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基础,尤其是发展强县,对一个地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刚刚发布的2011年四川县级经济综合评价结果中,攀西地区有民族地区先进县——西昌、会理,山区先进县——仁和区,还有进步较快的米易县……这些县在带动攀西地区发展,促进攀西崛起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小琪 《四川省情》2006,(10):23-24
“十五”期间,是改革开放以来攀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攀西地区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并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存在着若干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由于统筹发展的水平较低,造成城乡之间、一些领域之间、一些行业之间不够协调。“十一五”期间,是攀西地区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在新形势下,为了抓住历史机遇,应对挑战,发挥优势,特别是逐步解决发展进程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必须将统筹发展作为主线,进一步提高攀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适应省内外、国内外…  相似文献   

3.
在国务院对国家发展改革委《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的批复中,明确提出要支持攀西——六盘水等8个资源富集区集约发展,这标志着国家高度重视攀西——六盘水地区的资源开发。请问攀西地区的资源开发有何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攀西地区是全省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它的经济发展势态对全省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十一五”期间攀西地区生产总值4793.56亿元,平均增长率19.侣%。地区生产总值占四川省的比例稳定在7%-8%之间。人均GDP22772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3.9:  相似文献   

5.
攀西地区是全省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它的经济发展势态对全省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十一五”期间攀西地区生产总值4793.56亿元,平均增长率19.侣%。地区生产总值占四川省的比例稳定在7%-8%之间。人均GDP22772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3.9: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情》2000,(2):75-75
全省县级经济综合评价结果揭晓,“十强县”排出座次,双流县继续雄踞榜首,2至10名排序依次为什邡市、绵竹市、郫县、德阳市旌阳区、广汉市、新都县、绵阳市涪城区、温江县、彭州市。除确定前10名为“十强县”外,还评出了成都平原经济圈、丘陵、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前3名为“类区先进县”。成都平原经济圈先进县依次是成都市青白江区、崇州市、邛崃市;丘陵先进县是宜宾市翠屏区、成都市龙泉驿区、达川市;山区先进县是宝兴县、荥经县、峨眉山市;少数民族地区先进县是西昌市、汶川县、康定县。  相似文献   

7.
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地区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信贷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通过对东、中、西部三个地区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协整分析,发现我国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从东向西依次递减。对此,建议采取维持信贷规模、采取差异性的货币政策和发展中西部地区其他融资渠道等策略。  相似文献   

8.
文章研究了1995-2015年的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并提出了区域经济追赶模型.研究发现,自1979年“改革开放”到2000年,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远远高于西部地区,中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巨大差距;然而自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东部地区,并一直保持快于东部地区的发展速度;虽然东西部地区经济的相对差异在不断减小,但是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指标基数太低,绝对差异还仍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9.
文章指出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时应注重以下举措1.树立在增长中求协调,在协调中求发展的科学思维.2.实现以地区为中心的资源优化配置.3.发展地区经济增长点.4.调整产业结构.5.实现产业政策和地区政策双重调控.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为依据,基于陕西省交通运输业和经济发展数据,分析了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与陕西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对陕西省经济增长的贡献性。实证分析表明:交通运输业与地区经济之间存在极强的相关性;交通运输业是地区经济增长的成因,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能给地区经济的增长带来显著的推动作用;铁路运输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性最大,航空运输贡献性最小;交通运输业的改革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的正向影响,但加剧了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11.
政府教育支出、人力资本异质性与地区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中国地区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采用包含人力资本异质性的衡量方法——各教育层次人口比重,实证分析了东、中、西部地区不同的人力资本和政府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教育层次的人力资本其产出效率不同,不同地区政府教育支出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也不同。因此,三大地区政府教育资金的投入重点及结构调整方向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2.
《统计与咨询》2004,(2):39-39
我国大陆区域经济的产生,应该说是依据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相结合长期演变而形成的,我国大陆区域整体上可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区(地带)。三大经济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与资源状况的不同,因而有着各自的发展特点。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为129.4万平方公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期间攀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793.56亿元,平均增长率达到19.18%。地区生产总值占四川省的比例稳定在7%~8%之间,GDP增速除2009年外均明显高于四川省平均水平,近几年发展较快。然而,从资源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资源开发往往并没有给该地区带来等价的繁荣,反而因生态恢复、环境压力导致发展的困难,“富饶的贫困”现象屡屡出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揭示生产者服务业、产业集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就生产者服务业、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利用我国地区资料就生产者服务业与工业积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表现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程度与工业聚集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程度因服务业不同而不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批发零售贸易业、房地产业与产业集聚联系紧密,但金融业的发展与地区产业集聚程度之间并不存在紧密关系;在地区经济增长差异中,生产性服务业确实占据了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发达地区经验表明,招商引资是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要加快推动地方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掀起招商的热潮。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区产业结构的状况 ,不仅决定了某一地区在区域分工中的相对地位 ,而且对地区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分析比较各地区产业结构的相对优势和劣势 ,以及现有产业结构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对于各地区正确调整产业结构 ,改善经济增长质量 ,缩小区域经济差距 ,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本文将运用国际上常用的偏离 -份额分析法对江苏省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区域物流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周君 《统计与决策》2006,(4):109-112
本文运用Logistic模型来分析区域物流业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定量关系,采取边际和弹性经济分析方法,量化了区域物流业发展所带来的地区经济的增长,不失为指导区域物流业发展、规划的一种实用方法.以天津市为案例的实证分析中,通过时间序列分析预测了未来几年区域经济和物流业发展的趋势,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出天津市物流业的单位增长所带来的地区经济的增长额度和变化规律,同时提出了发展物流产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关于地区经济发展潜力指标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量化研究是目前中国社会经济研究的主要方式,是符合当前国际社会经济研究发展潮流的,也是大势所趋。社会经济量化研究这一方式所借助的研究手段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建立科学、可行的指标体系;二是量化分析的方法或模型的应用。研究要取得成功,首先要有合理、科学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方能展开各种模型的应用,以达到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新的认识。只有通过对地区经济发展从概念到实际内容的定性分析,并结合实际指标理论以及实现指标的可能性,方能对地区经济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一般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比较充分和完整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区域差异的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运用动态面板数据的广义矩方法,分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金融中介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金融中介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差异。发达地区金融中介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欠发达地区金融中介对经济发展则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莉  管竹笋 《统计与决策》2007,(20):132-133
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目标是: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整而高效的管理体系,立足于提供农民有能力承受的基本医疗服务保障,减轻农民就医的心理负担,使他们树立全新的健康观念。为此,有必要理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过程中政府、医疗机构、集体与农民,筹集资源与提供服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