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承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部分民间手工艺存续及传承的核心.当前,学术界关于传承人的研究多停留在主观的理论保护想象上,未能从其主体地位、社会角色与手艺人的日常生活等方面来反映传承人群体内部的声音,未能将其置于乡村生活的大舞台中进行研究.本文试图从乡村手艺人的视角审视其自身传承的民间手工技艺及其在当今的境遇,努力知晓传承人如何看待其自身、传承的项目及其他,通过被保护者的视角审视我们的保护工作和部分民间手工技艺的境遇.这对我们反思业已开展并规划今后一个时期的保护工作是极为有利的. 相似文献
2.
何灿群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2):90-93
试图通过具体的例子,从随意性造型、抽象性造型、时空综合造型和适形造型四个方面着手,探讨“意象造型”这一特殊的造型方式在民间美术中的应用及其本质与特征,从而揭示中国民间美术造型的方式与一般的造型方式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孙英丽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Z1):82-83
文章以凤翔木版年画的造型观作为核心,从年画寓意象征的造型观、自由时空造型观、程式化造型观三方面展开具体的讨论,进一步剖析了隐藏于表象色彩、图形之后的复杂的文化内涵,揭示了其美的真谛。 相似文献
4.
凤翔木版年画所运用的造型语言背后承载着中国人特有的审美理念。这些艺术造型构成了民族、地域认同的符号体系,具有相当强大的文化接受背景,是创造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动画形象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5.
6.
7.
民间木版年画的造型美与色彩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向思楼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8(4):42-47
中国民间木版年画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它广泛的题材和丰富的内容始终紧贴民风民俗 ,它那独特的造型手段和色彩表现方法始终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 ,而且长久兴盛不衰。本文将从它的造型规律和色彩规律两方面进行研究 ,这对于我们继承和吸收民间木版年画的精华以及在现代绘画中的创新都有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褚力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3(4):82-85
沙画属于一门综合艺术,涉及了多个领域,包括动画、绘画、现代科技、美学、心理学以及影视等。动态性是沙画较为明显的特征,通过合理构图和多变的转场,对创作主题的审美客体和审美情感进行传达。首先阐述了沙画艺术的相关概念和特点,然后分析沙画艺术的美学意象,最后探讨沙画艺术的造型观,并提出了对中国沙画艺术发展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意象造型是表现在中国画绘画过程之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造型方式.本文从以神起观、凝神取形、炼形造型、型形传神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意象造型在中国画绘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冯广东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2):138-140
造型语言的形成基于其地域特点和历史文化的传承,现存的徽州古建筑群落体现着徽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砖雕、石雕和木雕作为构成徽派建筑风格样式的重要元素,使得建筑和艺术得以完美地结合。分析、研究徽州木雕意象造型观的成因,梳理、归纳其自成体系的特点,汲取其有益因素,结合传统园林美术课程教学内容,进而合理植入其中,拓展教学理念,为学生的审美体系的建立和设计表现等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更多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黄东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43-45
我国民间年画艺术这一绘画体裁,有它自身的美学原理。从民俗学、人类学来看,它留有人类早期巫文化的部分痕迹,是部分巫文化的绘画表现,有助于我们阐释中国传统民间年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常燕燕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31(1):146-148
意象空间是中国画绘画表现形式的特征之一。由于社会背景、艺术语言环境及教育水平等的不同.古今工笔画在意象空间的表达上有明显的不同,突出地表现于作品题材的选择、文化内涵及审美观等多方面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林奕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0,33(3):127-132
中国现当代油画叙事从依赖图像交代故事情节、传达画面主旨的模式逐渐转向通过具有超脱性质的意象,以叙事作为表象,追求物质内在隐含的精神共性的新型叙事模式。追溯这一艺术现象的文化根源,分析中国艺术精神对油画叙事方式转变的影响,提出中国油画本土化叙事进一步构建需要在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下“重建”本土文化,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对中国社会和人予以合理阐释。 相似文献
14.
春晚广告的文化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雪枫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0(2):136-140
从发布时机看,春晚广告选择了一个存在诸多习俗禁忌的节庆仪式活动;从广告策划与创意看,春晚广告与春节晚会蓄意合谋,相互配置,完成由意义而至利益的置换;从传播效果看,春晚广告因为晚会的诸多焦点与自我的创意局限而难以顺遂如愿。 相似文献
15.
宋词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28(5):40-42
东北民间剪纸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生活,一种文化,一种标志.它带有极为鲜明的地域文化味道,袒露着黑土地上关东人的情怀、散发出一种天然的无拘无束的野性的美,这其中涌动着强盛的生命活力,唤起了人们对生命的关注与热爱.本文通过阐明民间剪纸内视化的意象,挖掘其独有的情思意蕴;通过对民间剪纸精神价值的剖析,探求其满足社会实践主体精神需要的价值传播意义,呼唤生活在这片黑土地的人们珍视这笔贵重的财富. 相似文献
16.
徐华龙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4):81-85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 ,传统春节已逐渐失去了往昔的魅力。要使传统节日在新的文化背景下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就需要挖掘地方上最具传统文化色彩的东西 ,从中提炼出一个主题 ,并以此进行大型的表演活动 ;还需要一个活泼、可爱、具有人情味的主题人物 相似文献
17.
邵岑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6):57-61
春运“民工流”是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产物。作为春运主体,民工流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传统文化对人们行为选择影响的表现。民工流的迁移变化既是经济状况的反应。又深刻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一年一度的春运带来多种社会问题。春运问题的核心并非“人多”。而是“集中”。因此对春运难题的解决不能单纯地依靠运力的增加,而要通过深刻挖掘分析春运民工流背后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8.
广州年俗嬗变的动因与中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春生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7(4):6-10
广州年俗由传统向现代、由地道的中国特色向中西合璧嬗变,是现代多元社会的结果,也与广州特殊的地缘结构相关。广州年俗在传统中求新求变,而欢乐、祥和、亲情、孝道是其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周莹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1):90-95
铁路客运票务制度在设计初衷上尽力体现社会关怀,实现有差别的分配正义.但是,在实际的运作中,由于制度本身的缺陷和执行力扭曲等原因,铁路客运票务制度在实施中出现了制度异化,造成了春运火车票资源的分配不公.本文从制度负外部性的视角,重新审视春运“一票难求”问题,并对矫正铁路票务制度的负外部性问题的制度安排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王仲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2):110-116
历年春晚对广告行业的违规问题时有批评。表现在春晚语言类节目对广告业缺乏行业自律、发布虚假广告、违规插播广告等现象进行大胆的讽刺以及歌唱节目对广告业表达的希望。春晚对广告行业违规问题的批评一方面折射出我国广告业的发展历史,另一方面也对广告业发展起到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