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电视剧《北平无战事》里,经常听到建丰同志(蒋经国)在电话里说的最多的一句就是:"用人要疑,疑人要用。"然这种用人要疑的精神,最容易出现一种不信任感,一旦信任感丧失,就可能人心尽失,团队也就失去了战斗力,因为士只为知己者死。李世民能够在乱世之中得天下,并且开创"贞观之治",这一切与李世民的用人是密不可分的。李世民麾下的能人,大多来自于敌营,大名鼎鼎的魏征就是来自自己的政治  相似文献   

2.
贺卫  王浣尘 《人才开发》2000,(11):18-20
作为一个有效的领导者其领导力就体现在人才开发上,而人才开发是由观人、用人和育人三部曲所组成。因为知人是择人的基础,择人是用人的关键,而只知用却不知爱,则害人又害事,爱人则是用人的保证,爱人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育人。观人要准,用人要信,育人要诚。 一、观人之道 用公平而客观的态度去评估人,提拔有才能的人,并将人才以“适才适所”的原则安置到相应的岗位上任职,知人善任,是培养领导力的第一件事。领导者如果没有慧眼识英雄的目光,被领导者决不会被激起干劲,而且不愿与之相  相似文献   

3.
一、育人和用人一体化是人才开发的基础 所谓“育人和用人一体化”,第一层意思指的是在人事管理中,培养人才要与使用人才相结合,如果对人员“先培训,不使用”,就不能使人力转化为人才,也就不能真正做到人才开发。第二层意思是,使用人才时不能忘了对人才的教育培养,也就是即使挑选了好马,但是不让它吃草,这匹好马终究会死去,好马成不了“好人才”。因此,育人和用人两者是相辅相承、有机联系的,这不能割裂开来。一体化就是整体化。育人要想到用人,用人必须考虑育人。当然,一体化并非是合二为一,育人和用人各有各的功效,谁也代替不了谁。 所谓“人才开发”,指的是把人才潜在的能量充分地加以开掘出来,并加以发展和发挥,使之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4.
孙东 《人才瞭望》2004,(12):30-31
知人善任是企业领导的主要职责之一。知人,就是要了解人,要知人之所长并知人之所短。善任,就是要善于用人,要用其所长而避其所短。知人才能善任,善任才能发挥人的潜力和积极性。知人是前提,要用好人才,首先要识别人才。怎样知人?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5.
用人是面“镜子”宋守卿“只有谋事业的人才会用干事业的人”。这句话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点透了古今中外因用人导致兴衰成败之真谛。笔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讲,用人也是一面“镜子”,每位领导干部都要自省自律地照照这面“镜子”,并且作为当前党性。党风教育活动的一...  相似文献   

6.
用人之短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事物各有长短,要量材而用。这话体现在用人上,就是要求用人者要善于扬长避短,识人善任,充分发挥部属的长处,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说能够用人所长  相似文献   

7.
用人上对年龄线的“一刀切”,已在干部队伍建设上投下了阴影;树立科学的用人年龄观才能更广泛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所谓管理 ,就是营造一种好的竞争机制 ,把人的潜力充分激发出来 ,从而推动企业高速高效发展。人才竞争是其核心内容 ,用人市场化则是其最佳的运作形式。把舞台变为擂台 ,实行充分竞争 ,是江苏三毛集团人才竞争机制的新特色。“三毛”实施全球化经营 ,必须拥有足够的人才 ,人才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技术要升级换代 ,人才更要升级换代。“三毛”将未雨绸缪 ,全面推行市场化的用人机制 ,抬高进入门槛 ,优化人才结构。所有岗位 ,一律实行公开招聘、公正考核。天南地北 ,只要企业需要 ,你又有这个能耐 ,不用搞关系 ,不用跑路子 ,今天报名、明天考核…  相似文献   

9.
拔能于穷     
老愚 《人才开发》2000,(2):45-45
《战国策》在选拔人才方面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这就是:拔能于穷。为何这样说?概括其理,大致有二: 一是认为真正有才能的人往往出在社会的低层,在那些穷困潦倒、被社会瞧不起的人群中掩蔽着真正的人才,用人者决不可以门第、出身、穷富、贵贱取人。”姜子牙、管仲、百里奚、中山盗皆处于困境之人,后来都成就了辉煌的功业。另如苏秦、张仪、苏代、范睢、韩信、  相似文献   

10.
论用人所长     
知人善任是对领导者在用人方面的基本要求,而用人所长则是贯彻这一要求的重要原则和方法。所谓用人所长,就是要求领导者在选拔人才时注意发现其长处,在使用人才时充分发挥其长处。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作为领导者必须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科学地分析人的长处和短处 一是人的长处与短处具有相对性。人的长处和短处是相比较而言的。在这项工作中表现为长处的,在那项工作中就可能表现为短处;过去认为是长处的,  相似文献   

11.
知人善任,就是在领导活动中对干部的正确考察和选拔使用,是领导的一个基本职能。知人就是要了解人,善任就是要用好人,知人和善任是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知人是善任的前提,善任是知人的目的。 古人说:“政以得贤为本”,“为政之本在于任贤”。现在,领导者在用人问题上能否真正做到知人善任,直接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成败。 要做到知人善任,领导者就应该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举才之魄、用才之量、护才之胆。必须掌握和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德才兼备的原则。就是要坚持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标准。二…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用人用其所长,就是要扬长避短,善用他的特长,把他放到最适合于发挥他的优势的岗位上。他认为,这对干部本人、对党的事业都有好处。用非所长,对干部本人、对党的事业都是一种损失。 扬长避短,其前提则是对人才“长”、“短”的正确识别和科学评判。而对人才“长”、“短”的正确识别和科学评判又是以对“长”、“短”的辩证把握为基础的。人才“长”、“短”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长短相比较而存在  相似文献   

13.
日前,人才学专家王通讯在谈到如何树立“首都人才”观念时指出,各界都要学会“用人不养人”,进行低成本的人才投资。并强调不养人而用人,才是用人上策(2月14日《信息日报》)。语出惊人,给人耳目一新,与机构改革以来一片“养起来”的呼声唱了反调,引起了人们的思考。 近年来,不少报刊针对人员精简载文呼吁:“还是养起来”,还说:“这种办法不失为一种积极稳妥的改革之路,有利于保证人员精简的顺利实施,而且不是阻力重重甚至挪不开半步。”究竟谁的观点正确,这就要看中央机构  相似文献   

14.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事业因得人而兴,因失人而衰。这是古今相通的道理。毛泽东同志说过:“领导者的责任,归纳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而这两件事都与人才密不可分:出主意要使用好人才,用干部必须善于发现人才。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既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职责,又是体现领导干部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民营企业提供人事人才服务也成了政府人事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许多民营企业纷纷从“起步创业”阶段走向“做大做强”阶段,政府人事部门也要积极引导和支持他们相应地调整人才思路、改进用人理念。具体地说,就是要着重实现以下人才管理的五个“转变”。  相似文献   

16.
方秋国 《人才瞭望》2006,(10):81-81
领导用人有“方”、“圆”之分。“方”指用人的原则性,包括用人的规范和范围;“圆“指用人的灵活性,包括用人的技艺和策略。前者是用人的内在要求;后者是用人的艺术形式。领导用人的方圆艺术即“方”与“圆”的辩证统一,也即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过于求“方”,可能有“迂腐“之嫌,会导致下级和群众敬而远之;过于求“圆”,则会有“圆滑“之嫌。两者的结果都是没有用好人,没有发挥人才的最大效益,都是领导不称职的表现。现代领导要想做到“方”与“圆”的辩证统一,必须遵循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领导用人有方圆之分。“方”指用人的原则性,包括用人的规范和范围;“圆”指用人的灵活性,包括用人的技巧和策略。前者是用人的内在要求;后者是用人的艺术形式。领导用人的方圆艺术即“方”与“圆”的辩证统一,也即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如果方圆分离,则用人效果会明显降低。领导过于求“方”,可能有“迂腐”之嫌,会导致下级与群众敬而远之;过于求“圆”,则会有“圆滑”之嫌,虽然可能会一团和气,但是由于缺乏竞争而难有大的贡献。两者的结果都是没有用好人,没有发挥人才的最大效益,都是领导不  相似文献   

18.
一方面择业者如过江之鲫,一方面是择人者众里寻他——一年一度的大学生分配热潮中,“热门企业究竟需要什么人才”品质——永远的“金科玉律” “公司员工的年终总结很简单明了,第一条就是让你做一个自我道德评价,然后由别人给你打分……”记者问起公司最注重人才的哪一方面,在一家外企工作的李小姐这样说。 当我们环顾在科技领域叱咤风云的公司,他们的用人之道有一条永远的“金科玉律”,那就是人才的道德品质。 微软亚洲研究院人力资源部的王女士说,微软研究院用人的标准除了重视扎实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足够的创造力、工作热情、团队精神外,尤其看重人才的职业道德,应聘者要经过严格的面试,以考核其是否正直、诚信。  相似文献   

19.
企业在用人原则上,要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正确的用人观,树立“文凭不等于水平,身份不等于资格,经验不等于能力,好人不等于能人,无过非英雄”的用人思想,不重身份,重能力;不重资历,重实绩;不重学历,重水平;不重经验,重激情;不重上意,重人格魅力和威信。这样来任用人才,才能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入轨工作,一项重大的贡献就是在 选人用人中引入了竞争机制。然而十余年来,这一机制一直只运行在党政机关,而作为社 会重要组成部分的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大都仍沿袭着传统的用人制度,邓小平同志说:“选 人要选好,要选贤任能。”在事业单位用人制度中引人竞争机制,实行竞争上岗,正是选贤 任能这一思想精髓的具体体现,是选贤任能的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