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进入双重转型的关键时期,智慧城市理念为城乡规划学科发展提供了全新图景.笔者在梳理城市规划的智慧化应用历程的基础上,通过对"智慧城市"的剖析,重新认识"城市规划"的本质,探讨智慧城市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从规划理念、 规划形态、 规划决策和规划机制等方面判断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取向,以期为建设智慧城市以及发展城乡规划学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陈群元  喻定权 《城市》2010,(10):29-32
发展低碳经济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经济活动的重心在城市,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也在城市,建设低碳城市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体现和重要内容。建设低碳城市应重视城市规划、建筑节能和规划环评等领域。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建设低碳城市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3.
自从我国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我国的城市建设正处在一系列激烈的社会经济变化之中,需要面对社会经济体系的转轨、城市进程、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急剧扩张等多种多样的变化,这就使得我国的传统城市规划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挑战。城市规划就像是城市的大脑一样,一个成功的规划或者管理,可以使城市焕发青春的活力。城市的规划和管理是城市发展的主要保障。在现阶段我国的大多数城市都已经意识到城市规划和管理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城市规划中的问题,对我国未来现代化城市规划的发展策略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晏群 《城市》2011,(4):7-1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是规划委托方(地方政府)用地需求和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意图的体现,因此城市规划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政府行为,但城市规划的编制也不能因此而随心所欲。  相似文献   

5.
李媛  王建廷 《城市》2010,(12):52-57
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生态城市建设在我国掀起了高潮。生态城市规划是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的首要环节,是一项具有广泛综合性的战略性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生态城市规划的形成是科学决策的过程,它不仅需要空间经济、城市发展、城市规划等理论的支撑,还需要广泛的技术支持才能保证规划的科学合理,因此充分发挥现代信息科学优势,  相似文献   

6.
城市景观设计与城市生态平衡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战略、纲领和管理城市的依据。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现代城市规划更加注重城市生态的内涵,包括生态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设计和生态城市建设。生态城市设计是以真实地实现城市生态化目标,较好地体现不同城市拥有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和城市风格为基本出发点和归结点。城市景观设计与城市产业设计、城市住区设计一起,构成生态城市设计的三大基本设计方面。本文主要是从城市景观设计方面来探究与城市生态平衡的关系,发挥和提升城市景观设计在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生态城市中的功能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为邦 《城市》2012,(11):3-5
一、关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是我国城市规划体系中非常重要的法定规划。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成绩巨大,贡献卓著。同时,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笔者觉得主要是:第一,审批周期过长,规划落后于现实。由国务院审批的总体规划一般需要三五年,有些时间更长。而城市发展迅速,等到规划批准下来,实际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些规划又面临重新调整。而地方政府发展城市的用地需求,往往不能被中央政府 (包  相似文献   

8.
周长林  孟颖  谢广靖 《城市》2015,(1):58-62
一、引言 城市规划通过对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商业是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服务于商业发展也是城市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同时,商业布局规划是一项重要的专项规划,是对商业发展空间的落实,是实现商业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城市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妥善处理好商业布局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不但能够有效促进城市商业加快发展,确保商业的发展用地需求,推进商业空间合理布局,而且能够统筹协调各种城市空间资源,确保城市空间发展目标的实现.笔者将结合天津商业布局规划的编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汪长城  张红喜 《城市》2015,(8):46-49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行各业在新常态下将迎来新的挑战和变革,城市发展自然也将进入新常态,并将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城乡规划作为优化城市布局、合理安排城乡空间结构的重要依据,在新常态下,更是要协同城市职能体系发展一体化和区域空间发展目标的战略实施。因此,从大环境的变化特征出发,作为引领城市发展的城市规划理念应打破以往传统的思路,在多规融合中引进规划新思路和新技术,将城市发展战略和各领域发展目标任务与空间布局、管控有机结合,以适应新常态。这是当前和今后城乡规划工作和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规划界面临的工作重点;如何适应新常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是规划界工作的难点。  相似文献   

10.
城市规划是国家因地制宜调控城市发展布局的重要手段。计划经济时代,城市规划被认定为政府的专利,政府根据对政策的解读来确定城市发展规划。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规划的计划性不断减弱,指导性不断增强。上海,从“十五”期间的“一城九镇”规划方案到“十一五”期间的“1966”城乡规划体系,通过城市总体规划、城镇规划、城乡设计等各种手段,进行城市发展调控和指导,用以维护公共利益、社会公正以及城市和谐。但总体上,规划体制的框架及其运作机制依然具有较多的计划经济色彩,规划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地方政府体现政绩和表明奋斗决心的“重要砝码”。而事实上,城市规划是一种过程,是为可供操作的决策创建一个参考性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中决策最终将展开、配置到规划和实施的过程当中;城市规划又是一项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其制定及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需要城市各阶层的利益博弈,需要兼顾社会和谐与公正;城市规划还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虽然城市变迁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但是一座城市是走向没落还是走向繁荣却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给城市规划发挥功效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