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指导下,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结合话语分析理论,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尝试构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师课堂话语分析框架,并基于框架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以英语教师课堂思政话语能力。本研究通过分析教师课堂话语,以期引起教师对课堂话语的重视,提升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话语能力,提高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语言学科,包含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使其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在推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原则应包括以价值引领为导向、以协同育人为目标、以系统性教学设计为质量保障。通过着力提高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素养、优化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和大学英语教材中有效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等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  相似文献   

3.
大学英语教师肩负着"三全育人"的重任.大学英语课程受众广、历时长、教学内容特殊,这使大学英语进行课程思政具有必要性.为了更好地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大学英语教师需要提高课程思政意识及能力,并依托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思政育人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社会化的大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使命面临着新的挑战.课程思政是大学教育落实"立德树人"、应对新挑战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需要提升教师的思政意识和素养,注重思政元素挖掘和融入,改进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以及优化评价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践与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该课程的思政作用。通过介绍课程思政产生的背景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再从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以及建设服务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素材/教材两方面论述了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最后介绍了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践研究的四个关键要素,即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加强理论素养、界定核心概念、结合具体教学语境确定研究选题。  相似文献   

6.
目前,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存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脱节、思政教育没有贯穿教学全过程和教师思政水平不高的问题,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不理想。运用POA教学法,可以提升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促进专业与思政内容的融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POA教学法的三步骤——驱动、促成、评价,设立思政教学主题,聚焦思政观点,巩固思政教学效果,可以提升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于课堂中思政教育的理解,推进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教学理念认为大学所有课程都应兼具知识传授和思政德育双重功能,但现状是由于高校英语教师思政意识的缺乏、英语教材编写导向的偏离以及教学目的的功利化导致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思政教育缺失。因此,提升教师思政意识,编写融入更多中国元素的教材,弘扬正能量,抵制西方不良腐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将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索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以及教学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当前,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的形式,对宁夏大学4门英语课程推进课程思政具体情况进行调研。结果表明:目前,宁夏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情况总体良好,英语教师具备较强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但是大学生对当前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认知度不高,教师某些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学校对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情况的反馈和评价机制还有所欠缺,教学的软、硬件条件还有待完善,未来可以通过成立课程思政专项研究小组、建设高校英语课程思政资源库、促进学生评教与教师互评等评价方式改革等措施,使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更加系统和深入。  相似文献   

9.
在打造高校英语教学“金课”工程的进程中,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把课堂思政教学内容和语言课程进行有机结合,在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通过通过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语言学习者牢固理想信念;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英文表达,帮助学习者更加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精髓与社会意义;融入对爱国、诚信等内容的现代理解,把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有助于将大学英语课程打造成知识、技能和文化相融合的“金课”。  相似文献   

10.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是“大思政”背景下的必然要求,与英语人才培养目标一脉相承,具有国家教育战略意义。“课程思政”要求大学英语课程须肩负起英语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双重使命,因此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必须进行改革以实现这一育人目标。本文在社会文化理论的理论指导下,通过重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等三个方面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进行教学改革设计和实践研究,旨在通过教师的显性教学引导和隐性价值熏陶塑造,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1.
基于U校园智慧教学云平台SPOC翻转课堂,以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为主线,通过课前线上自学、课中研讨展示、课后巩固拓展三个环节促进学习者构建知识和应用能力发展,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性的大学英语课程,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英文表达能力和翻译能力,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外宣素养和人文素质,助力于发展和传播中国文化,用世...  相似文献   

12.
<正>跨文化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加强学生对国外文化的认知。文章阐述了跨文化背景下传统文化渗透大学英语课程的意义,分析了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程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跨文化背景下传统文化渗透大学英语课程的策略,为建设国家意识形态提供主力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既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又是提高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现状,提出加强高校学生理想信念引领、推进传统文化渗透课程建设、重视传统文化隐性育人格局等措施,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提升高校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4.
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要厘清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区别与联系.语言是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因此大学英语开展课程思政具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要遵循"三实、三化、三结合"的理念,构建"依托教材内容、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形成课前课中课后闭环、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采取多维度教学评价"的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推进广州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应以广州红色文化的形成逻辑、精神内核、当代价值和实践要求融入为内容要点;结合高校思政课相关课程,依据其性质和教学内容有所侧重的探索专题化和嵌入式两种主要融入路径;坚持讲透“思政道理”与用好“红色故事”相结合、站稳“思政小课堂”与善用“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提升教师红色素养与满足学生需求相结合的基本要求,推动广州红色文化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相似文献   

16.
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要有深厚的人文素养,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文中着重分析大学英语教师的文化意识在教育中的作用,总结大学英语教师文化意识的现状,提出文化意识的形成策略,以期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17.
山西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资源。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助于加强对学生的政治引领,树立正确价值观;传承红色文化,坚定学生文化自信;丰富教学内容,提升课堂实效性。高校可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完善课程体系,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制定相关考评机制,探索“互联网+”模式,创新实践教学活动,推动山西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相似文献   

18.
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语言的文化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反思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教学方法、教材内容和教师素质等方面都亟待改进.为重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必须实现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互动,注重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培养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高校学术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外语学科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举措。高校教师应基于课程思政的内涵,深入探索学术英语课程教学素材中的思政内容建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专业特色为依托”的原则,将国家战略政策、中国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融入学术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融媒体资源,推进学术英语思政教学,构建协同育人大格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各院校高度重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开展,鼓励教师在大学英语及后续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英语学习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重点,跨文化交际课程也是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跨文化课程与思政元素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真正学会用英语讲授中国故事,成长为具有中国立场和国际视野的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