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歌唱中情感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基蓉 《南方论刊》2008,(2):99-100
歌唱艺术是最情绪化、最能触动心灵的艺术。歌唱的"情感"把握是否正确,对声乐的学习及演出的效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情"是一切艺术之所以感人的根茎。"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歌唱者必须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及熟练的歌唱技巧;深入理解歌词意韵;全面把握歌曲曲调;融入歌唱者独特的理解与领悟,从灵魂中去诠释歌曲,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相似文献   

2.
歌唱艺术是一门音乐表演艺术 ,歌唱是由感而发 ,深刻的理解和领会声乐作品的情感和内涵 ,是演唱中投入感情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张静秋 《天府新论》2004,(Z2):325-326
歌唱艺术是一门音乐表演艺术,歌唱是由感而发,深刻的理解和领会声乐作品的情感和内涵,是演唱中投入感情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歌唱教学是以歌曲为教材,通过歌唱的形式实施音乐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育教学大纲》(初审搞,1988年国家教委颁布)中提出:“唱歌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表现音乐手段,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中学的歌唱教学活动,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启发,引导学生用歌声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从而提高音乐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由于歌唱是直接运用人体发声器官进行音乐艺术实践的音乐学习活动。因此,歌唱能使学生直接体验音乐诸要素──节奏、音高、力度的特点,真切地感受歌曲的意境、情感,从…  相似文献   

5.
王白菊 《云梦学刊》2003,24(3):81-82
声音语言是歌唱表演的主要工具和手段,而形体语言则是其重要补充,在演唱中,演唱者应从着装打扮、艺术感觉、情感体会、动作幅度以及艺术修养等方面着眼,努力发挥形体语言在歌唱中的表现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歌唱艺术中的情感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进 《学术论坛》2006,(4):156-159
歌唱艺术不是单纯追求歌唱技巧的艺术,而是十分重视歌唱感染力的艺术。歌唱者要发挥最佳的演唱水平,声音的美固然重要,却不能轻视情感的表现,这两大要素的结合十分重要,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推动的。如果只重视技术而忽视艺术表现,发声技巧就成了没有灵魂的空架子。只有在演唱时真正做到技艺结合、声情并茂,才能准确、生动、完美地表达作品的思想与感情。  相似文献   

7.
歌唱是音乐和歌词语言文字的相互结合体,歌词语言在歌唱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歌唱语言的规范化和技能化在歌唱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演唱者的咬字吐字的艺术特定化处理和正确科学的发声以及流畅动听的音乐旋律曲调相结合,给听众塑造深刻的音乐形象。演唱者必须充分认识语言的规律和特征.掌握语言在歌唱时的特有规律,做到正确的咬字与吐字,充分发挥语言在艺术中的创造功能与作用,以便演唱时能更好、更完美地表达演唱作品的思想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8.
刘栋梁 《云梦学刊》2012,33(5):135-137
歌唱是情感的艺术,以声传情,以情动人,情声交融,声情并茂是歌唱者追求的理想目标。但也有不少歌者舍本逐末.一味追求声音的炫技或表演的花哨,以至于所唱之曲难有动人心扉之妙。从情与声的关系展开分析,就如何才能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帮助歌唱者树立良好歌唱理念。  相似文献   

9.
浅谈声乐演唱的声与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与情,一向是歌唱中血肉相连的两个部分。发声、咬字、吐字和情感的表达构成歌唱的整体,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声"是歌唱的基础,"情"是建立在物质"声"的基础之上。通过优美的声音,表现丰富的情感,才能得到自然而舒畅的声音效果,才能有更完美的感情表达。  相似文献   

10.
气韵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核心问题,歌唱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歌唱的气韵美,笔者从“气”和“韵”的因果关系、歌唱气韵美的表现特征、演唱者主体气质的风采神韵,对歌唱气韵美的形成所起的作用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深人的研究,初步揭示了歌唱气韵美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11.
声乐是感觉的艺术 ,在声乐教学中“找感觉”是老师最常用的教学术语。在声乐教学中 ,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歌唱感觉 ,针对发声器官的特点 ,运用比喻的方法去品味歌唱感觉及歌唱内部感觉与外部感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刘峡 《学术探索》2012,(10):171-173
唱歌教学具有对学生审美体验、艺术表达、文化认知的音乐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学科特点,通过对音乐与语言各类歌唱艺术作品与形式的体验,完成情感表达与审美行为的过程,达成音乐培养的实践意义,提升其文化承传素养的作用,完善音乐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3.
梁惠敏  孟修祥 《江汉论坛》2004,(11):112-116
李白在诗歌创作中,注重诗的音乐性.或以诗配乐,和叶宫商金石,诗歌成为可以歌唱的词;或以诗描写音乐,使这些作品映透着中国音乐美感运思和音乐艺术的特质,显现出对中国音乐欣赏和认知中的诗境、情境、画境;或将自我内在的生命节奏、情感的起伏变化转化为诗的韵律与节奏,抑扬顿挫,长短有节,风格多样.李白在文字上做音乐的功夫,体现出诗乐合一的艺术特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语流音变的角度,以“一”、“不”、上声和形容词重叠等的变调为例,通过具体分析,论证了歌唱时的音变现象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用普通口语的音变规律去强求它。歌唱所重视的是情感抒发和听觉美感,而不是字音的纯正。理论和实践证明,常期被视为歌唱圭臬的“字正”命题,对歌唱语言情境中的音、字关系缺乏理论指导和现实规范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重情体性是中国诗学的传统精神。中国抒情诗的发达,表明了中国艺术的情感谱系是十分丰富的。社会情感和个人情感交错融合,构成了颇具特色的艺术审美风貌。中国古典诗学十分关注情感与艺术的关系,并从这一角度对艺术发生以及艺术形态进行了充分地阐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歌唱的外部和内部姿态,论述相关的艺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情感说是梁启超美学思想的重要内涵。梁启超认为,情感是生命与宇宙的本质;艺术情感是生命、情感、艺术美的统一;艺术情感必须求真、向善、合美;艺术情感具有熏、浸、刺、提四种感染力和奔进、回荡、含蓄蕴藉、写实、浪漫五种表情法;艺术是情感教育的最大利器。梁启超的情感说在思想观点、概念术语、理论方法上都具有鲜明的现代性,是20世纪中国现代美学思想的重要先导。  相似文献   

18.
艺术语言情感个性和超越性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小所 《学术探索》2009,(2):130-133
艺术语言是情感个性化的语言,在艺术语言中,情感是美感的主要特征和最有表现力的标志。在艺术语言中,真情实感是发话主体人格境界的体现。人格境界是发话主体的精神实体,是发话主体心理情感生长起来的精神之树。艺术语言印记着发话主体情感个性运思和发话主体随情造辞的过程。为了表达情感,艺术语言往往通过超越客观之象达到心象表现来实现,以新颖变异的言语形式来表达,由此体现发话主体的个性风格。  相似文献   

19.
艺术歌曲主要是诗歌和音乐的有机结合,以著名的诗歌为歌词,侧重表达人的内心世界。当音乐性的语言被人演唱得深情的时候,人们在聆听的欣赏中激发了共鸣的火花,那震撼人心的诗境,曲境与声境,爆发出的就是诗意的共鸣。此文以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艺术处理为例,从歌唱的语言、情感、声音、伴奏等方面,阐述了诗意美在声乐教学和演唱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艺术语言是情感的丰富化和情感的个性化。它所创造的是一个超越的精神世界。在艺术语言中 ,语言符号的本身就是情感的形式 ,它具有动人的抒情功能。艺术语言是与生活情感有联系的本体存在 ,它能把发话主体情感的原神灵活地传递出来 ,又能把认识之深理寓于艺术语言之中 ,从表层到深层都体现了发话主体的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