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华裔美国文学主要关注华裔的生活和境况、身份属性的建构、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等,对自然、生态和环境的描述不太明显。随着生态批评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体现的生态思想。华裔美国作家谭恩美的处女作《喜福会》描绘了四位母亲和她们的女儿在中国和美国的生存状态、中美文化差异等问题,同时还独辟蹊径地彰显了其生态意识。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看,谭恩美的作品突显了其东方生态和谐思想,通过精神生态下人与自我关系的和谐书写,文化生态下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和谐书写强调了作家精神、文化和社会和谐的生态观。在中西文化交融的时代发展趋势下,人类在多元文化交流共存的基础上,必然能融合出一种人类精神发展的共同本质。  相似文献   

2.
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自问世之日起便轰动了美国文坛,她的作品被誉为后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的经典。在其作品中,随处可见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的悲惨生活境况。黑人民族无法躲避包括自然生态危机、社会生态危机、精神生态危机在内的各种危机。在生态批评理论的指导下,将精神生态女性主义应用到文学中,有助于更好地发现文学作品中蕴藏的深刻含义,发现黑人在内化种族主义过程中的自我否定。生态女性主义因素和生态人文主义精神是唤醒人类生态良知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3.
发现东方与文化输出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重新塑造中国的文化身份并参与全球文化竞争.真正的学者应该提出在国际上经得起批评辩论的中国思想,打破文化单边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全面总结中国现代化经验中的"中国道路",在新的国际语境中消解中西旧文化,创造人类新文化.现代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重创,生态失去平衡,环境日益污染,东方文化身份表明了中国立场的正当性.当务之急在于文化身份的确立.中国文化历经重大冲击而仍具凝聚力,是因为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就是吐纳吸收自我创新,能容纳古今中西各种有价值的精神文化遗产,找到普世性国际性文化共识框架,重新铸造经过现代性洗礼的新思想.中国文化艺术界在"现代性"问题上尚充满速茫,要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对话中走出来的,不能完全驱除现代性,因为现代性确实并没有完成.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对生态文化发端和生态批评的现实针对性加以考辨,认为现代性文化断根和消费主义使得人类遭遇到现代性危机——人类自然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生态理论从东方和谐思想中吸收营养而发生发展。文章对生态文学的特征与价值取向,生态批评的发展与基本特征加以深度研究,强调应该从人类价值中断入手对东西方前沿话语加以整合,优化生态文化对人的生存意义的指导性,在生态文化东西方互动中坚持人类精神价值整体创新。  相似文献   

5.
拜伦在《恰罗德·哈洛尔德游记》中,借助诗性的游记这种独特的形式和双重主人公并存的叙事策略,成功地将连续性的时间意识和片断性的空间感知融为一体,把早年对东方的空间想像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身体—话语实践,将一次贵族式的大陆旅游变成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自我追寻和精神朝圣之旅。全诗从多个方面反映了诗人在从中心到边缘、现代到中古的旅行过程中遭遇的身份认同困境,以及时空感知模式从水平移动到垂直提升的过程,显示了旅行—写作这种独特的身体—话语实践在建构诗人的主体意识,促进诗人人格成长中发挥的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6.
生态批评与文化生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态批评在当前全球性的生态变迁中兴起。在人们的物质生存、精神生态与文化生态的世界中,存在着现实的生态、精神生态与文化生态。生态批评的动因在于文化生态的变迁,生态批评的主要对象、主要关注的问题是处在文化生态中的生态文艺与文艺生态现象,发展生态批评,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7.
"生态自我"是深层生态学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其"自我实现"理论得以确立的基础。"生态自我"的概念与东方的物我观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企图突破西方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将自我的意义从个体扩大到生态。而庄子哲学中的物我观体现了丰富的生态智慧,与"生态自我"的理念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可以丰富和深化深层生态学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谷崎润一郎与东方主义》的作者,独出心裁地将赛义德针对西方的东方主义理论应用于日本,并以谷崎润一郎为例具体分析了日本大正时代的东方主义话语。该书有三个特色:1.不仅指出了谷崎的东方主义话语,而且还明确了他的“西方主义”和自我东方主义的倾向。2.以“中国情趣”为突破口,来探讨谷崎与中国文学、文化的关系以及他的中国观。3.详细考察了谷崎的两次中国之旅及与中国作家的交流,并分析了中国旅行对他创作的影响。该书在中国的翻译与出版,对中国读者全面理解谷崎润一郎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生态批评所倡导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人类应该减少自己的物质欲求。人类的自我拯救之路是勇敢地承担起人类的生态责任和使命,追求尽可能简单化的物质生活和无限丰富的精神生活,重返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以及人类自身的和谐。海明威早期的短篇小说《士兵之家》中刻画了主人公克莱勃斯战后回乡的生活。残酷的战争不仅造成了自然生态危机,同时在精神世界对克莱勃斯不断摧残,使他逐渐陷入孤独、苦闷、恐惧中,丧失了信仰,最终走向了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精神生态危机的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从生态艺批评的角度来看,《老残游记》是一部典型地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各种生态变相的小说范本,作刘锷以独特的艺术观照方式,深刻地展现了中国近代社会从自然生态到化生态和精神生态各个方面的变化,使之具有强烈的生态意味。  相似文献   

11.
《复活》的文艺生态价值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而生态批评以研究文学、文化与自然关系为课题,把生态与文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文学批评带来了一股新鲜活泼的自然之风。《复活》对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以及它们对人物思想、性格和行动等的影响的描述,为我们勾画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二元矛盾的搏斗图,体现了较高的文艺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批评范式,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作家论其实是在晚清与"五四"两代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确立的,王国维与梁启超就是这一历史进程中的先驱者。首先,从历史语境来看,他们的文学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其次,他们都融合了中西思想观念,确立专门角度,讲究科学方法,已经具备了现代批评的质素;最后,他们的作家论既是对中国古代作家论的继承与超越,也对"五四"时代的作家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代文明暗含着巨大的反文明力量,从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生态意识立场批判现代文明是意义深远之举。从1949年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批判经历了沉寂期、萌发期、发展期、高潮期等发展阶段。它对现代文明的人类中心主义、欲望化、标准化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城市文明的反生态等核心特质展开了全方位的反思。它以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为关注核心,尤其注意汲取传统文化、少数民族宗教文化、边远地区乃至农村地区民间文化资源,对现代文明的批判独到而犀利。从整体上看,在徐刚、于坚、李存葆、韩少功、张炜等作家推动下,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批判接续上了现代文学的现代文明批判传统,对于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发展和敦促国人生态意识的确立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发展带来的生态危机全面影响了人类生活的物质及精神世界,具有特殊气质的诗人感知这一危机并诉诸笔端,怀旧成为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策略。近现代以来的文学怀旧和早期的文学怀旧尽管在文学表达形式上相去甚远,在精神层次上却是互通的,即它们都是一种生态乌托邦,都承载着生态文艺批评的宏大志愿并启示着挽救生态危机,重建自然秩序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生态创新之维:深层生态学思想研究述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深层生态学之所以是“深层”的,就在于它把全球生物圈的一切存在物看成是有着内在的深层关联并具有自身的存在价值。其理论旨趣在于深度反思并追问现代工业社会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种种失误及其背后的深层根源,真实目的在于寻求人类社会生活的真正价值以及现代生态型生活方式的合理构建,最终目标是包括人类共同体与大地共同体在内的生态自我实现。它的出现是人类现代环境运动,特别是生态意识形态由浅层向深层转换的时代标志。我国学者既关注对其理论具有的可能缺陷开展必要的学术批判,又注重其合理理论内核及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审美维度与社会维度的价值碰撞与对话贯穿于文学批评的发展历史,对中国现代批评而言尤其突出。作为现代审美批评代言人的京派,不但捍卫了批评的审美性,而且启示批评如何在审美与社会、政治的冲突对话中确立自身无可回避的存在意义和个性倾向,同时,不断反思与尝试文学批评双重维度间的平衡与定位,最终以属于文学的方式兼容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17.
先秦儒家和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和人为的关系问题,既是先秦儒家和道家讨论的中心论题,也是现代生态哲学的首要问题.儒家以仁为本,推己及人、成己成物,明确提出了仁民爱物、厚德载物,取物以时、取物不尽和养备动时、强本节用的生态伦理思想.而道家则师法自然,主张返朴归真,不为物役,明确提出了主而不宰、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和知常日明、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生态伦理思想.相比之下,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更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文化哲学》是施韦泽生前发表的一部最重要的哲学-伦理学著作,是中国读者了解施韦泽提出和论证敬畏生命伦理学的方法和过程,并且探讨其思想与当代生态文明关系的最好资料。《文化哲学》的文化批判是其文化哲学的起点,敬畏生命伦理学则是其文化哲学的结论。而施韦泽所体现的向东方思想的转向和跨越,使其原本还没有直接针对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敬畏生命伦理学成为当代“生态伦理学革命“的先声,并由此成为当代生态文明的思想渊源之一。  相似文献   

19.
生态批评在批判人类中心主义的同时,关注的依然应该是本真意义上的"人"的主题。迫使人类远离自然的是背离了自然本性的人类,因而人类如果要与自然和谐相处,首先必须回归人的自然本性,与其内在自然融为一体。《人民公敌》正是一部叙写捍卫人纯净的内在自然、从而建立人与社会、自然常态关系主题的剧作。斯多克芒医生与小城中唯利是图者的斗争过程经历了诉求人的自然本性、与人心的各种污染源博弈以及捍卫人的自然本性三个阶段。从深层生态批评的角度重新释读易卜生戏剧,其所包含的思想能够衍生出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