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源于自然科学的互联网在最具人文色彩和人文精神的文学领域也结出硕果--直接催生了网络文学的产生和蓬勃发展.互联网不仅是网络文学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也深深地影响着网络文学从形式到特质的各个方面.网络作品充溢着灵动的思维和鲜活的语言,极具创造力.而Web2.0的出现使得作者与读者间的互动更趋成熟,保证了优秀作品能够及时脱颖而出.伴随网民素质的提高和网络文学规范的形成,网络文学终将实现其经典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学发展20年来,其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在点击量和产业数据之外,它还具备更大的社会文化价值。当前网络文学以类型网文为主流,这一来自通俗小说的流行文体紧密关注日常生活,在不同文化阶层群体之间进行解释和沟通,因其流行性和受关注度成为构建社会文化议程的一个新维度。网络文学创作逐渐由非专有性社会生产向专业写作过渡,当前商业化的文学网站保障在线原创内容的稳定供给、实现作者收益,同时也使得这一创作领域不再自由开放。从媒介技术和传播能力角度看,与读者即时互动的网络文学具备满足多样化阅读需求的能力,但类型网文自身的容量和本质上对外部力量的迎合性限制其取得新的突破。网络文学的局限性不仅仅由于类型小说的盛行,也是数字技术对注意力再分配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4,(5):96-101
网络文学是新媒体时代的产物,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中国网络文学步入产业化发展阶段,网络文学的产业化进程刺激了文学活动的开展。以《失恋33天》和《等风来》两部网络文学改编剧为例,媒介融合为网络文学改编剧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但网络文学改编剧的良性发展更需要创作者平衡商业性与文学性之间的矛盾,加大对剧本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论虚拟社会治理中的意识形态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社会中信息传播的内在规律使主流意识形态争取网民的难度加大,社会转型期的意识形态多样化特点也大量折射在虚拟社会中,同时还要面临域外敌对意识形态对网民思想观念的侵袭。我们应通过对虚拟社会中意识形态的分层整合、沟通整合以及舆论整合,有效发挥意识形态整合的"社会水泥"功能,最大限度地凝聚网民价值观念共识,建设和谐虚拟社会。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7,(6):96-101
相对于我国网络文学发展的速度与规模,相关理论研究和学术批评明显滞后。其"当下困境"主要表现为:受传统观念和西方话语裹挟,致使网络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间不能很好地接榫;研究对象选取褊狭单一;论述内容空洞宽泛;对我国网络文学市场化和产业化现实的文化价值认识不够。实现网络文学研究理论突围的关键在于:在思想观念上,要厘清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关系,认清商业化、市场化、产业化、泛娱乐化是我国网络文学的基本状况和主要现实;在研究重心上,要实现从个别热点作家作品向整个网络文学现实的转移;在理论资源上,要减少对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过度依赖,积极借鉴"文化研究"和"传播政治经济学"等理论资源,通过二者的"结合",实现网络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批评创新。  相似文献   

6.
网络文学的兴盛与传统文学的沉寂相比,网络文学成为文学时代发展的显性大势。网络文学的出现与发展体现了消费性的时代特征,网络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网络文学的阅读和网络文学存在的依据都是以消费者的感官享乐为目的。网络文学的创造与传统文学不同,它是作者与读者两个主体之间平等交流与对话的结果,这一间性主体有意认同大众的身份,坚守大众立场,使网络文学呈现出复调狂欢的色彩。交互性是网络文学直接的表现形式,消费性是网络文学的本质,它体现了文学的社会性与时代性的特征,是网络文学交互性特征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7.
网络文学从热门的玄幻想象转变为现实观照,是网络文学的一次审美转向。这个转向具有三个现象表征:一是从追求个人主义到建构集体经验,二是从审美单向度到审美多元化,三是从片面历史观到辩证历史观。这个转向的发生与作家审美意识的转变、读者审美经验的丰沛、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无论是从网络文学对人的影响层面来看,还是从网络文学对社会的影响层面来看,抑或是从网络文学本身的发展层面来看,这一次审美转向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网络文学中的现实观照类作品不仅能使人认识真实的自我,更能记录并影响一个时代。对于网络文学本身的发展来说,现实题材作品也可承担起继承文学的民族传统形式的责任,推动网络文学的精品化与经典化。  相似文献   

8.
许苗苗 《中国社会科学》2023,(2):120-139+207
中国网络文学是世界范围内独特的媒介文化现象。其在互联网兴起时诞生,在由生产者主导向产消合一的媒介演变中壮大,探索出一套具备民族特色、贯通世界语汇、融合新技术和新经济模式的经验体系。网络文学之新源自互动。参与群体通过人际互动在次生口语的交流语境中更新作品和文学观,媒介界面互动则创造新语体,通过视听意象等符码体系的贯通来驱动新叙事。中国网络文学的想象力是其一大特色。这种想象力源自中国历史文化的浸润,表现在对西方大众文化、宅文化等资源的本土化用,也得到新媒体技术和网络开源精神的助力。中国网络文学的深层逻辑是现实社会经验,它反映出中国网络社会崛起之际社会结构和时代心理的变革,以及这一过程中中国青年的见闻、心态和作为。  相似文献   

9.
论英语导游讲解的有效沟通策略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颖 《社会科学家》2007,(2):135-138
文化体验型探险旅游是近年国际旅游市场颇受旅游者欢迎的产品。在发达的英语国家及地区,部分旅行社实现了其市场营销和组团的国际化、网络化。在此趋势下,中国英语导游逐渐面对越来越多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英语游客。有限的语言能力及浮浅的跨文化知识造成沟通问题,影响传播中国文化的准确度。旅游实践显示,中国英语导游讲解存在不知彼此的问题。文章提出在跨文化沟通中采取寻求相似性的策略,采用类比法、联想法、换算法及引用法,建立中国文化与英语客源国文化之间的关联,使游客能理解中国的文化,导游也发挥文化传播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蕾 《广西社会科学》2022,(11):146-155
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效果评估过程中涉及中国本土文化及其海外传播。通过分级构建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效果评估体系,满足评估学方法所要求的高效性、全局性、客观性与独立性要求,定性分析各类影响因素,结合国外文化环境与读者阅读习惯,对因素按照权重给出先后排序,并对排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从认知角度来看,海外读者更容易接受玄幻动作类网络文学;从态度角度来看,海外读者对“主流价值观”的接受程度较高;从行为角度来看,海外读者付费意愿不强,但愿意参与到创作之中;从接受角度来看,海外读者对翻译质量和故事发展关注度高,各影响因素耦合助力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正向发展。为更好地推动中国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效果,可扩展海外传播网络文学题材范围,满足海外读者多样化需求;强化个性推荐与互动,增强粉丝黏性;完善网络文学多元价值评估体系,引导网络文学健康发展;整合AI翻译技术和人工翻译,破解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翻译难题;跨界开发全球优质网络文学IP,稳步推进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11.
现实社会中的虚拟社区的权威达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即将或正在经验着一个网络社会.网络社会中网民们基于电子空间而形成某种特定的生活或活动区域即虚拟社区.虚拟社区不同于经验社区.虚拟社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它仅仅属于文化社区,其主体或网民具有虚拟性、主题或生活领域的强烈共享性、表达方式的随意性、沟通或行为结果的非责任性以及精神世界的完全赤裸性等等特征.由此,虚拟社区的权威也和传统社会或经验社会的权威有着根本不同的特征,即互为主体性、沟通性和解放性等.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文学的界定与起源是关联在一起的议题,所以关于中国网络文学起源问题的讨论需要回到如何定义网络文学问题上方可进行。网络文学是一种新媒介文学,网络空间是其生产和传播中最为核心的条件。“网络文学”这一提法属于中国话语与中国表述,此处的“中国”应理解为以汉语为依托的文化共同体。中国网络文学的起源值得探索是基于其在世界范围内繁盛的文化事实,起源坐标应指向对其具备形塑作用的网络空间,建构起源的目的则是为了网络文学场内的主体获取身份认同、指导具体的创作实践、实现文学前景的更好发展。从发生学的视角来看,20世纪末期海外华人实现技术突破、搭建汉语网络空间、成立创作基地并进行文学实践,为中国网络文学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也成功形塑了中国网络文学的原初空间,而后中国本土的网络文学空间多点涌现,形成今日蔚为大观的网络文学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3.
网民之间的交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基于网民共识形成的多元、多变、多样、多向特征,通过网民之间持续不断的"交融"过程,从与网络党群干群关系、青年学生网民群体、党政干部网民群体、知识分子及意见领袖网民群体交融找到突破口,试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构建和谐社会、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及建设文化民生工程提供目标选择和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4.
杨梅 《东岳论丛》2005,26(3):123-127
1994年,国际互联网进入中国大陆,接着中国开始有了本土的文学网站,开始了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文学蓬勃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网络文学批评也逐步开展起来。但网络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内容、形式极为丰富,网络文学批评大都以经验式评论为主,情绪色彩较重,很少对网络文学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学理分析与把握。本文将对网络文学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总结归纳网络文学的创新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5.
湘平 《云梦学刊》2016,(6):F0002-F0002
2016年8月13日,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会2016年年会暨"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在怀化学院召开。会议由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湖南省文联主办,《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协办,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中南大学研究基地和怀化学院承办。会议开幕式由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南大学欧阳友权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以来,网络文学得到了极为迅猛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主流文化的关注。中国"网络文学"是随着它赖以依托的互联网技术的成熟而逐渐发展繁荣的,并大致经历了三次发展浪潮。纵观学术界对网络文学的总体评价,网络文学经历了一个从"欢呼"到"清醒"的过程,网络的发展所造成的文学格局变化和阅读生活变化应该引起充分的关注和认真的探究。  相似文献   

17.
晚清民初,英语在中国传播的主要途径包括传教活动、学校教育、书籍出版及报刊发行等。英语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开放与进步。  相似文献   

18.
有清一代,盛京沿海贸易重心经历了由锦州到营口,再由营口到大连的转移过程。在这一转移过程中,口岸的经济腹地宽阔与否、口岸自身条件以及口岸与经济腹地沟通方式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政治因素的介入,对口岸之间势力的此消彼长影响颇巨,在清末尤为如此。  相似文献   

19.
《东岳论丛》2017,(9):98-103
"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将上升为新一轮国家传播战略大势,中国网络文艺特别是网络文学海外传播或将成为国家对外传播战略新亮点。通过分析从2016-2017年度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热"的原因,并追溯其近二十年海外传播的热点与现象、事实与成就、形势与趋势,判断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全球圈粉,亦可成为中国全球文化战略的主角。中国网络文学评论评价体系目前严重滞后、匮乏和缺席,对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调查研究迫在眉睫。以此为基础方能构建中国网络文学评论评价体系,为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实施国家对外传播战略,打造国家文化自信,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艺高峰时代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6月1日—3日,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暨"中国网络文学二十年"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绵阳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会、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四川网络文学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欧阳友权、黄鸣奋、陈定家、周志雄、庄庸、汪代明、禹建湘、许苗苗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网络文学20年的历史发展、代表作品、评价标准、海外传播等主题竞相发言,为我国网络文学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