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在擘画百年奋斗图景的同时创造出了一大批和伟大实践同步的伟大精神。这些精神以伟大建党精神为起点,形成了丰富的精神谱系,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丰富发展做出了带有鲜明政治底色、饱含时代风貌的独特贡献,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每一个具体精神都蕴含党在百年奋斗中的时间刻度和空间维度的双重特质。在党的第一批精神谱系中,伟大建党精神对于精神谱系的统领作用以及其与整个谱系的关系是当前十分重要的学术课题。  相似文献   

2.
隋向萍 《公关世界》2022,(24):91-92
黑龙江的“龙江精神”是无数龙江儿女在长期建设中创造的一系列精神文明成果的高度凝练。“龙江精神”涵盖的范围很广,集中体现了龙江儿女在各个时期所展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顽强拼搏精神,包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等,它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教学资源。新时代高等教育进程中,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将黑龙江的“龙江精神”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也能够将思政课的时效性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3.
谢璐 《公关世界》2023,(1):112-113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高校育人工作,创造性地提出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以红船精神为引领,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劈波斩浪,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迹。回望百年征程,见证初心永恒,为落实“三全育人”的理念,传承红色文化,发扬工匠精神,切实提高学院人才质量,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根据教育部《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建设指南》要求,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结合专业特色,首次提出了“一船两翼三层四员”的综合育人举措。经过实践证明,该举措能够有效践行“三全育人”的理念,培育又红又专、德技并修的蓝色工匠,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的精神密码,是新时代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精神武器.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深刻把握伟大建党精神,聚焦青年大学生,着力推动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相似文献   

5.
张子睿  宋俊成 《现代交际》2023,(4):21-28+121-122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马克思精神生活观立足于物质生产实践,从人的现实生活出发,分析人的精神世界,认为人的精神生活是一个以精神需要为起点,经过精神生产、精神转化,从而对人本身与外界产生影响。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新征程中,马克思精神生活观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美好精神生活等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内容仍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慧琼 《公关世界》2022,(12):130-131
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下,高校人才培育工作的重点不但集中在知识水平上,还应引入“大国工匠”和劳动模范的精神理念,将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塑造成为有着积极劳动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为此,本文以“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为引领,发挥劳模和“工匠”精神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积极作用,并形成育人的合力,顺应人才强国的战略,为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王亚萍  刘继荣 《现代交际》2022,(10):60-66+122-123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伟大建党精神便是百年大党赋予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伟大建党精神是革命先驱百年征程中得出的宝贵奋斗经验和集体智慧成果,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科学的思想来源、清晰的历史逻辑,具有超越时空的影响力。在接续奋斗的复兴之路上仍需体悟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用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追求、使命担当、革命品质、人民立场不断涵养自我,在实践中不断磨砺自我。  相似文献   

8.
论志愿精神之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愿精神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和谐社会注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两者在本质上有着诸多共通之处。本文通过对志愿精神四个方面的分析,论述了志愿精神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任致远 《城市》2011,(2):3-8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城市是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集中体现,是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形象而具体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冯赫君  周施佳 《职业》2023,(11):32-34
本文针对技工院校亟待解决的工学一体化教学与思政教育、“劳动、劳模、工匠”三种精神教育有效融合的问题,明确“三种精神”的内涵,引入SSES评价体系,将评价体系的5项指标与工学一体化项目内容相结合,创造性地对课程改革提出一系列可行方案,通过建立学生能力素养档案,多元化评价学生,个性化辅导学生,将学生引导到适合自身实际的职业发展规划上,让学生在职业岗位中践行“三种精神”的内涵,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钙”和“魂”是精神的源泉,人的理想信念来自于他本身所具备的精神和气质。教育实践活动的核心是要查找“四风”问题,而所有“四风”问题的出现,都根源于人的理想信念出现了滑坡。要想将实践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深入人心,必须依靠具备强大精神力量的人,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扎实的工作作风,补足精神之钙,铸造精神之魂。  相似文献   

12.
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在于高校精神和理念的发展,当代高校的竞争应该归于文化力的竞争。精神内化为一种文化自觉,使高校管理贯彻落实到每一名师生及其管理人员。高校文化建设的启动有助于推动校园文化发展,汲取高校文化的精粹。“格物致新”是高校发展的内在精神,强化“格物”精神,推动“致新”发展,从而形成高校内核发展的动力,为整个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一抹新绿。  相似文献   

13.
9月25日,记者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获悉,新疆计划在“十二五”末拥有4万名专兼职社会工作者,新疆平均每万人拥有专业社工人数将达到3人以上,建成一支训练有素、具有职业精神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4.
志愿精神和公共精神是精神的重要形式和伦理体现,两者在内容上解析了不同实践领域的各自内涵,在形式上都具有精神的总体性样态,公共精神是志愿精神培育的内核:志愿精神和“公共精神”的价值内涵和实践指向具有一致性.公共精神对于解决当前我国志愿精神生成过程中的现实问题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解析志愿精神与公共精神的关系,可以明晰志愿精神培育的实践指向。破除志愿精神培育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曹旭雷  黄月华 《职业》2020,(11):95-96
体育教学是职业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其他学科一样,体育教学也能够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职业院校学生要通过学习“女排精神”和“工匠精神”,学好知识,练好技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当年,我们物质贫乏得很可怕,但是,物质摆脱贫乏状态之后,精神的贫乏更可怕。穷人可以“人穷志不穷”自慰,但得了软骨病的富人没有“精神”,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成为精神的“奴隶”。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公民素质、精神生活是正相关的,没有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有素质的文化公民也无从谈及。随着国民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未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可能逐步转化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对落后和公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这是中国走向大国之路上必须逾越的一道坎。  相似文献   

17.
“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1921年至2005年“红船精神”实现了初步的提炼与传播,但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进行宣传,对其内涵的理解也需要进一步发展。“红船精神”内涵的全面阐释,标志着“红船精神”提炼的基本完成,也促使其广泛传播成为现实。新时代要结合新的历史条件,继续弘扬“红船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8.
墨家思想所含有的工匠精神元素是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现代工匠精神的重要历史源头。墨家出于“兼爱”达于“大同”的人生理想,执于“尚巧”至于“达善”的职业精神,始于“推类”长于“创新”的思维品质,都与现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十分契合。批判地继承墨家思想,对当前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深圳市从2007年1月1日起,试行“临终关怀计划”,所有户籍在该市的临终老人均可获得政府1000元的服务额度,用于福利医疗机构购买精神慰藉和生活护理等服务。据悉,对临终老人进行关怀并列入政府政策,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20.
搬迁农民面临身份的转变和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的剧变,存在着发展性焦虑。应以“宗社衔接、村贤协治、邻里中心组织”为核心的多维社群重建和以“便民、扶助、分类指导”为核心的政府行为,来消解搬迁农民“教育、养老、医疗保障、异地就业、文化服务”等实际顾虑,优化其不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和“异步混沌”的精神世界。必须重视城乡融合发展要素结构性不平衡的问题,推进基础设施、服务、核心要素的协同下沉;从政府工作端和农民体验端双边获取共识,推进政府与农民“精神共富”核心意识的形成,完善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农民市民化的工作机制和实现“精神共富”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