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论争是现代性追寻的深层映射,中华民族追寻现代性的过程伴随着中西文化的论争.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在中西文化论争的基础上,立足于唯物史观,阐明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政治文化观,并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中西文化论争中有关民族性和时代性的问题给予了明确的应答.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阶段论不仅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的理论指导,而且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并为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代是江南地区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时期,从经济、文化方面来看,江南地区都成为了当时全国的重心。然而,在江南地区内部,特别是作为其核心的吴文化区内部,却存在着文化中心东移的现象,即由苏南地区逐渐转移到了上海地区。文章尝试利用明清知识群体留下的相关记载,来探究在这些对世事变迁感受较为敏锐的文化人眼中新兴的海派文化是如何在与苏南传统文化的博弈中逐渐胜出,进而对异质文化的融合与共存等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3.
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三个视角,即无神文化与有神文化、德行文化与智性文化、和谐文化与对抗文化,对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作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和描述,提出了通过对比寻求中西文化之间的对话、沟通,借鉴、融合,促进文化传承与更新,建设体现时代精神的中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4.
距今5500年左右马家窑文化从甘肃中南部向西南挺进至四川西北部,再深入影响西藏东南而形成卡若文化,距今5000年左右卡若文化或类似文化穿越山口而至喜马拉雅山南缘,然后沿着山麓西进,终至克什米尔地区而形成布尔扎霍姆(Burzahom)文化,这样就构成一条早期中西文化交流南道。这个通道不可能像汉代前后所谓丝绸之路南道那样,短期内主要通过偏南平原城市间链接完成贸易,而主要是通过文化上环环相扣的影响渐次形成,但总体上也当是人群西移过程的反映。反过来,西北地区最早出现的绵羊、小麦等也不排除是由此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6.
李正林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8):68-70
本文通过分析中西文化所存在的差异及所造成的中英语言上的差异,阐明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的文化背景,进而培养文化洞察力的重要性,文章还提出了培养学生中西文化差异意识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7.
刘丽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4):37-40
现实中大量的作为企业外经贸活动基础的企业外宣文化的译介,需要切实的翻译标准指导,以使之有章可循。本文从语篇功能转换的角度,结合具体译例提出了指导企业外宣文化译介的标准,即以译语读者为中心,指示功能“灵活对等”;以地道句式准确转换信息功能,并体现出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 总被引:53,自引:3,他引:53
无论是“戊戌”的维新变法 ,“五四”的新文化运动 ,还是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 ,都是在破旧立新的口号下 ,把传统和现代对立了起来 ;文化不仅仅是“除旧立新” ,而且是“推陈出新”或“温故知新” ;文化转型是当前人类共同的问题 ;文化自觉的意义在于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 ,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 ,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相似文献
9.
近代香山买办群体的产生、形成、发展和转化的历史,正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双向互动的历史缩影。在中西文化碰撞中,香山买办因势而动,因时而变,以香山人特有的开放包容、务实进取、开拓创新、重利而不轻义,以积极的态度大胆任事,勇于担当,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中,抓住机遇,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以思想和行动,促使尘封已久的中国,开始了近代文化的破冰之旅。 相似文献
10.
苏苑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3):111-118
太平天国对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的进程和模式起着直接的促进和影响作用。一方面,它促进了鸦片战争之后陷入困境的中西文化交融进程,不仅身体力行学习西方文化,且把清政府也逼上了学习西方文化的轨道;另一方面,它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背叛,使传统文化面临的危机凸显出来,激发了近代文化保守思潮,从而使中西文化交融在保守的文化氛围中,严守着“中体西用”的模式进行。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中西文化的碰撞与重构民族文化的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文化全球化日益凸显.文化交际的频繁,不可避免地带来中西文化的碰撞和整合.我们应积极地面对文化全球化的挑战,探讨正确的应对方略,重构民族文化,从而实现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2.
13.
《知新报》与康有为关系密切 ,基本上秉承了康有为等对中西文化的看法 ,并有自己独特的视角。《知新报》认为现阶段中国文化在诸多方面不如西方 ,应向西方学习 ,但同时认为中西文化具有共通性 ,把西学解释成为中国文化所固有 ,企图以此来减少引进西学的障碍 ;又主张全面学习西方最新最先进的文化 ,大量翻译介绍西政西艺西学 ,成绩斐然 ;认为天下公理本质上并无中西之别 ,中西文化最终必然走向融合之路 ,西方文化并非完美无缺 ,中国文化也远非至善至美 ,只有互相融合 ,取长补短 ,才能使中学发扬广大和西学行之无弊。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的稳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分析和研究它的成因及特点 ,认识其危害性有利于我们采取有效措施 ,积极防范 ,慎重处理 相似文献
15.
16.
《中州学刊》2015,(9)
知识分子是散居开封的犹太社团的文化领袖。开封犹太知识群体的内部结构在明清时期发生变化,在宗教文士之外,涌现了儒生群体,文士维持民族宗教的持续内生,儒生则结交主体社会,为社团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随着社团人口规模的萎缩,从明中期起,文士数量和宗教素养愈益下降,宗教活力式微,循科举致仕的儒生群体规模和层次却不断提升,社团事务主导者逐渐由宗教文士转到儒生官员。传承宗教和沟通主体社会成为社团文化传承的两难抉择,文士为传承宗教排斥致力科举而荒废宗教学习的行为,却又不得不尊崇为官的儒生。这种文化传承模式造成了文士与儒生群体的隔膜。随着文士和儒生群体规模和文化修养的衰落,社团文化传承陷于困顿。 相似文献
17.
胡适中西文化比较观的得失及其历史启示刘芳胡适一生经历复杂,涉猎广泛,著述颇丰。然而,其主要事业是在文化思想领域,特别是在中西文化比较方面,终生为之著书立说,施教讲演。应该看到,胡适的中西文化比较观是在前人中西文化比较观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中... 相似文献
18.
19.
职业教育与产业的对接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从为什么要对接,如何理解对接,在对接中应该处理好那些问题三个方面分析了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尊敬的秦老师、韩老师!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欢迎大家到我们真善美书家来!这几天,我们特别荣幸地邀请到了清华大学的秦晖教授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韩德强研究员到我们云南进行巡回演讲。我们的目标是“促进省内外的文化交流”,同时也促进各个学科、各个学派的对话交流,我们有一个基本理念或追求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海纳百川,和而不同”。我们真善美公司上半年组织的“全国知名学者云南巡回演讲活动”到今天暂告一段落,今天的这个活动也是我们上半年活动的一个高潮,因为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秦老师、韩老师,同时来到我们书家与云南的师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活动。具体的组织程序是这样的:先请两位老师做个简单的开场白,然后大家可以提问,两位老师都可以作答,可以相互补充、相互点评,或发表不同意见,如果在座的各位老师和同学有不同意见也可以表达,进行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今天的主题和这几天两位老师的演讲主题是相关的,也是比较宽泛的,就是“中西文化制度比较”。大家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甚至和这个主题无关的,但是确实比较感兴趣的,也可以提出来供大家探讨。下面就先请秦老师做开场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