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澄清各民族历史,调查研究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探索他们发展的历史进程及现状,分析、研究并掌握他们的民族心理素质,是增进各民族之间互相了解,维护平等,加强团结的先导工作,也是科学地认识各个民族和科学地发展繁荣各民族经济文化所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故本文从绥宁历史与现状入手,就清代治苗政策同题作一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今天的56个族,是历史上众多民族的延续和发展,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的历史,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形成了整体上的认同和思想文化上的一致,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并赋于强烈的民族感情,上升为爱国、振兴中华民族的奋发向上精神。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居住在不同地域的各个民族,都各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民族服饰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它是各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一个侧面的反映,具有各自的民族特点和艺术特色,体现了各民族文化艺术的精湛造诣和独特风格,因而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兴趣。 我国自秦、汉以来,便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互相交往,休戚相关,他们共同创造和发展了光辉灿烂、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但是,各民族的文化毕竟还各自有其特点。表现在服饰方面,自然也是这样。每当节日来临之际,各民族男女老少穿起五彩缤纷的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光耀夺目,为我们可爱的民族大家庭增添了无限的春色。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是由汉族和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组成的统一的整体。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我们中华民族一向以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著称,而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又是由国内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尽管历史上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封建化的进程也不一致,但每个民族都不  相似文献   

5.
维吾尔族社会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吾尔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共计维吾尔族人口720多万人,集中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历史的发展中,维吾尔族同其它民族一道,为祖国的统一,为全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共同缔造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维吾尔族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中华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每一个民族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所有兄弟民族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民族在社会经济上的作用和影响将肯定会越来越增长。没有维吾尔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就不可能有我国各民族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所以,彻底了解维吾尔族社会经济问题和社会经济上的抱负的独特性质,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需求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民族问题是我国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而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问题主要表现在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也就是说历史上长期以来造成了各少数民族和汉族以及各少数民族互相之间的巨大差距。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又比较突出地表现在经济和文化两个方面。因而,要缩小以至彻底消灭民族间存在的事实上不平等,达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必须首先振兴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而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振兴,又首先是和教育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重视民族教育和改革民族教育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  相似文献   

7.
拥有八万九千平方公里土地、四百万人口的赤峰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发展源远流长.先后生息繁衍在赤峰地区的古代各族人民,作为祖国多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以自己的血汗浇灌了脚下这块土地,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我国历史增添了光辉的篇章.研究和整理赤峰古代开发情况,对于进一步认识各民族共同创造祖国历史,促进国内各族互相尊重和彼此团结,对于新时期建设“四化”,振兴赤峰的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西北古代各民族共同谛造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 ,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联系并在各种宗教东传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它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城市要强调民族多元文化存在的不可避免性,采取多种形式构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互相沟通的平台;要落实国家民族平等政策,使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社区化管理;要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生活中的难题,保障其合法权益;要培育各民族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以达到各民族之间互相包容、和谐共处、共同发展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毛主席指出:“中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各族人民之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建立了牢不可破的政治关系和经济、文化上的联系。尽管有时出现了分裂和割剧,但这种分裂和割剧是暂时的,次要的,而多民族的统一则是长期的,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历史上,各民族为了发展和巩固我国多民族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所要介绍的清代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石碑,就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维护和发展祖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见证之一。  相似文献   

11.
我院是全国重点大学之一,每年从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招收各民族的优秀青年入院深造。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各民族地区之间在经济上、文化上、教育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造成了各民族地区学生的文化水平的不平衡。解放以来,党和国家为了加快发展各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各民族发展的方针、政策,在招生制度上采取了降低分数段的办法,尽可能使各民族都有考生入学深造的机会,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  相似文献   

12.
毛主席指出:“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自古以来,各民族就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祖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少数民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用辛勤的劳动开发了祖国的土地,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各族人民都反  相似文献   

13.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大发展的时代,也是各民族互相交往、共同发展的重要时期。宋朝疆域虽不广阔,但周边及内地仍有众多的少数民族,而以西北、西南及湖南的少数民族尤为活跃。随着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宋朝政府开始注重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在数次兴学浪潮的推动下,少数民族学校——蕃学,逐渐兴起。  相似文献   

14.
一、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短处,我们中华民族也不例外。中华民族是以汉族为主体,包括我国各少数民族在内的,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凝聚在一起的统一的社会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虽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发展程度也不尽相同,但是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一个组成部分,却有着共同的利益,有着许多相同的地方,有着共性。我们谈提高民族素质,主要是着眼于这种共性。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有许多长处和优点,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祖国的历史,共同发展的祖国的经济文化,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和完整。中华民族富于革命传  相似文献   

15.
世界各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它是各民族悠久历史的重要见证,是撒落在民族文化深处的瑰宝,是民族大家庭中的璀灿明珠,也是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立五年多来,民族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有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这对于弘扬鄂西各民族的光荣历史传统,活跃农村经济文化生活,增强民族自尊心、自  相似文献   

16.
加强文化交流实现更高层次的民族团结—从过去的背对背,到现在的面对面,再到不久将来的心连心。自鸦片战争以后,从八国联军到日寇的入侵,一百多年来使得各民族深刻认识到了我们是命运一体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团聚与统一需要我们各民族持续不断地努力。新中国60余年的事实证明,我们的民族理论不仅是正确的,也是进步的。其核心思想就是"民族平等",而且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全面达成民族平等。因此,所谓文化认同就是各民族都要反对本民族狭隘的民族中心主义,要以开放的态度在文化上互相尊重,互相交流与学习。  相似文献   

17.
辽宁是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的地区。其文化与中原同出一脉,源远流长。辽宁又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交往中,其风俗文化互相融合,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特殊的文化传统。汉民族、满民族、朝鲜民族、蒙古民族等都是长期生活在辽宁地区的极有个性的民族,他们创造出灿烂的民族文化,也创造出许多动人的文学作品。因此,辽宁的文学研究,有着天然丰厚的文化依托和历史生活的基础,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成为辽宁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也是祖国文化的瑰宝之一。辽宁省的文学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初年,努尔哈赤在沈阳…  相似文献   

18.
岷江上游自秦汉以来,就居住着羌族,他们世代相沿,繁衍发展,不断地与各族人民友好往来,互相融合,发展了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为丰富祖国的文化,创造祖国的历史,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本文仅就宋代岷江上游的羌族基本情况作粗浅论述。  相似文献   

19.
一、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 中国民族史学,由族别史、民族关系史、通史体中国民族史、中华民族形成史、民族考古、民族地区历 史地理等几个部分组成,不仅全面探讨中国各民族及整个中华民族起源、形成、发展的史事、人物、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层面的发展过程与特点,并力求探讨其中的规律性。 中国民族史学,是中国历史学有机的组成部分。缺少中国民族史,不反映中国各民族对中国历史发展所 作的贡献的中国历史,是不完整也不科学的;背离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去探讨和叙述任何中国民族的历 史,则违背了中国民族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本质特征,因而也是片面和不科学的。本书属通史体中国民族 史,既力求按不同地区反映中国各民族历史的基本面貌;又力求从总体上叙述中国古今众多的民族如何形成 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及各民族对祖国历史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安土重迁”,是中国农业民族世代承袭的传统观念;“贵货易土”,主要流行于北方游牧民族。历史上的农牧民族尽管在其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始终互相依存、影响和渗融,但两类民族历史文化的鲜明特征,则长期得以保持和流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