻的第二级指示行为影响人们对隐喻的理解。意象构成隐喻的非命题意义,而这又恰恰是为历来众多隐喻家们所忽视的问题。这一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在理论上是对传统隐喻意义研究的补充,在实践上对语言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意象作为诗歌中的重要元素,其翻译历来是诗歌翻译的重点和难点。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认知隐喻论提供了研究诗歌意象翻译的新视角。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诗歌意象是一种从始发域“象”映射到目标域“意”的概念隐喻,因此两种文化中是否存在对应的映射关系决定了如何来翻译诗歌意象。花是古典诗歌中的重要创作题材,从认知隐喻理论角度研究中国古代诗歌中花意象的翻译,归纳了五种诗歌意象翻译方法,分别为直译、直译加解释、变象达意、舍象取意和音译加解释,旨在为诗歌意象翻译提供借鉴,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在以描述航海经历和欧洲殖民扩张为主题的康拉德作品中,女性人物寥寥无几且相对单薄,但在其代表作《黑暗的心》中不仅出现了五位女性人物,更有着丰富的女性意象:从书名中的“黑暗”、“心脏”到贯穿全文的“河流”、“非洲”、“原始”、“陆地”、“阴影”等等。在这部充满了男性话语的小说中,如此众多的女性形象和意象是否与作者内心对“背叛”祖国波兰的“负罪感”以及对“失根”的“阴影投射”有关?这些女性意象与康拉德不幸的童年、对祖国的“背叛”、“失根”与“负疚”之间甚有关联,康拉德在其代表作中借助女性意象来重温童年,并对“失根”祖国的阴影进行投射,进而获得了“卡塔西斯”与“补偿”。  相似文献   

7.
《马贩的女儿》是D.H.劳伦斯“性与美”哲学的经典阐释.在这篇小说中,劳伦斯以丰富多彩的意象运用为手段并结合自然完美的两性关系的描写,突出了小说“救赎”这一主题.小说的创作主题以及对“池塘”、“马”“火”、“衣服”意象的运用揭示了劳伦斯希望人们能打破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下道德、理性的束缚,恢复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的愿望.  相似文献   

8.
意象隐喻是一种常见的隐喻,大量存在于诗歌中。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主要通过概念隐喻理论和意象图式来分析意象隐喻,从而引导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意象。  相似文献   

9.
迟子建的长篇小说中的审美意蕴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悲情人生的书写,以自然界的生死写人的生死,探讨人性恶、欲望与命运三者之间关系,表现了残缺、死亡和孤独这三大母题。二是意象及意象组合的运用,把抒情、叙事、哲理融为一体,有丰富的意象和丰富的隐喻。把不同时空的单个意象以叙事或情感流的方式联系起来,形成了文本内在的意象系统。三是诗情画意与凄美悲壮相生的美感。诗意语言与梦幻叙述相交织,表现不可避免的悲剧冲突及死亡。  相似文献   

10.
从概念隐喻理论的视角分析汉语爱情古诗的“水”意象,指出其实质是从源域“水”映射到目标域“爱情”的概念隐喻。研究目的在于否定隐喻的翻译只是语言符号的转换,并提出隐喻翻译的新视角,即译者对“水”意象的翻译必须达到汉语和英语“水”意象的“映射对等”,翻译策略包括了翻译对应的始发域、转换始发域、明示始发域等。  相似文献   

11.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不仅取名于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的著名台词,而且文本与该台词有互文性关系.在昆丁的意识流中,福克纳用"影子"、钟表的报时与"嘀哒"声共同铺陈了昆丁叙述中气氛阴暗、哀音延绵的基调."影子"与"时间"意象展示着昆丁的种种痛苦与挣扎.在互文性视野下,昆丁的意识流是对麦克白人生箴言的全面演绎.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影子银行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相互关联及其延伸影响,以2010~2016年中小板、创业板及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影子银行发展对非金融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影子银行发展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进一步考察影子银行对不同融资约束企业的影响发现:影子银行对融资约束较严重的企业具有拓宽融资渠道、提升企业价值的作用;对于具有融资优势的企业,影子银行会挤出实业投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且影子银行发展与企业价值间也存在"倒U型"关系。实证分析的政策含义在于监管层鼓励金融体系创新的顶层设计,必须区别对待影子银行对于银行价值提升和可能放大金融风险的不同条件,科学引导影子银行在信用创造领域的正向作用,并使其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4—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使用系统GMM估计、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影子银行、地方政府债务及金融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影子银行、地方政府债务与金融发展水平三者之间存在动态耦合关系.在地方政府融资能力受到约束的情况下,影子银行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多元的融资方式,在增加政府融资能力的同时提升了政府债务水平;而地方政府债务需求显著推动了影子银行规模的快速发展.同时,影子银行过度扩张危害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降低金融发展水平,继而使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受到约束.但金融发展并不能有效约束影子银行规模,原因在于,政府融资需求是影子银行的主要动力,若不能控制地方政府的借贷行为则无法从源头解决问题.监管机构在去杠杆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影子银行与地方政府债务、金融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如此才能够实现预期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4.
豫南影戏作为宋代中原皮影脉络的延续,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研究价值,其中的罗山皮影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时代的发展,影戏市场萎缩,艺人经济社会地位逐渐走低,以愿影为主的演出方式对影戏传承产生了负面影响,豫南影戏后继无人,生存状况堪忧。应调动当地的政府、教育界和艺人等多方面力量,担起保护豫南影戏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快速发展,在提高社会融资效率弥补金融市场发展不足的同时,也带来了金融风险及对监管和货币政策的挑战,规范发展影子银行为中国经济金融发展所用,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课题。本文通过与发展成熟的美国影子银行体系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中国影子银行体系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并在辩证看待影子银行利弊基础上,充分考虑当前中国金融体系发展阶段和特殊性,从建立完善的统计监测分析体系、构建统一的监管框架和加快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角度,提出促进影子银行体系规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通过通道、同业等方式参与影子银行业务,以此达到规避监管、扩张信用的目的,最终造成了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探究商业银行参与影子银行业务与金融风险传染之间的关系,对于明确风险传染生成机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使用2007-2017年间上市金融机构的微观数据,对商业银行条件在险价值CoVaR进行了测算,并基于面板VAR模型,从影子银行体系资金供给方的视角出发,实证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参与影子银行业务对金融风险传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有明显的风险传染效应,而商业银行参与影子银行业务是其受到影子银行风险传染的重要原因。商业银行作为影子银行体系最主要的资金供给方,通过应收款项类投资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等非信贷科目持有的影子银行资产越多,则与影子银行具有越高的资产负债关联,将受到更高的风险传染。据此建议:应充分关注商业银行通过非信贷科目向影子银行部门提供资金的行为,同时还应加强监管协调、防范监管套利等。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冀皮影戏,在戏曲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冀皮影戏以民间艺术为文化土壤,充分吸收民间音乐、美术、戏曲、方言、雕塑等民俗文化的精华,形成冀东、冀中和冀南不同的影戏审美特色。冀东浓郁的方言结合独特的“掐嗓唱法”自成一派,冀中的剪纸、武术、杂技等民间技艺融入表演,丰富了影戏的艺术表现,冀南的风土人情、历史人文景观,为影戏提供了多样的素材。此外,各地区的民众信仰是滋养冀影戏的文化土壤,形成酬神赐福、警世劝善等影戏主题,使影戏艺术成为寓教于乐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影子银行的产生、现状与法律监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影子银行的概念、特征及表现形式进行解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子银行在我国出现的原因及对我国经济的双重作用,进而对我国影子银行法律监管制度进行评价。认为应当制定、完善影子银行的相关法律,使其处于监管之下,明确影子银行的信息披露义务。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汇票作为影子银行规模的代理变量,用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和流动比率构建银行体系稳定性指数,基于2009年一季度至2017年四季度共36个数据,采用VAR模型,实证分析影子银行规模的发展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影子银行对银行体系稳定有负向冲击,且影响越来越大。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政府应加强对影子银行业务的监管,银行应创新进行表内业务创新,规避影子银行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