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本清张论——兼评日本推理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本清张 (1 90 9— 1 992 )是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的代表作家。在中国 ,根据他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砂器》和众多的中译小说 ,都深受观众和读者的欢迎。他本以纯文学进入文坛 ,未几即以推理小说风靡日本文坛。在深入体察战后社会风雨阴晴之变的基础上 ,将现实主义与深刻的哲学思考协调地统一在一起 ,他的小说使人们在洞察日本文化黑暗的同时 ,又感受到人类生存的共同痛苦  相似文献   

2.
日本推理小说带动世界推理小说进入第三个黄金时代,以《恶意》《白夜行》两部作品为出发点,从推理结构、叙述视角、推理空间和推理结果等方面总结东野圭吾作品的推理特点,进而研究日本推理小说的发展脉络、东野圭吾独特的“写实本格派”的风格和推理艺术。研究认为,东野圭吾在“本格派”“社会派”基础上,将推理和写实结合形成独特的"写实本格派"创作风格; 其独特的推理艺术特点是多线模式的推理结构、注重叙述视角的灵活运用、关注推理社会空间的立体性; 其作品呈现出严谨的高智商性推理模式,通过多层次悬念的设置,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并将作品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使作品兼具艺术性和真实感。  相似文献   

3.
坂口安吾是日本“无赖派”的代表作家,其代表作《白痴》突显“无赖派”的鲜明特点,更体现着日本近代文学的现实主义特色。其作品以独特的视角描绘出的社会样貌,折射着作者的善恶观。《白痴》中隐含的伤感与呐喊体现了当时日本青年的心态。  相似文献   

4.
大冈升平是日本第二战后派的代表作家。毕业于京都大学法国文学专业。二战末期,大冈升平入伍参军,日本战败被俘之后,大冈升平对这段经历刻骨铭心,以描写二战后期日本兵的煎熬苦难的自传性反战小说《俘虏记》为开端,走上了作家的道路。之后,他的《武藏野夫人》和《野火》为他带来了很高的声誉,奠定了他作为第二次战后派旗手的位置。大冈一生...  相似文献   

5.
新感觉派是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出现在日本文坛上的一个文学流派,其一出世,便在文坛上掀起一股轩然大波,冲击了以私小说为代表的旧传统,引进了欧洲现代派的新潮流,从而揭开了日本现代文学史的序幕.历史上,日本新感觉派曾对中国文学创作产生过两次重大影响.近来,随着中国新感觉派代表作家的作品逐渐被重新出版发行,有必要对日本新感觉派文学予以评析,重新认识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坛对“新小说派”及其作家作品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开始取得进展。流派研究的标志是80年代开始出现直接以“法国新小说派”为研究对象的论文。90年代后,学者们更为关注这一流派的艺术观念与表现手法。21世纪以来,学者们对新小说派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如有些文章开始对“新小说派”的技巧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理性总结,有些文章跨越国别、民族对新小说派展开比较研究。中国对新小说作家和作品的研究也开始于80年代,至今为止,对“新小说派”四大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的日本阳明学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明治时期到二战结束,这一阶段学者或将日本阳明学视作“明治维新的精神动力”,或将其作为“东洋文化”的一部分加以否定;第二阶段,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阶段学者从近代化角度为阳明学赋予积极意义,代表人物是岛田虔次;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沟口雄三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日本根本就不存在阳明学。近代日本阳明学解读的变化与日本在各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时代课题密切相关,既受到日本极端民族主义的影响,又反映了日本在西方与中华两种强势文明之间难以自处的复杂心态。当代学人应辩证地看待近代日本学者的相关研究,在东亚思想史的内在脉络中考察东亚阳明学乃至东亚儒学的特点,从而为客观认识东亚传统文化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扼要评介了日本现代派文学中的若干流派,然后从日本现代派具体作家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关系上,以安部公房和川端康成为例,分析了“全盘西化”与“东西结合”两种接受外国文学影响的类型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新感觉派,是在日本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在三十年代初进入鼎盛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杜衡,此外还有徐霞村,黑婴等。这些作家大都比较熟悉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并且在上海生活多年,对上海的工业文明有着独特的感受,这就决定了新感觉派小说在上海这个大都市的背景笼罩之下,所表现出的泪异于其它流派的特质:以对中国现代社会独特的人生体验、情感模式、文化意味和艺术创新丰富和发展了新文学的诸多元素,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一)二十世纪中国社会进程…  相似文献   

10.
中日新感觉派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新感派小说各自存在的时间虽然都不长 ,但对文坛的影响却不可低估。由于所处背景不大相同 ,日本新感觉派有“震灾文学”之称 ,而中国新感觉派则被称为“洋场文学”。与日本新感觉派作家们所经常表现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样具有一定深度的作品不同 ,中国这一流派的作家们只是在一个小范围内描绘着 2 0世纪 30年代大上海这个现代都市形形色色的世态人情 ,着重暴露的是资产阶级男女醉生梦死、腐朽堕落的生活 ,其着眼点是都市文化的消极方面 ,却没有就此作出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评述了战后日本现代儿童文学出发期发生的一场深刻而重大的变革——“童话传统批判”。本文认为造成日本战后儿童文学危机的既有来自出版资本家的外部压力的原因,也有儿童文学作家主体性上的内部原因。为打破这一危机,“少年文学宣言”派和“儿童与文学”派不约而同地对以小川未明的童话为代表的日本童话传统进行了批判。这一从创作方法上作出的批判与同时期的创作儿童文学出现的转机一起,成为日本儿童文学走向“现代”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通过对“童话传统批判”的评述,给中国儿童文学的探索以某种借鉴是本文的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12.
野间宏论     
野间宏是日本著名现代作家 ,属于“战后派”,是公认的战后派的旗手。他是一位有影响的进步作家 ,从大学时代起 ,即信仰马克思主义 ,关爱人民。他的“伤痕文学”对警醒日本民族具有莫大的历史作用。同时 ,他的意识流小说在文学技法上独树一帜 ,打破了日本文学的旧传统。他又是地球和人类命运的呐喊者 ,在晚年不顾年迈体衰 ,以发人深省的文学和身体力行的行动为保护人类环境而奔走呼号。本文概要地全面论述了野间宏其人其作 ,提出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他应得到更高的评价和占据更显著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日本新感觉派文学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新感觉派文学评析何乃英近年以来,由于日本新感觉代表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被大量译成中文和与日本新感觉派有密切联系的中国新感觉派代表作家的作品被重新出版发行,所以日本新感觉派文学的来龙去脉引起了广大读者的浓厚兴趣。鉴于以上情况,有必要对日本新感觉派文学...  相似文献   

14.
日本社会派作家石川达三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以一部描写日本为了摆脱国内国境、缓解经济危机、在神户进行海外移民的纪实性小说《苍氓》荣获了第一届芥川文学奖①并由此登上日本文坛。获奖后的石川达三很快便开始了繁忙的作家生活。从1935年9月至1936年,石川达...  相似文献   

15.
“简约派”是后现代文学中的一支重要流派。它力求以最简单明快的表现形式重现生活与社会风貌。美国简约派小说的先驱作家卡弗以其简约而峻峭的笔法,把美国六、七十年代中下层人民的困窘境遇作了深刻的反映,代表了这一文学流派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6.
夏宁 《金陵瞭望》2006,(5):17-17
众所周知,日本自二战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创造了所谓“日本奇迹”。而到了80年代末,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经济则以前所未有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发展,创造了所谓的“新经济奇迹”。究其发展原因,从科技层面看,关键是美、日两国各具特色的技术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简约派”是后现代文学中的一支重要流派。它力求以最简单明快的表现形式重现生活与社会风貌。美国简约派小说的先驱作家卡弗以其简约而峻峭的笔法 ,把美国六、七十年代中下层人民的困窘境遇作了深刻的反映 ,代表了这一文学流派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8.
太宰治是日本无赖派的代表作家.二战结束后,太宰治迎来了文学创作上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他相继发表了《维庸之妻》、《斜阳》、《人间失格》等一系列重要代表作.太宰治的作品带有强烈的“私小说”特征,他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对生命的感悟等融入作品中,这些作品中充满了强烈的虚无感、罪意识和自杀倾向.  相似文献   

19.
社会剖析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流派。茅盾、吴组缃、沙丁、艾芜等人是其代表作家。 “社会剖析派”在创作实践中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形成了独特统一的艺术风格。其作品主题具有时代性和重大性,结构布 局宏大繁复,注重塑造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社会剖析派”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 响。文章将结合“社会刹析派”具体作家作品和相关史料对其艺术成就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日本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世国家史研究先后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战后初期在唯物史观的影响下,中世国家史研究的主题是以幕府为中心考察日本封建国家的成立。至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权门体制论”的提出,长久以来盛行的公武对立史观得以克服,中世国家并非仅由武家政权构成的认识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此后在批判和继承“权门体制论”的过程中,“东国国家论”成为探究日本中世国家体制的另一重要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以幕府为中心的“封建国家论”,到20世纪60年代统一公武的“权门体制论”,再到20世纪70年代重提幕府独立性的“东国国家论”,战后日本的中世国家史研究呈现为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路径。永原庆二、黑田俊雄和佐藤进一这三位代表性学者,各自在不同时代先后引领了研究潮流,与日本左翼史学国家理论在战后三十年的阶段性发展轨迹相呼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