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进是《儒林外史》中影响最大的典型形象之一 ,从文化层面解读以范进中举为中心的“范进现象” ,深入剖析明清八股科举对士人的毒害 ,具有一定的文学批评和社会文化批评意义。  相似文献   

2.
浙江图书馆藏有孤本文献童叶庚《增补儒林外史眉评》一部,诸多《儒林外史》资料汇编失收,亦未见其它论著征引。是集作于清光绪十九年,所评版本为《齐省堂增订儒林外史》,是现存部头最大的《儒林外史》评点。作为晚出的评点,《增补儒林外史眉评》却没有朴学重考据的痕迹,而是集中在对小说情节人物的评骘和写作技法的鉴赏上。童叶庚对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褒贬倾向把握得比较精准,对人物的评价颇为公允,对小说情节和艺术特性的辨析更为细致,且有不少独到见解。《增补儒林外史眉评》丰富了《儒林外史》评点研究材料,对深入理解和把握小说亦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回顾了20世纪以来学术界对《儒林外史》思想内容、艺术表现、创作方法以及人物等各方面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4.
世界奇石     
会“哭”的奇石 在北缅甸北部的森林地带有一块会“哭”的奇异岩石。平时寂静无声,与一般岩石没有什么区别。但每逢阴雨,它就会发出像人类哀嚎般的哭泣声。这块石头被列为缅甸十大奇观之一,前来倾听它“哭诉”的游客络绎不绝。地质学家曾多次进行实地考察,但迄今未能解开它的发音之谜。  相似文献   

5.
文人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扮演了知识传承者和道德守卫者的角色。中国文学中有大量由文人创作、刻画文人形象、表现文人生存状态和人生理想的“文人主题”作品。通过对《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中国传统文人形象在英语世界的建构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中国文人形象的建构是中国形象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抓手,对传播中国传统和主流价值观念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儒林外史>的人物传记中,作者对匡超人倾注的笔墨是非常可观的.吴敬梓把视角放在八股科举制度实施后一百多年的明代社会中,让儒林中人在一个个传记中粉墨登场,为我们绘制了林林总总的众生相.他们纷纷在科举功名的欲望鸿沟里沉沦,对功名富贵的向往直接落实到对八股科举的热衷,作者对此揭露之深刻就在于他刻画了一系列仁孝之人的蜕变与堕落的过程,其中最典型的当数匡超人.  相似文献   

7.
《儒林外史》不仅仅是直接从白话通俗小说发展而来,其文体渊源可追溯到《世说新语》,在不重纪事而追求人物神韵、文人性、真人轶事性、谐趣性以及适应于创作宗旨的分类结构等诸多方面,《儒林外史》都受到了《世说新语》的影响,吴敬梓在汲取《世说新语》所表现的文化精神之同时,把《世说新语》的文体因素融化到白话小说的创作中,使《儒林外史》的小说文体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相似文献   

8.
《儒林外史》假托明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林外史》假托明代不只是表现手法 ,而是总体构思和具体描写中有反思明史、总结明亡历史教训的用心 ,委婉曲折地表达了怀念明朝的民族主义思想感情。这在清初至清中叶汉族士人创作的小说中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本篇在初论的基础上,将对《儒林外史》解构主义特征的探讨扩展到圣贤形象、名士风流、礼贤下士等诸多方面。吴敬梓在解构传统意义上的儒林的同时,也在建构新的士人世界。小说颇具独特的解构手法(技巧)。  相似文献   

10.
地藏堂贞二关于《儒林外史》语言“异质”的说法是难以成立的 ,因为地文考察卧本的语言不宜由现代汉语的观点出发 ,且其“现代汉语观点”本身也欠准确。此外 ,地文将传抄刻印的错误以及北方官话和极少数下江官话词语在书中共现的现象视作异质成分 ,也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1.
本篇在初论的基础上,将对《儒林外史》解构主义特征的探讨扩展到圣贤形象、名士风流、礼贤下士等诸多方面。吴敬梓在解构传统意义上的儒林的同时,也在建构新的士人世界。小说颇具独特的解构手法(技巧)。  相似文献   

12.
在众多品种的寿山石中,有一种状似桃花散落的材质尤其典雅隽秀,就如元稹《桃花》中所描述:“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相似文献   

13.
《儒林外史》是一部故事时间跨度超越百年的小说。确定书中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及时间间隔,对于把握纷杂的情节推进,甚至了解作者写作方式、判断作品内容的真伪、作品传抄过程中的错漏都有非常的帮助。但由于种种原因,迄今为止,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仍未有突破性的进展。本文拟从作品内容互证、明清社会事实等方面确定《儒林外史》的故事编年,并从编年的角度出发,来判断和回答章培恒等各位先生对于故事时间推进与相关情节是否扣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11年,吴敬梓诞辰310周年纪念大会暨《儒林外史》高峰论坛在安徽省全椒县举行。会议学术活动可谓内容丰富,新见迭出,主要在《儒林外史》人文精神与当下意义的研究、发掘新资料推进了对吴敬梓家世和作品研究、《儒林外史》文本特性与传播途径、研究方法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学术探讨。这必将推动对吴敬梓及《儒林外史》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5.
《儒林外史》是一部写实的小说,书中展示了清代雍乾时期戏曲发展的盛况,描写了贵族士绅人家堂会做戏的程序、剧目与演出的整个过程,还详尽叙写了“莫愁湖湖亭大会”这一空前的“选美”与戏曲旦脚大串演的情况,为这一时期的戏曲研究提供许多史事与实证。  相似文献   

16.
《儒林外史》描写戏曲演出活动的目的 ,或是为了营造一个真实的环境 ,或是由此来刻划人物的性格。优伶鲍文卿是小说中为数不多的正面人物之一 ,作者塑造此形象的目的是将他与一些儒士作对比 ,从而突出读书人的行己无耻。“虽云长篇 ,颇同短制”是《儒林外史》最有特色的结构 ,然而此结构并非独创 ,是对《四声猿》之类的明清杂剧的仿照。《儒林外史》常以人物命运与行为的突转来增强讽刺效果 ,这显然是运用了戏剧性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7.
《儒林外史》是一部反映清前期科举社会士人生活的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通过讽刺江南士人的众生相,抨击的是已经日益腐败的科举制度。我们今天要读懂《儒林外史》,必须了解清代的科举制度。如要搞清《儒林外史》中童生、贡生、监生、生员、用才、举人、进士等一批与科举考试有关的重要称谓,就必须搞明白清代科举资格考试。  相似文献   

18.
《南都学坛》2019,(2):39-45
李绿园《歧路灯》研究百年,以与《儒林外史》《红楼梦》比较确定其在文学史上的位次即排位,曾一时为学术讨论的热点。先后出现超《红》胜《儒》平《红》超《儒》鼎足而三逊《红》越《儒》逊《红》平《儒》远逊《红》《儒》六说。这种排位有一定必然性;诸说也各有所据,讨论之无果即是结果;而且归根结底,《歧路灯》的排位不由讨论议决,而将经由历史的筛选注定。《歧路灯》与《儒林外史》《红楼梦》是可比的,已如诸说;又是不可比和不必比的,即李绿园《歧路灯》是中国古代小说独品一流之作。  相似文献   

19.
《范进中举》和《两班传》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成为中韩两园讽刺文学的典范。两部小说都选用富有典型意义的真实材料,将讽刺的锋芒直指社会弊端,只是前者指向腐朽的科举制度,后者指向行将崩溃的两班制度;两部小说都精心描写讽刺人物的言行,展示其言论与行动的尖锐矛盾,从而获得讽刺效果,一是悲由喜来,一是喜由丑生;两部小说的作者都善于把自己的情感隐匿在对现实生活的描绘中,关敬梓力求隐去自己的声音,而朴趾源有时夹叙夹议;两部小说语言精炼、幽默,但前者较后者更具通俗性、更富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20.
《儒林外史》和《围城》是中国讽刺小说发展史上的两座高峰,本文对二者讽刺艺术不同的内涵和艺术成就进行了比较。文章认为《,儒林外史》的讽刺对象直指社会制度和社会风气《;围城》则揭示了人性的根本颓败与人类的生存困境,而将道德判断延期《。儒林外史》的讽刺采用客观呈现的叙事方法,而《围城》的讽刺则采用主观说明的叙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