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摒弃了原准则中允许企业采用的应付税款法及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税款法和损益表债务法),而要求企业只能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进行会计核算.文中旨在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一个全面的解析,对资产负债表中有可能产生暂时性差异的项目进行了列举.并以案例分析的形式阐述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整个核算过程.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财务会计与税收会计之间出现差异的原因,由此产生了时间性差异与永久性差异,主要研究比较了所得税会计中两种差异的处理方法,即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会计发的区别,以及纳税影响会计法中递延法与债务法的比较,最后讨论了我国所得税会计的现状及发展.  相似文献   

3.
所得税会计理论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流行的所得税会计理论提出质疑,文章认为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均是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对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确认或抵减本期所得税费用进行了科学的重新表述,指出递延法与债务法的本质区别在于计量属性的不同和所遵循的会计原则的侧重点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明确规定了企业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并且对合并商誉的确认与计量也作了规范。但对合并商誉的所得税影响及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如何确认和计量未予明确。文章结合企业合并方式对合并商誉的产生、减值的会计处理,以及所得税影响对合并商誉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应如何确认和计量,以案例方式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规定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进行抵债,债权人接受的非现金资产,应当按照该有关资产的公允价值(包括与转让资产有关的税费)确定计税成本;以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让步,债权人应当将重组债权的计税成本与收到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的债务重组损失,冲减应纳税所得税.该规定与企业会计准则对债权人的会计处理比较,存在非现金资产入账价值和损益确认的差异,最终产生了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该差异的性质为时间性差异.在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该差异时,应区别重组债权是否已计提坏账准备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阐述了我国所得税会计产生的理论基础,其次分析了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本质,在将企业产生未来纳税影响的情况分成两大类、经济业务对净资产变化的影响情况分成4类的基础上,举例说明了各种情况下如何确定其对未来应纳税所得的影响以及其对应的暂时性差异余额.然后,根据应纳税或可抵减暂时性差异余额与资产或负债账面价值的关系推导出资产或负债计税基础的内涵,并对构建这一概念的目的与必要性进行了探讨.最后,总结出一种新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思路.  相似文献   

7.
对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会计法、债务法与递延法、损益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异同点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指出从递延法到债务法再到资产负债法是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应是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最优方法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将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由利润表债务法变更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有利于反映企业净资产价值的真实性。新准则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与计量的有关规定,较原所得税会计的有关规定,更符合有关“资产”和“负债”会计要素的定义。  相似文献   

9.
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全面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通过介绍暂时性差异、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等概念,分析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及其会计处理基本过程和优点。  相似文献   

10.
2 0 0 1年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做了一系列修订。修订后的债务重组准则在定义、范围、债务重组方式、债权债务人的会计处理方法等方面 ,都与原准则有很多不同之处 ,对于债务人的债务重组差额 ,新准则不再允许确认债务重组收益 ,而是直接计入资本公积 ,从而避免了非经营性收益对企业利润的歪曲。  相似文献   

11.
补充责任、相应的补充责任与责任人的追偿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补充责任为二人以上共同承担责任中的一种责任形态,责任主体须为二人以上,且责任人在承担责任上有先后顺序之分。补充责任不同于按份责任,也不同于连带责任、不真正连带责任,属于共同责任中的一种独立形态。《侵权责任法》中规定的补充责任有两种情形,相应的补充责任为其中一种。相应的补充责任是对补充责任的一种限制,补充责任人承担的责任应与其过错相应,并以此为限度。补充责任人承担责任后可否追偿,应依责任发生的原因具体分析。凡补充责任人承担责任为对自己行为承担责任的,不应发生追偿。相应的补充责任人承担的相应的补充责任是对自己的过错行为承担的责任,因此相应的补充责任人承担责任后不享有追偿权。  相似文献   

12.
《侵权责任法》第7条对无过错责任的表述是:"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有人认为该表述不仅准确体现了无过错责任内涵,解决了对"无过错"的理解问题,也解决了无过错责任原则的责任构成要件问题。《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了第五章的产品责任、第八章的环境污染责任、第九章的高度危险责任以及第十章饲养动物损害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的特殊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3.
试论公司董事第三人责任的性质、主观要件及归责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近年暴露出来的公司治理问题中,中小股东及公司债权人的权益频遭侵害而不能得到有效救济的情况最为严重。其原因虽多,但公司董事第三人责任制度的缺失,对其责任性质、主观要件及归责原则的模糊认识,社会公众无法得到正确引导以及司法审判处于混乱状态等,为其几大根源所在。考虑到我国商法一般规则尚未确立,公司法处于民法特别法的地位,因此公司董事第三人责任的性质应当属于特别法定责任,主观要件应当有恶意或者重大过失,归责原则应当为过错责任以及特定情形下的推定过错责任原则,而不宜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4.
公司是否可以独立地承担责任、公司对自己的债务承担的是有限责任还是无限责任历来是易引起争论的问题,本文从对公司的法人性、公司与股东的关系入手进行分析,认为公司对自己的债务承担的是独立的责任,公司对自己的债务可以承担有限责任也可以承担无限责任。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产品致害责任的归责原则 ,学界存有多种争议。我国现阶段所采用的归责原则是严格责任、过错责任与担保责任相结合的综合责任体系 ,短期内我国实行单一的产品致害责任的严格责任原则条件尚不成熟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律责任社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律责任的社会性,是指经济法律责任的设置、体系构建以及制度创设等基于社会公共性考虑,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为宗旨,兼容多种原则、制度而体现的一种整合性特征。主要体现在责任形式的综合性以及制裁方式的多样性,责任功能的多重性,责任保障制度与损失承担的社会化,强制力产生与强制程度的变化性,责任制度的创新与完善及其实现机制呈多元化趋势。经济法律责任应在构成要件的五个方面做出基于社会性的明显调整。  相似文献   

17.
环境法律责任是综合性法律责任、包括环境民事责任,环境行政责任和环境刑事责任中责任形式。多种责任形式的存在决定了追究环境法律责任不应适用统一的归责原则,而只能分别按照三种责任形式各自的归责原则完成环境法律责任的归结。协调适用三种环境法律责任形式,建立系统的环境法律责任机制是解决环境法律责任竞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违约归责原则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违约归责原则有严格责任与过错责任之分.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在各自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不同的归责体系,分别有其优点与不足.由于共同的经济基础以及历史的作用,19世纪以来,两大归责原则互相兼收并蓄,呈现不断融合的趋势.回顾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合同立法,有一个从崇尚绝对过错责任到强调绝对严格责任的过程.但是单一的归责制度存在不可克服的缺陷,归责原则二元化符合法律追求公平的价值目标.它在比较妥善地维护合同当事人合法权利的同时,还降低了法律的运行成本并完善了合同法的体系,体现了现代民法从形式公平向实质公平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侵权行为中的次级责任是指一方当事人应为另一方的侵权行为承担的法律责任。普通法中次级责任通常包括替代责任、共同责任、以及企业责任等。通过对普通法系侵权行为中的"次级责任"及英美国家中相关案例进行解读和分析能为明确中国法律意义上的侵权责任提供启示和帮助,促进中国法律的完善与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