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城镇综合承载力应继续增强 户籍制度改革过程中,应重点引导农民进入大中城市还是小城镇,历来是争论的焦点问题。专家认为,农民进入大中城市,有利于提高土地、资金等要素的利用效率,但是也带来了难以解决的“大城市病”。  相似文献   

2.
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刻不容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为我国小城镇的发展建设指明了方向,为解决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一、发展小城镇,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城市规划法》,小城镇属于城市范畴。小城镇是指国家批准的建制镇。发展小城镇,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最终选择。我国农村人口近九亿,剩余劳动力达四亿多,实际投入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才二亿多,如何将剩余劳动力发挥其巨大的劳动潜能,使其得到合理的安排,给其出路,最直接的办…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口流动现象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势不可挡,人口的流向已突破小城镇而大量涌入大中城市,流动人口已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大量的流动  相似文献   

4.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大中城市中社会保障工作的落实情况明显优于小城镇和农村,居民对社会保障的满意度也明显偏高。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09年11月12日于上海发布的(2009年零点中国公共服务公众评价指数报告》表明:2009年小城镇的社会保险覆盖率有明显提升,居民的社保满意度首次超过城市,但社保覆盖率仍与城市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5.
白米镇是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该镇农民的资产投向已从单纯的农业生产资料向现代化农业机械转型。  相似文献   

6.
农民外出务工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给城市增加了活力,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加速了我国小城镇建设。但是大量年青农民外出务工,必然影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政府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来吸引农民回乡就业。  相似文献   

7.
小城镇建设不能忽视环卫问题陶培华,徐亚刚近年来,乡镇小集镇,特别是小城镇建设试点镇,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农民进城街随处可见,其建设规模之大、速度之快都为历史上罕见。但由于街道卫生设施不健全,居民环卫观念淡薄,集镇内的脏、乱、差现象已成为小城镇建设中不可...  相似文献   

8.
农业生产中由于市场制约、劳动力素质、产业结构、乡镇企业发展生产投入、信息沟通、基础设施及小城镇发展等因素共同影响着农民的增收  相似文献   

9.
一、科尔沁区小城镇建设发展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定义,小城镇一般是指建制镇。到目前为止,科尔沁区共有18个建制镇、1个苏木合计359个行政村,10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3212平方公里,总人口79.1万,其中城区人口29.2万,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乡镇整体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区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声音     
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真正缩小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和根本出路,是走工业化、城市化、非农化的道路。统筹城乡发展工业是支撑,城市是载体,工业实力发展强大了,城市载体功能建设完善了,就为农村从事农业产业人口向城市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转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供了就业的岗位。在城市化途径上,我积极赞成以发展大中城市为主,少发展小城市和小城镇。从单位面积产出来看,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综合发展成本,是人口少于10万人以下城市的1/6~1/8,小城镇每平方公里提供的地区生产总值,只有大城市的1/3。要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使中小城…  相似文献   

11.
叶青 《四川统计》2014,(10):46-46
三千多个全国重点镇的确立 2014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公布了最新一批全国重点镇名单,一共有3675个小城镇进入大名单,它们将成为今后小城镇发展的优先支持对象。重点镇被认为是当地县域经济的中心,承担着加快城镇化进程和带动周围农村地区发展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庞大农民群体的存在是我国现代化道路上一个无法回避的障碍.只要还有大量农民离不开土地和农业,中国就永远不能实现现代化,更谈不上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从长远看,将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出来的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加快小城镇建设,这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更正     
陈智 《四川省情》2005,(8):42-42
解决“三农问题”、真正缩小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和根本出路,是走工业化、城市化、非农化的道路。统筹城乡发展工业是支撑,城市是载体,工业实力发展强大了,城市载体功能建设完善了,就为农村从事农业产业人口向城市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转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供了就业的岗位。在城市化途径上,我积极赞成以发展大中城市为主,少发展小城市和小城镇。从单位面积产出来看,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市民化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统计与决策》2012,(11):114-117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步伐是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最主要的着力点。虽然近年来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和城市融入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转化为市民的并不多。政府应大力发展大中城市,通过加强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维护、承担更多改革成本、提高大中城市的承载力、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断促进农民工进城,不断提高农民工落户城市的比重。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城镇化是由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城关镇、中心镇、建制镇和自然村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农民流入大城市主要还是以打工为主,真正希望在大城市定居的农民只是少数。考虑到大城市生活成本高,农民收入低,真正能够吸引农民到城市定居的还是各类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因此,在下文中我们所说的城镇化主要是指由城关镇、中心镇、建制镇和自然村组成的城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一、进城农村劳动力再转移的必要性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转移成为这一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特点,外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近一半进入了大中城市,这种离乡离土的异地转移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7.
论小城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微微 《统计研究》2005,22(4):45-2
小城镇经济功能的充分发挥 ,是其存在并走向繁荣的基础。因此如何推动小城镇成为农村社区经济增长的中心 ,是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的首要问题。而在决定小城镇经济辐射力的诸多因素之中 ,合理的、能够反映其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无疑具有决定性影响。  一、我国小城镇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城镇产业结构的形成从根本上讲是市场机制作用下农村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 ,因此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尤其是尊重市场规律 ,成为小城镇产业结构形成的基本原则。然而现实的情况是 ,相当多的小城镇的产业结构并没有真正反映出这种规律性 ,也没有体现出其在…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城镇化建设应从追求小城镇的数量转变为提升小城镇的内在质量。文章通过对提升小城镇质量的有利条件和阻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加快城镇化建设、提升小城镇内在质量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城乡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村商住小区、商业街、高速公路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逐渐增多,大量征用农民土地的情况时有发生,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因此得到了土地征用补偿。土地征用补偿款作为近几年来一些农村居民家庭的重要收入已经成为农村住户调查统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小城镇的形成和发展与乡镇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首先,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小城镇形成与发展的基础。现阶段兴起的农村小城镇,实际上是当地农村工业生产和商品流通和聚集地,由于乡镇企业是目前农村工业生产和商品流通的主体,因而只有在乡镇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并逐步向小城镇集中的情况下,小城镇才能发展壮大。同时,乡镇企业的发展还是小城镇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其次,小城镇的形成与发展又是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