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
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符号是信息的载体和信息传递的媒介物。语言和文字都是人类符号系统发展的必然结果。文字是记录和传递语言信息的书写符号体系。构成文字符号的物化形式由记事图画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2.
一、身势语的性质人类表意的信息符号,复杂纷繁,种类众多,如语言、文字、旗语、数学符号、工程图表、路标、汽笛、红绿灯及身势语等等。人类靠这些信息符号来交际和交流思想,组织和调节社会生活与生产活动,进行科学研究。人类世界是一个充满信息符号的世界。在这些众多的信息符号中,常用的是语言、文字和身势语。语言是靠声音模式来表意的信息符号,文字是靠书写语言的点线模式来表意的信息符号。身势语是靠人体的动态模式来表意的信息符号。这三种信息符号,前两种不是人人都能理会的,也不是人人都能运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翻译,不同的译论家都曾经给出过不同的定义。一般说来,它是牵涉到两种语言之间转换的过程和效果,但不管怎样,翻译决不仅仅只是两种语言在文字符号形式上的转换,在更多的情况下,翻译涉及这两种语言所处的文化。 许国璋说过:“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当它作用于人与人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当它作用于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认知事物的工具;当它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和容器。”  相似文献   

4.
对比语言学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对比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特征都是在与其他事物的比较后才显现出来,不经过比较就无法知道事物间的共同点和区别点。如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语言之所以不同于文字,其根本区别在于:语言是以听说的声音作为物质材料来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而文字则是以读写的形体作为物质材料来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文字则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这就是经过比较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大麦地岩画反映了远古人类的社会生活,其中包括大量的象形符号和抽象符号,如果运用古文字知识尤其是甲骨文知识,解读这些岩画抽象符号的表意性质,寻找汉文字起源和发展的图画阶段,便可证实大麦地岩画的文字性质。  相似文献   

6.
文字的定义     
文字的定义应是"人类记录信息的书面符号",这个定义界定了文字的两个特性:载体属性和功能属性.文字的裁体属性是书面符号,文字的功能属性是以书面为裁体记录信息.记录信息的文字与表述信息的语言都是人类交际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文字是社会最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本文从语言性别歧视问题出发,根据汉字的构成方式,分析了汉字中“女”旁字所反映出的性别歧视现象,并进一步探讨了这种歧视现象的生理,社会和文化根源,由此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男女不平等现象和文字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类文字第一成熟期述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文字第一成熟期述要何丹众所周知,自公元前四千年中期至前二千年中期,人类有三种文字先后发展到了能“按顺序无遗漏地记录语言”的成熟水平,它们是:苏美尔人的楔形字,古埃及人的圣书字和华夏古汉字。这是人类文字的第一度成熟,因而,人们称这一时期为人类文字的...  相似文献   

9.
从汉字的发展过程看造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字系统的确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研究造字法应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考察。文字是语言的符号,语言是思维的符号。文字发展过程的每一变化都反映了思维的发展变化。文字的发展分四阶段:(一)前文字阶段产生文字画;(二)图画文字阶段产生象形字;(三)表意文字阶段产生表意字;(四)形声文字阶段产生形声字。每种造字法的产生都与当时人类的思维发展水平相对应,各阶段文字都在构件与功能上有着不同的特点。划分象形、表意、形声三种造字法是站在狭义文字学的立场上进行的,由此出发,转注、假借不是造字法。  相似文献   

10.
文字的发明与应用是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之一。追根溯源,现代文字,无论是拼音文字还是表意文字,一般说来,都是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有些文字可能不是直接由象形文字脱胎出来,而是借用了现成的外来字母拼写本民族的语言,但其借用的字母却无不出自象形的图画符号。人们一提到象形文字,自然会想到古汉字和古埃及象形文字(hieroglyph)。毫无疑问,这两种于数千年前就被人用来记录事件,传达信息,表达情感的形象符号系统是极为典型的两种远古文字。尽管这两种象形文字是各自独立发展起来的,但如果对这两种古  相似文献   

11.
文字是一个符号系统,而文字符号的本质是任意性、社会性、心理性和文化内涵。由文字符号将意象物化以及从物化意象还原本初意象都涉及到这个本质。鉴于民族文化间的差异,相同的客观事物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中所形成的主观意象是不同的。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尽可能弄清与历史典故、民族特色、宗教习俗等密切相关的语言现象,谨慎处理各种特定的文化意象。  相似文献   

12.
文化的权力之争——论传播符号的崇拜与贬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现象,是多种符号积累和沉淀的产物.符号的基本功能在于表征(representation),各种不同的符号承载了文化的不同含义.晚近的"文化研究",强调文化是意义的生产和解释,由此特别注重语言和符号在文化中的中心地位.人作为符号的动物,在不同的时期都会对不同的符号产生崇拜,而每一次媒介以及传播符号、传播方式的革命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变化和影响.论文阐述了文化传播史上的符号崇拜与贬抑,揭示了其背后隐藏的文化权力之争.  相似文献   

13.
生物进化是一切生命形态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是通过种性遗传实现的。社会进化,主要依靠物质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以语言符号等形式存在的知识的积累,二者与教育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教育是社会进化的重要机制。工具和语言符号是社会进化的标志,是社会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发展是客体文化和主体文化不断内化和外化运动的过程,教育就是这种内化和外化的中介。教育也是一个指导个体文化适应的最理想的文化机构。同时,教育又必须以人的生物属性为基础,人类教育的发展状况也会给人的生物属性以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符号作为人们约定、制造的中介物使人的认识独立于物质实践,使实践活动的目标与方法有了区别。其次,符号意义超越其物质形式,故有了信息概括能力、这些都为主客体分化刨造了条件。人类的劳动工具也必须符号化才能成为经常的社会现象。在语言符号基础上,人类认识发生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的分化,但它们又以实践的主客体统一为归宿。  相似文献   

15.
景观象征意义设计体现了人与社会、自然的文化关系,景观意义的探索与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与自然,表达人类思想最基本的活动之一,通过对象征的意义和不同语境中符号的解读,可深入了解当代城市景观象征意义设计与创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交流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文化交流的表现形式是文化遗传。文化遗传有纵向遗传、横向遗传和逆向遗传三种形式 ,分别构成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三种主导文化交流样式。三种交流样式在功能上各自不同 :纵向遗传使人类获得有别于动物界进化的发展 ,横向遗传使人类社会获得加速度发展的动力 ,逆向遗传推动人类社会超高速发展。文化交流是通过个体认知成果的社会化和社会认知成果的个体化这一双向互动过程实现的 ,其内在机制是社会记忆系统。符号是社会记忆的载体 ,符号的出现是社会记忆产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文化要素与日语表达方式肖霞语言是人类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是一种特有的符号系统。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法结构及语言表达形式,反映了使用此种语言的人所具有的文化形态。同时,文化又是一个综合概念,其内容表现多种多样。语言的产生、发展都离不开使用此种语言的人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的信息崇拜——惜字林、拾字僧与敦煌石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包括大自然系统运动的信息及社会信息。古人认为前者是天意,后者是人奉天承运而产生的。天伦昨睚然信息与人文信息,都是神圣的,都具有生命力,因此,他们对信息小分地崇拜。人们把嘉禾、庆云、龙凤等视作神灵,人们也崇拜龟卜、河图洛兮和文字。人们祭兮、建惜字林、设拾字僧、开凿敦煌石窟,表明了人们对人文信息的崇拜。信息崇拜是中国传文化的特征,同时揭示了敦煌石窟的来由  相似文献   

19.
"十"字作为世界性与民族性文化符码,可被视作世界上的各民族所创造的辉煌璀璨的文明史的显性表征,并且成为现代人眺望与回溯远古文明的文化焦点,从而激起了有不同学科背景与持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学者们对这一文化符号的破解,其中都指向了人类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指涉。不过,对"十"字形符号的象征意义同时也折射出的民族审美经验等领域的研究却有所缺失,因此,有必要对"十"字形符号做纵深拓展。也就是说,"十"字形符号并不仅仅是远古人类对太阳的崇拜这一单向度的意义指涉,而是反映了各民族民众对物质生产与精神生活的时空观理论的建构和践行所依赖的多向度的审美经验的汇聚和融通。  相似文献   

20.
平面设计是体现美的一种学科,是视觉传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字设计是应用在平面设计中的一种构成形式。文字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形成表达某一主题内容的符号,既能传达思想,也能交流感情和信息。无论在何种视觉媒体中,文字和图片都是其两大构成要素。在平面设计中只有合理地运用想象创意进行文字设计,才能增强视觉传达效果,赋予设计作品更好的信息传达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