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纬以阴阳五行说<诗>,并形成了三期、四始、五际、六情、十二律等一套特异的解<诗>理论,这是它与汉代正统<诗>学的相异之处.而<诗>纬对诗的本质、诗之用等方面的认识,包括它对于<诗>篇的具体阐释,又与汉代正统<诗>学多相通之处,对传统诗学的构建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它与汉代<诗>学的关系,尤其是与齐诗的关系,也有必要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清冯镇峦先生对蒲松龄<聊斋志异>的评点方法.评者将<聊斋志异>中的人物、语言、情节的描写,与中国古代历史文学名著<史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厢记>中的人物、语言、情节的描写相对照评点.其方法是比较法、比喻法、借用法.说明冯评<聊斋志异>,有着内容丰富、知识渊博、语言简明,抓住事眼、一语道破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西游记>众多续作中,董说创作的<西游补>和周星驰主演的电视剧<大话西游>有着解构经典的独特意义.<西游补>和<大话西游>从情节安排、主题表达、语言使用等方面解构着<西游记>,<大话西游>的解构体现了当代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思潮;<西游补>的解构则有历史与宗教的双重背景.<西游记>自身存在的解构性以及续作对原作继承和解构的二律背反规律,决定了<西游补>、<大话西游>选取<西游记>作为其解构的对象.  相似文献   

4.
孙犁的小说追求"诗歌般的意境,散文式的格调".<荷花淀>则突出地体现了这种风格,这主要表现在小说中柔美的语言里.<荷花淀>的语言涓秀柔美,清新质朴.<荷花淀>的语言简洁流畅,舒展自如.<荷花淀>的语言凝炼细腻,神情并茂.她以散文化的笔触描绘出荷花淀湖光景色的诗情画意以及小说中女性的似水柔情.<荷花淀>中生动的细节描写和传神的对话描写,使人物性格十分鲜明.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描述,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唱出了女主人公心中柔美的歌.  相似文献   

5.
祈使句是<老乞大>和<朴通事>中的一种基本句类,类型多,分布广,本身又积淀了丰富的历史语言信息.祈使句按其形式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本文着重探讨了二书中的显性祈使句.在全面描写、穷尽统计和分类对比的基础上,本文聚焦于祈使句相关指标与各书篇幅之间的不相称现象,进而确认<老乞大>以口语性见长,<朴通事>以文学性取胜,二者的语料价值不可等量齐观.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国古代的《论语》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语>学是研究<论语>的专门学问.它在中国古代共经历了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形成期,期间,<论语>一书的整理与定型及对<论语>的注解几乎同步进行,<论语>学作为一门学问诞生.第二个时期是发展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大增,出现了两本对后世<论语>研究有重大影响的专著<论语集解>和<论语义疏>,这两本书也代表了当时的两种新的注解体例.第三个时期是衰落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数量锐减.第四个时期是复盛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数量激增.产生了<论语>学史上两部有重要影响的著作<论语注疏>和<论语集注>,注解方式也趋向义理化.第五个时期是总结期,产生了不少以辑佚、考异、辨伪、注释为主的<论语>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7.
1998年是<马氏文通>发表100周年,5年来共有140余篇文章就<马氏文通>的历史贡献、<马氏文通>的语言观和语法思想、<马氏文通>的词类研究、<马氏文通>的句法理论、<马氏文通>的研究方法、<马氏文通>的作者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8.
是<石头记>,还是<红楼梦>,其含义是很不一样的.这不仅是<红楼梦>这一名字的文雅、迷离,不似<石头记>的质朴、显露,更因为<红楼梦>一名契合了贯穿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生如梦"的儒道哲学思考--与小说空、色、情这些主题架构相一致,从中不难看出,"梦"在语言和文化的所指和能指,远非类似把玩的"石头"所能比肩.  相似文献   

9.
先秦<易>学已有了相当的发展.汉初传<易>者继起,<易>学开始成为显通学派.昭、宣以迄西汉之末,今文<易>前后承传大畅其势,以孟、焦、京为代表,形成新的<易>学体系.东汉<易>学的演化表现在今文<易>学与谶纬的合流,以及古文<易>学的由微而显.汉代官学地位的确立大大推动了<易>学空前广泛的流传,而象数说的突出发展构成汉<易>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0.
<经义述闻>因其恢宏博大,不仅完全涵容<经传释词>所表现出的语言学思想--诸如"声近义通"的原则、"因声求义"的方法、"依文作解"的语境观点,而且几乎随处可见到至今仍有重要价值的语言观.王引之天才的语言审析能力和敏锐的语言感受能力,贯穿整部<经义述闻>,从而形成王引之的语言学思想.而王引之的语法观,既反映在<经传释词>对虚词的考释上,又反映在<经义述闻>对句法的推敲上,而通过对<经传释词>和<经义述闻>的比较研究,更便于深入理解王引之语法学思想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试析《周易》英译的失与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周易>英译本中由于语言文化障碍和译者的疏忽而产生了欠额翻译、表层翻译乃至完全的误译.译者必须通过比较诠释本以求得神秘的<周易>语言之本义,可以通过多种译法求得读者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小城之春>(中国)与<湖畔奏鸣曲>(前苏联)和<廊桥遗梦>(美国)等电影作品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三部影片在情节框架、人物关系、主题和艺术风格方面基本相似.<湖畔奏鸣曲>和<廊桥遗梦>的创作受到<小城之春>创作的影响,但两片又是具有鲜明艺术个性的生动活泼的电影创作.<小城之春>开启了家庭与婚姻方面感情与责任之关系探索的先河,是爱情题材影片创作的一种深化.它是一部诗电影,是世界诗电影创作进入成熟期的代表性作品.  相似文献   

13.
<说古论今话道德>一书是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感召下促成的,极具现实意义,它可以说是<纲要>精神的具体形象的体现.全书分上、下两编,两大部分前后呼应,相互补充.它帮助人们领会<纲要>精神,有认识价值;强化人们的道德意识,有教育价值;增强人们的识别善恶的能力,有激励价值;提高人们的鉴别水平,有理论价值;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有实践价值.运用了大量的民间语言,通俗易懂,富有理趣,以事明理,以理议事.  相似文献   

14.
海明威以他的创新风格、熟练的语言技巧和丰富的感情表现树立了他在世界文坛的稳定形象.这里以海明威<印第安营地>为文本,通过对文本语言特色的阐释,分析海明威小说的写作特色.认为海明威<印第安营地>用简单的句子结构、朴实的语言以及独特的"电报式对白"达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这充分体现了海明威文学作品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15.
明嘉靖年问廖纪所撰<大学管窥>、<中庸管窥>2卷,<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为孤本.廖纪依古本<大学>、<中庸>次序,采辑众说,由少壮至迟暮,日积月累,熟读精思40余载,疏解<大学>、<中庸>,其书浑融平正,自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16.
晋代王羲之撰文并书写的<兰亭序>、<黄庭经>真迹早佚,后世所传皆乃当时摹拓各种副本.其中<兰亭序>除<定武刻本>为最早外,唐摹系列推<褚遂良临本>为第二,然<褚本>中又以<颖井思古斋本>为最佳.或云<颖本>乃宋米芾临褚翻刻,历代争议颇多."颖井<兰亭序>、<黄庭经>刻石"系唐褚临本,于万历年间出于古井,后虽毁于兵燹,但尚有残块存世,辗转千年流传,现归藏安徽省博物馆.校之新旧拓片数种,可见该石之沧桑变化.  相似文献   

17.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的军事思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一为杂家,一主道论,但在军事思想上都受儒家影响很大.如战争观上的"义兵"、"慎战"说,治军观上的"爱兵爱民"、"信赏信罚"说等.在战争起源观上,<淮南子>既继承<吕氏春秋>的"天性"说,又综合了<吴子>的"后天"说.在战略战术上,<吕氏春秋>更提倡快速主动,<淮南子>则强调以静制动,后发取胜.二书不仅昭示文化上汉武帝将定儒学于一尊,也确定了中国兵学理论"祖尚仁谊,次以钤略"的体用框架.  相似文献   

18.
<逸周书·时训>每节前半部分所记物候与<礼记·月令>等书相同,这是先秦传下来的<时令>.其后半部分则与汉代谶纬之学有密切关系;又"病"、"兵"等上古阳部字在<时训>中与耕部字相韵,这是汉代始有的语音特点.因此,这部分当是汉人的解说,是为<时训>.今传本<逸周书>此篇作<时训解>,"解"字当是孔晁以后人所加.  相似文献   

19.
民间传说中的刘三姐故事蕴涵了民间伦理、智慧、想像与情趣.电影<刘三姐>在实现其政治意识形态宣传的同时,也体现了相当浓厚的民间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是对电影<刘三姐>的再创作和再加工.它利用了电影<刘三姐>的文化资源和桂林山水的旅游资源,以现代理念、现代传媒手段制作了一个具有国际性、时尚性的现代大众文化产品.关于<印象·刘三姐>个案的分析,对思考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某种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小说,勃兴于康乾时期的古典戏曲艺术是其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的一个组成部分.以<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为代表的古典戏剧对<红楼梦>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红楼梦>对戏剧活动的细致描写,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古典戏曲文化发展与传播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