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香港殖民地的历史经历和中西文化交流的地理位置,影响了香港文学的写作。殖民地的历史记忆与烙印、跨文化的经验形成了董桥散文的风格———对传统文化的怀旧和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他用散文感悟香港的历史与文化,显示了一种融合中重建的香港风情。  相似文献   

2.
从形成文学思潮的三大要素即社会文化思潮、文学理论导向、作家作品状态出发,分析90年代中国”散文热”,认为通俗与闲适是这一时期中国散文最突出的特征.它与二、三十年代某些散文流派的传统有关,与台湾、香港散文的影响有关,更是中国后新时期社会思潮和美学意识的反映.90年代两岸三地的散文在通俗、闲适的格调下得到整合.  相似文献   

3.
在当下多元文化的语境下,在高校散文写作教学中,散文写作主题设立仍不乏“这是一个粉笔点”的思维定势。为散文创作发现审美的路标,在散文写作训练里,更应该从散文自身的角度,突出主题的多样性和哲思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4.
秋雨散文的写作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浸透着历史与文化的秋雨散文,以其高尚的人格体现与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读者,也涌现出一大批学者致力于秋雨散文的研究。笔者把视角转向秋雨散文的写作艺术,拟通过对秋雨散文的构思、结构及语言等方面的分析探讨,旨在真正感觉秋雨散文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5.
在通俗文学领域,也就是民间写作领域,亦或称作坊间文学界,尤其以通俗小说为代表,现代化运动在明清时代已经开启.它和官方文学的现代化言说呈一种错位状态.通俗文化是一种与上流文化完全不一样的传统.明清通俗文化的集中代表民间写作的兴起是一种思潮的表现,呈现出开放性、平民化、世俗化、悲剧精神等品格.运河文化圈兴起的商人文化和城市文化推动了民间写作的兴盛.  相似文献   

6.
文化散文近年颇为盛行。本文通过对文化散文的三种价值取向:“个人本位”、“地域本位”、“民族本位”的比较分析,指出文化“大”散文应是文化散文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7.
1990年代散文是充满着文化想象的散文。“文化散文”由余秋雨开其端,而真正垫实这一基础的是非作家专业的学者们的散文。这类散文是作者首先写给自己看的,因而真实、坦诚,充满了人文关怀。1990年代末期,史铁生、刘亮程等人的“个人化”写作使“文化散文”走向对生命独特体验的取向,因而使“文化散文”增添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王秀杰的散文创作呈现了一个女性作家对自然万物的热爱,更体现了明确的重建自然与人类和谐关系的写作理想.王秀杰的散文创作字里行间显现着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怀.王秀杰散文的背后是作者深深的情思,而那些意趣横生的文字更是为王秀杰的散文增添了生动的神采.  相似文献   

9.
《逍遥游·庄子传》是王充闾从历史散文转向传记文学创作的最新力作,显现为一位知识型、学者型文学家的独特的传记创造。它以对庄子生平行迹的考证探源、庄子其人的散文书写、庄子之学的哲理阐释与庄子现象的文化省察,构筑起一个集历史、文学、哲学、文化于一体的新的传记样式,可谓其文学创作活动的一个新创造。  相似文献   

10.
昭显生活随性灵动——汪曾祺散文创作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曾祺的散文创作秉承传统儒家的文化人文精神,生动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和百姓日常生活,个性特征鲜明,文化意蕴醇厚;他将传统绘画思维融入散文创作中,以画造境传情,语言随性灵动却不失质朴通俗,成就了其散文独特的艺术神韵。  相似文献   

11.
爱尔兰作家叶芝通过诗歌、戏剧、散文、传记等多文类写作,构筑了英语文学中一道丰富且独特的文学创作风景。该文从叶芝对爱尔兰古代历史文化传统的辩证性推崇、对英国殖民历史文化的解构、对人类历史循环论的建构三个角度,考察其文学创作中的历史维度,探讨其从历史沉思中汲取养分建构文艺思想,进而以文艺复兴运动来实现爱尔兰民族独立与复兴的尝试与努力。  相似文献   

12.
曹南燕、刘立群著.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汽车文化———中国面临的挑战》一书,是一本很有研究深度的著作,使人读来兴味盎然,多方面得到启迪。书,所以引人人胜,是由于作者一改学术专著通常都比较沉闷的写作风格,以翔实的史料——一不时还穿插一些故事情节,生动、流畅、通俗的语言,认逻辑上再现了以美国为主线、整个世界汽车工业IOO多年来发生、发展的历史。国内讨论汽车的文章和著作也不少,但它们考虑得比较多的是汽车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在交通运输方面的作用等等,而很少考虑汽车与文化的相互关系。而营南燕、刘立群著作…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中国诗人中,雷抒雁是曾经活跃、成就突出的一位.他上世纪70年代步人诗坛,几十年来执著于诗歌写作,出版有诗集十几种.1979年,因政治抒情诗《小草在歌唱》成名于诗坛.2008年出版了1979年至2008年30年的编年诗选,以《激情编年》名之,作为自己诗歌写作的阶段性总结.雷抒雁的写作后期,将更多的精力给予历史散文、文化散文和哲思散文,同时又有以凝重感情、浓厚笔墨写就的体式宏大的抒情诗面世,两种文体的交相书写,体现出了诗人的智慧之诗和智慧之思.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证实了散文虚化写法一直是中国文坛固有的写法,并且指出虚化写法正是当今散文写作方式边缘化、个性化、多样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游记散文写得好与不好 ,一个重要差别就是看作者有没有写出隐藏在山光湖色自然景物背后的深层的文化意蕴。因此 ,游记散文写作不能只局限于描写风景 ,而应该在描写风景的基础上深入发掘 ,揭示其隐藏在景物背后的文化意蕴 ,要写出作者心灵的感悟和联想 ,写出景物的文化历史内涵 ,给读者以丰富的知识和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6.
文章扼要地揭示了海外游子散文作品充盈文坛的因由,概述了游子散文独具的脉脉乡情和兼容东西文化的艺术特色,回顾了一个世纪来游子散文的发展与祖国的历史巨变之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17.
当下生态散文写作已成为一种具有深层存在意义的文化宣言。杨文丰是我国近年来热衷于生态散文写作并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家之一,他的生态散文一方面从自然生态与人性生态的层面切入,表达了对"诗意地栖居"的生态意蕴的追求,另一方面通过巧用警策、仿拟、比喻、拟人等修辞方式,建构诗意化的生态话语。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历史散文创作中,文化被认为是历史前行的动力,这对于以往的文学创作无疑是一大进步,将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文化人格及行为方式推到了历史的前沿。而若将文化作为唯一维度,忽略政治经济等其他力量的参与,并将现在的一切都推诿给古老历史文化,就有了推卸责任的嫌疑,这是历史散文中需要注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余秋雨是“学者型作家” ,其散文为“文化散文” ,这已成评论界的共识。也就是说 ,他在倾吐一种深沉的文化感受的同时 ,赋予其散文以浓烈的学术品格。当然 ,这两者如水乳交融 ,妙合无痕地化成于行云流水般的文笔之间。若将其纳入一种理论的框架中作整体观照 ,我认为用桐城派大家姚鼐所论“考据·义理·辞章”之观点比较合适。这不免有流于寻扯名词以硬性套入之嫌 ,但无庸置疑 ,二者确有暗合之处。且余秋雨国学根基深厚 ,“桐城派”又为中国古代散文的殿军 ,名噪一时。受其或潜或显的影响是很自然的事  相似文献   

20.
在历史文化散文建设中,创作和批评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文体探索。"人性阅读"是王充闾历史文化散文总结的有效创作经验。以现代文化审美观,对历史人物做灵魂拷问,发掘历史文化精神,从而提升当代人的文化人格,体现了作家鲜明的文化自省精神和高度的审美转换艺术。"人性阅读"是基于人性的客观性、复杂性、多变性,以及文学深入地、艺术地表现它的可能性而确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