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文化"走出去"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处于文化软实力核心地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去"却被边缘化,长期以来受到忽视,这值得反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去"是参与国际文化软实力对话和交流的必然要求,也是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注重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去"战略,从而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是当前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竞争力的迫切任务。文化软实力它是与经济、军事、科技力相对应的国家实力,它的核心要素是一种文化价值观,是一国的文化和精神,对内所具有的凝聚力.创新力及其感召力和影响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优势主要体现在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谐文化等方面。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途径主要包括:复兴传统文化,吸纳优秀文化,增强文化竞争力,加强硬实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内在一致性,但二者各有侧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突出核心要素、更加注重凝练表达、更加强化实践导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源泉,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观”建立在不同的经济基础和理论基础之上,其具体内容、阶级属性都不同,不可混淆;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的价值内核,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4.
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话语体系,是国家软实力的显著标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逻辑运演与实践运行上体现出密不可分、水乳交融的内在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之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导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实现现实联动。只有寻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静态支撑、动态联缀,才能更好构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价值向度,强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5.
虽然目前国际上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含义莫衷一是,但从国家竞争力的内涵和外延来看,国家核心竞争力应是以文化价值观为核心的软实力,即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理念。它是国家政治理想产生的土壤、国家政治制度稳定的基石,它与价值观一样具有可塑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倡导先进的文化理念与价值观来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而践行先进的社会文化价值理念“身教”胜于“言传”,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有积极的引导与说教,更要有深刻的批判与强制的约束。  相似文献   

6.
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国民的安身立命之本,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竞争力因素。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包括对国家意识的认同、社会责任的培养、家庭美德的塑造和个人素质的提升。我国高校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借鉴新加坡经验,进一步强化政府作用,夯实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基础;立足传统文化,传承中西方道德文明的优秀成果;重构教育模式,提高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加强法律支持,健全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到"国魂"和"方向"的重要地位,并明确提出"三个倡导"核心价值观,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价值观理论的最新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深刻,时代感强,引导意义显著,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保证,对核心价值观构建内涵的深入分析,有助于其大众化实践并引领人们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8.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面临西方文化霸权的渗透,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文化逆差,部分人群心理不和谐。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9.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透析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创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人文精神内核和价值保证。从农业、工业、国防、科技现代化的"四化"发展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第五化","新五化"表征了我党治国理政理念方式的最新发展成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抵御西方价值观渗透、增强民族文化软实力、防范市场经济负效应是当代中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重要实践根基。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念的科学内涵及其总体性、开放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践行的理论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亟需践行一个系统工程、重点工程,以之回答和解决"中国公民生成问题"、"建设美丽富强中国的问题"、"公有经济发展问题"、"民主政治建设问题"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是其当代践行的最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时代的来临,文化软实力逐渐成为国际间的核心竞争力.全球化态势下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在国际政治格局大变动中维护我国领土和主权完整,捍卫祖国统一;有利于抵制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渗透,维护我国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安全;有利于在国际社会日益凸显政权合法性中保持我国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全球化竞争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面临着西方国家延续冷战思维、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危机、我国硬实力支撑力量相对薄弱带来的挑战.全球化视野下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必须确立符合人类共同利益要求的文化发展方向;创新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和世界认同感;积极主动吸取西方发达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2.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意义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使国家文化软实力有一个大的提高。为此,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提高中华文化的渗透力;推进文化创新和文化体制改革,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以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为落点;建立产品丰富、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运行规范的文化市场体系,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国际间的竞争已经从单纯以经济、政治、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为主逐步转移到更加注重文化、价值观等"软实力"为重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现在各国越来越重视软实力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作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文化软实力作为软实力的主要部分,对于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对于提升中国的文化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话语权可以引导人民群众为共同目标而奋斗,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中国话语权蕴含着社会主义的全球意义,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全球化市场经济给中国带来多重危机,部分高校师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缺乏认同,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冲击着中国核心价值观,海外学界和西方社会极大地曲解了中国模式.新时期积极扩大中国话语权,要全面深化改革,增强综合国力;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生活场域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权;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开展话语权外交活动,回应国际关切.  相似文献   

15.
文化软实力包括根脉、内核、依托和外围四个相互依存的方面。当前,我国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主流意识形态的统摄性引领、文化产业与事业的协调性发展、文化传播与话语权的现代性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因此,新形势下,唤醒道德基因,并不断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根基、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践行、促进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升文化对外传播与国际话语权能力,是当代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高校网络文化软实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它需要在国家政策与制度的支持前提下,明确其“核心价值”、“和谐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基本任务,并以文化软实力为目标,以抵制文化殖民为重点,以网络化管理为路径,提升高校网络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7.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而西方一些国家实行文化霸权主义,给我国国家文化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造成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危机、文化信息安全危机、文化资源安全危机、文化市场安全危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采取大力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大幅度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积极构建国际文化新秩序、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等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必须处理好核心价值体系与多样化社会思潮之间、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之间、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之间、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与加快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