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沂水方言属于汉语官话方言大区胶辽官话中的东潍小片,它既具有胶辽官话的普遍特点,又有自己的鲜明特色。本文对沂水方言的语音特点作了一个概略介绍,包括声韵调、儿化韵以及中古声韵调在今沂水话中的一些演变特点。  相似文献   

2.
《汉书·贾捐之传》所言武丁、成王时"地东不过江、黄",是探讨晚商周初王朝东界的重要史料。江、黄当地处以海岱地区为主体的王朝"东域",而非淮水流域。江可能位于沂水附近,黄应该在淄水上游、今淄博淄川区一带。东部边界所区分的文化族属,无疑是中原商周文化与东夷文化,而江、黄的民族属性及活动地域,基本符合考古文化所反映的夷夏分布。作为东部边界的江、黄,与淮浦之江、黄,似皆从泰山南麓、汶水中游一带辗转迁徙而来。商周民族东拓,打乱了土著部族原有的政治地理格局。在这一族群分衍、迁徙过程中,沂水及其支流承担了重要的交通功能,实现泰沂地区与淮水流域的沟通。边界作为历史与地理结合的特殊地带,不同族群往来与迁徙十分活跃,使其人文地理结构具有较强的立体性与动态性。  相似文献   

3.
高康 《成才与就业》2014,(Z1):49-51
正我从小随父母离开上海,那时大约6岁,来到地处山东省鲁南地区的临沂——人们常说的"沂蒙山老革命根据地"。在那里,我生活、工作了近四十年。我是喝沂蒙水、吃沂蒙粮长大的,是沂蒙老区的山山水水养育了我强壮的身体,是父老乡亲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沂蒙山人淳朴、善良、忠厚、老实、勤劳、勇敢的性格和品质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里。蒙山高,沂水长。在那个年代、那样的环境里,我度过了难忘  相似文献   

4.
将乐稥斋所藏的沂水陶文拓片与天津静海县西钓台遗址出土的陶量上的文字进行对比可知:沂水陶文应释作“陈枳尚”,与静海陶量“陈枳忐”,均读为“陈枝上”;“枝上”,即树枝之上,取高高在上之意;“陈枝上”为立事者的名字。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横向比较剖析了焦作旅游模式和大连、沂水、婺源三个成功的旅游模式的共性与个性,总结出提升焦作旅游产业的具体建议,以期对焦作乃至其他区域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裨益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陈宗利教授     
陈宗利,男,1976年9月生,山东沂水人。2005年6月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获博士学位。2006年7月调入鲁东大学工作。  相似文献   

7.
助词"了"在山东昌乐话中的对应形式有"溜、嗹、咯",其中"溜"与"了1"大致对应,能用在可能补语格式"V+C+溜"中;"咯、嗹"与"了2"大致对应,二者在表意和句类选择上分工不同,"咯"侧重对事态的客观陈述,"嗹"侧重表达对事态的强烈情感和确认态度。除了昌乐话,河南汝南和山东沂水、沂源、莱州等方言里"了2"对应形式也有两个,还有些方言"了1"的对应形式也出现分化。造成方言"了"类标记出现语音形式分化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某方言基于自身语法系统的需求,调节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对应关系趋向完善的内部动力,二是普通话和方言、方言和方言之间接触渗透带来的异语语法成分的存亡竞争。方言"了"类标记读音形式特别复杂,应重视方言语法系统的独立性,不能根据某一种方言的情况来判定普通话"了"的分合。  相似文献   

8.
老“门官”回沂水老家上学去了。同学们推选我当新“门官”。接过张老师交给我的一串钥匙,我暗下决心:一定不负众望.  相似文献   

9.
女院学人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21(3):F0003-F0003
马传兵 副教授(1972-),男,山东沂水人,经济学博士、博士后。1996年毕业于安徽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政法系,获法学学士学位;大学期间被选派到中国人民大学财金系进修金融专业,后回安徽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留校任教,  相似文献   

10.
作者认为,殷周“地东不过江黄”的“江”是指古代山东境内的沂水,“黄”是指泗水的支流黄水,非是指今河南正阳和潢川境内的古代江、黄二国  相似文献   

11.
范筑先,原名金标,山东省馆陶县(今属河北)人。一八八二年生于贫苦农民家庭。一九○四年为生计所迫乃离乡投军。辛亥革命后,历任北洋陆军第四师连营团旅长,冯玉祥部十三军参赞,第三路军少将参议,沂水、临沂县长等职。一九三  相似文献   

12.
《论语·季氏》:“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代为?”常见的大学古汉语教材和中学课本一般这样注释:“东蒙,山名。”其实,“东蒙”不是山。蒙是山名,即蒙山,因靠近沂水,后又叫沂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县南,接费县界。《尚书·禹贡》:“蒙羽其艺。”《汉书·地理志》:“蒙山在泰山蒙阴县西南,羽山在东海。”《水经注》:“蒙山水,出蒙山之阴,东注沂水。”以上皆云“蒙山”,未言“东蒙山”。“东蒙山”之说,始见于《论语注疏》宋邢丙疏:“山在鲁东,故曰东荣,其山延袤可百里,俗亦分在东…  相似文献   

13.
清华学人     
刘世生 教授 1954年12月生于山东沂水,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2年获曲阜师范大学英语浯言文学专业学士学位,1988年获山东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1994年获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学位,2002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美国哈佛大火学语言学系从事英语文体学研究。1994年在山东师范大学晋升为教授,1999年调入清华大学。现任清华大学外  相似文献   

14.
在《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曾皙表白自己的志向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意思是说:暮春(莫同暮)时节,人们穿着春天的服饰,我愿意跟青少年三五成群,到沂水沐浴,在求雨台上乘凉,然后唱着歌一同回家。根据一般注解,“莫(暮)春”是指春天快要结束之时,有的书还指明是夏历三月。看来这是值得商榷的。因为这个时节的气温尚寒,不宜下水,与下文的“风平舞雩”也不协调。又据气象学家指出,世界气温经过历史的变迁,变暖了。可想而知,二千多年前的气温比今天,还要低一些。有人说:“沂水在山东曲阜县南,此水因有温泉流入,故暮春时即可入浴。”但是二千五百年前  相似文献   

15.
在黄河夺淮以前,由古泻湖分裂后留下的大大小小的湖泊如硕项湖等,曾密布于广阔的江苏淮北平原,众多的湖泊之间又有密如蛛网的若干天然河道如泗水、沂水、沭水相沟通。黄河夺淮后,浊水溃泛于江苏淮北地区,湮塞湖泊,打乱了原有的自然水系,极大地改变了江苏淮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直接导致了江苏淮北地区河道的淤平、古泻湖群的消亡。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沂水桑麻话》的分析,结合地方文献,复原了咸丰四年沂河上游沂水县的农业景观。通过一个小区域的个案研究,对清代山东农业的发展予以反思。在粮食单产和总产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布局趋于合理的这一趋势下,不可忽视人口膨胀造成的农业生产环境恶化和农民生活困苦,以及特色商品农业的衰退。  相似文献   

17.
《论语·先进》曾点言志“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平沂,风乎舞雩,詠而归。”人们知道,江南三月,莺飞草长,三月鲁南,却正是春寒料峭。正如《四书稗疏》所说“暮春三月,正寒食风雨之候,北方冰冻初释,安能就水中而裸戏?”因此,近二千年来,时有对“浴乎沂”发疑而另武别解之论。王充《论衡·明雩篇》说:“暮者,晚也。舂,谓四月也。春服既成,谓四月之服成也。冠者童子,雩祭乐人也。浴乎沂,涉沂水也,象龙之从水中出也。风乎舞雩,风,歌也。詠而馈,詠,歌;馈,祭也。歌詠而祭也。说《论》之家以为浴者,浴沂水中也;风,  相似文献   

18.
诸葛亮故里暨离阳都年代诸异说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葛亮的故里,也就是他的出生地,本来不会发生问题,因为《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得很明白:“诸葛亮,字孔明,琅玡阳都人也。”又同书《诸葛瑾传》:“诸葛瑾,字子瑜,琅玡阳都人也。”问题的出现在于琅玡郡、阳都县并省之后,阳都故地后代随着归属之州县发生变化而亦随他不定。编修地方志时,主其事者不明白叙述设置发生变化的因由,却各自拉名人入本县籍,这就是旧《沂水县志》及《临沂县志》均称阳都在本县境内,并于《人物》卷中都收入了《诸葛亮传》的缘故。解放以后,词书以及论文、专著中,于诸葛亮的  相似文献   

19.
诸子琐笺     
(一)关于《论语·侍坐》中“风”的注释《论语·先进》篇中的《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曾晳谈自己的理想时说: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对这句中的“风”字几乎所有的注本都注释为“吹风乘凉”的意思。我们认为这种解释值得商榷,因为当时的时令和吹风乘凉相矛盾。莫春者,即夏历的春天三月,天气尚寒怎能吹风乘凉呢?关于这一点汉人王充早就提出质疑,他在《论衡·明雩》中指出“‘风乎舞雩’,风,歌也;咏而馈,咏歌,馈,祭也,歌咏而祭也。说论之家,以为浴者,浴沂水中也;风,干身也。周之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从两个层次,对古云梦泽跨江南北这一流行说法的历史文献依据进行辨析。其一,今本《左传》昭公三年下有一条注文:楚之云梦,跨江南北。”这被看作西晋初年杜预的权威性注释,但同为杜预所作的姊妹篇《春秋释例》却无此内容。北魏郦道元、唐初孔颖达都尊奉杜预,多次引用杜著二书。如果杜注中原有此条,他们解释古云梦泽时岂能不直接引证?可见,流行说法实应出自孔颖达的推论(孔《疏》语气亦可证),而为后人羼入杜注。其二,孔颖达以为“江”专指长江(实则古之沂水、淮水、江水、沮水皆有“江”称),认为《左传》“江南之梦”(“江南”为地区名,“梦”通指泽薮及水草地)与“济江”后所入之“云中”(实为汉东的郧国故地)都是指长江南岸的云梦泽,进而推断“江北亦有梦”,“此泽跨江南北”,实皆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