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明领袖华主席在十一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四人邦'全面篡改毛主席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篡改党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他们抛出的那个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就是'走资派'的反革命政治纲领,就是最集中的表现."这个纲领是以"改朝换代"为目标,打着"坚持阶级斗争为纲"的旗号,以研究"阶级关系新变化","向走资派做斗争"为幌子提出来的.一个企图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  相似文献   

2.
本论文对于原先儒学由"内圣"到"外王"的思考,将做一大逆转,而指出--从"外王"到"内圣"的一个崭新可能.笔者多年来以"血缘性纵贯轴"为核心来诠释中国传统社会,并提出批语对比而言,当前的台湾已进至一以"人际性互动轴"为核心的"公民社会".于传统血缘性纵贯轴的社会,而有"从'内圣'到'外王'"的结构,人际性互动轴的社会则为一"从'外王'到'内圣'"崭新可能.再者,笔者将指出原先"从'内圣'到'外王'"如何落入以"心性修养"为中心,而遗弃了"社会公义";相反地,"从'外王'到'内圣'",则不再是"大公无私",而是"公私分明",对于"心性修养"与"社会公义"有一恰当的衡定.笔者以为这是后新儒学的崭新思考.  相似文献   

3.
读了洪远朋同志的《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不可能产生社会主义经济因素吗?》,感到很有启发.洪远朋同志正确地指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因素有可能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产生;指出了只有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以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才能确立、巩固和进一步发展,这些我都是赞同的.可是,洪远朋同志又认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产生,只有实行了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论断","实际上是认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不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是上层建筑的变革引起的",这就是"上层建筑决定论".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洪远朋同志说的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社会主义经济因素,主要是指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工人合作工厂.这种"工人自己的合作工厂"是什么性质的企业呢?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二十七章中告诉我们:工人合作工厂的历史进步性在于它对生产资料的  相似文献   

4.
资本主义社会诞生的历程可以依次归结为四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诞生";第二阶段是"资本主义的诞生"。一个社会只要出现有钱财者为了更多钱财而雇人劳动的活动,并且这种活动的数量之多可以形成一种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时,就诞生了资本主义;而当这种活动零星地、稀疏地或微乎其微而不能形成一种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时,则可以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第三阶段是"资本主义社会萌芽的诞生",亦即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开始向全社会主导地位转化——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化——的部分质变阶段,也就是工场手工业普及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阶段。第四阶段是"资本主义社会诞生",亦即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向全社会主导地位转化完成的质变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终于居于全社会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社会最终真正建立,说到底,也就是达到机器大工业水平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阶段。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国目前在融入资本主义之际,'关系'在社会关系中的作用下降"一说,文章指出必须从历史的角度将"关系"视为一种由文化模式和资源形成的产物."关系"不断地适应--同时形塑--新的社会制度、社会结构和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验.文章并不认为"关系" 是一种固定不变和本质化的现象,而最终会在新的法律制度和商业力量的冲击下而式微.相反,如台湾和后社会主义俄罗斯的资本主义发展所显示的,"关系"发挥的作用有可能会在某些社会领域中下降,但在商业贸易等其他领域中重新找到发展的"沃土",并以新的社会形式得到表达和展现.这种"关系"研究的历史路径关注在中国内部社会秩序中和中外关系中的权力问题,是一种对 "'关系'下降"论调背后隐藏的缺乏反思的实证主义方法论和现代化理论/叙事的目的论以及新自由主义话语的批判.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是一个在理论上长期存在争论的重大问题.马克思当年是否形成了一个东方社会理论;俄国、中国等东方落后国家先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否就是马克思"跨越"设想的证实;苏联、东欧的演变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失误是否是马克思"跨越"设想的证伪,对这些问题,理论界见仁见智,奠衷一是.  相似文献   

7.
在理论界早巳形成了一个不可动摇的"共识"———三权分立是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的特有的东西,是为资本主义服务的,并且只能为资本主义服务。搞"三权分立"就是搞资本主义,就是复辟资本主义,为资产阶级服务,甚至就是反对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本文反驳了这个"共识",认为三权分立是人类政治文明的结晶,是政治运行的规律、原则,我们应该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结合实际,将其运用于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马尔库塞对当代资本主义异化现实的批判深刻而有力,对社会主义实践中异化存在的指责也不无道理,但是他由此提出"现代乌托邦革命",主张以精神、意识革命取代经济、政治革命以进入"自由社会主义"、实现人的本质存在,这种社会政治观却是反历史唯物主义的,它只能存在于马尔库塞的主观幻想中而永远无法付诸人们的社会历史实践.  相似文献   

9.
德里达、郑家栋对中国哲学之"法"("学理")的颠覆性挑战,为彻底反思中国哲学学科本质、创新中国哲学研究方法,提供了重大历史契机.挑战使我们认识到:中国哲学通史非"信史",而是基于后设"哲学"观念之"追述";作为现代学科,中国哲学及其历史仅仅是中国思想史的一个阶段;中国哲学学科宗旨是致力于中国传统思想现代化;"创造性诠释"是中国哲学学理基础及方法论本质.中国哲学之所以有"合法性"危机,主要是由于"选出而叙述之"范式,致使中国哲学研究同时缺失了"中国效度"与"哲学效度",实质不过是"西方哲学在中国",已不能适应当下时代要求.中国哲学创新之道,在于以回应时代问题为动机,一方面,以"还原性诠释法""经学路径"归根复命,确立中国哲学"中国效度";另一方面,立足于经学文献主体,借鉴西方哲学方法,以比较、对话视域"以中化西","修复"经典历久弥新之价值,保证中国哲学之"哲学效度".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归宿和宗旨。落实"以人为本"不能停留于"话语"层面,而要在实践的高度上认识和把握。这就需要强化三种理念。一是反思的理念,运用正确的哲学思维反思走过的道路,更好地落实"以人为本";二是创新的理念,"以人为本"既不同于古代的以民为本,又不同于西方的人本主义,一旦离开创新就无从谈"以人为本";三是系统的理念,只有更好地掌握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社会需要和全面生产理论,才能"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韦伯和斯宾格勒的西方文明观进行了比较分析,韦伯认为路德宗的"天职观"和加尔文宗的"禁欲主义"是促成"资本主义精神"的两个要素,资本主义精神一旦确立,宗教因素中蕴含着的德性与理性的诉求均被统统排除,西方文明由此而变成了禁锢当代人的一个"铁笼";斯宾格勒认为历史有机体有一个从诞生、成长、成熟到凋敝的过程,他从"形态学"角度把文化到文明的过渡视为西方历史的"命运","西方的没落"只是意味着历史有机体的自然凋谢,经由长期的蛰伏后,新的历史有机体又会再度焕发生机。最后,把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关于"存在"问题的思考引介进来,我们就有可能给上述争论找到一个哲学上的地基。  相似文献   

12.
一些历史书籍,如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许立群的《中国史话》、陈怀白的《中国通史讲话》等,写到秦末农民起义,都把陈涉称王写作"张楚王",吴晗主编的《中国历史常识》、王丹岑的《中国农民革命史话》等,则写成"国号'张楚'";现行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和一些大专教材,都把陈胜据陈写作"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或"张楚政权";有些"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还印有大黑体"张楚"二字.总之,都把"张楚"当作了一个称谓.笔者认为,陈胜在陈没有建立国号,临时建立的政权应称为"新的'楚'政权";陈胜称王也应称为"楚王",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3.
论贾宝玉的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谢传荣 《南都学坛》2004,24(3):43-48
贾宝玉并不是不少研究文章所说的忠于爱情的"情种"、"情圣"的形象,恰恰相反,贾宝玉是"情不情"。他的情是"洒向年轻貌美女子总是爱"的"普情";是"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的"滥情";是小事上"作低服小"而关键时刻"逃之夭夭"的"小"情;是仅存在心中的而无任何实际意义、实际行动、实际价值的、经不起实际考验的"虚"情;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缺乏奉献精神的自私自利的"'私'情";是貌似有情实质无情。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同志2005年5月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的"继承中发展,开拓中创新",这主要包括:对民族工作的战略地位做出了两个"始终是"的新的界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进行了新的概括;提出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认为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论证了我国民族问题的复杂性表现为四个"交织在一起";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工作必须把两个"共同"作为主题的新的提法;阐述了现阶段做好民族工作的五项指导原则和主要任务:突出了加强和改善党对民族工作领导的四个方面和造就民族工作干部队伍的四条标准.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界定;其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五句话,强调的是"目标取向"、"发展预期"和"结果承诺",而不是"操作方式"、"运行机制"和"特定过程";他是从政治选择和实践操作的角度提出问题的;其深层依据,则在于要改革现实社会主义某些已经形成的外在特征.  相似文献   

16.
从马克思到邓小平几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对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索.对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跨越,不仅是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跨越,本意中也包含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对前者的跨越可以采用激进和突变的方式,对后者的跨越则只能循序渐进.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大命题的回答真正指引了一条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早年提出资本主义矛盾尖锐化导致社会主义,即"资本主义后"的社会主义;晚年又提出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建立社会主义,即"资本主义前"的社会主义.列宁前期、斯大林、毛泽东都把"资本主义前"的社会主义当作"资本主义后"的社会主义去理解和建设,从而遇到了很大的挫折.邓小平理论在两个方面实现了突破,为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难探索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先行者孙中山,就主张未来的中国要走既非资本主义、也非共产主义的"中间道路",即"民生主义"道路.它开创了二战后许多亚非拉独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先河.  相似文献   

19.
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地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这是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在今天,这个历史趋势实现的形式,是资本主义的自我否定而不是暴力革命.存在和平取代形式的内在根据,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社会主义的因素.资本主义具有两重性,即私人性和社会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家组织、国有经济、股份制、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和税收制度,除具有私人性以外,都还具有社会性,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主义因素.现代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使知识劳动者既成为"资本家",又是雇佣劳动者,使劳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内部的社会主义因素得到迅速成长和不断增强,最终否定了资本主义,实现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预言,使社会主义取得最后的胜利,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三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近30年来的伟大理论成果都可以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其哲学基础是毛泽东哲学思想,以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三论为代表。具体说,毛泽东的实践认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开山斧";其矛盾分析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解剖刀";其群众史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石"。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瑰宝,将继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挥其哲学指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