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爱》和《傲慢与偏见》都是英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女性作家的作品。她们塑造的不卑不亢的女性形象在根深蒂固的父权社会为平等自由的地位抗争不息,折射出19世纪女性意识的觉醒。然而,由于创作时代和背景的不同,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可以发现,《简·爱》这部作品比《傲慢与偏见》更加激进地表达了男女平等的观念,使女性从传统婚姻中...  相似文献   

2.
以美国电影《简·爱》《蒙娜丽莎的微笑》《欲望都市》为载体的女性主义叙事直接参与了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简·爱》中的女性形象直接解构父权制社会并争取女性权利,《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女性力图通过张扬女性意识而成就为独立的女性形象,《欲望都市》中的女性通过多元的主体性选择而对女性自我进行多元化的欲望叙事,三者共同构成了西方女性主义叙事的艺术主流与逻辑发展。  相似文献   

3.
《夏洛特——简·爱的最后旅程》模拟女性视角和女性话语,以实验式创作笔法表现女性主义反叛意识和价值观,同时消解了《简·爱》内化了的男权秩序权威(神权、父权和父权)和殖民意识,以戏谑的口吻揭示女性主义视阈可能带来的女性强权,以及女性主义话语强权造成的男性心理生存平衡危机。  相似文献   

4.
运用自由女性主义和激进女性主义的观点对美国著名作家索尔.贝娄的小说《赫索格》中的两性关系进行分析对比,探寻当前女性解放时代两性问题的出路。自由女性主义和激进女性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女性受歧视的命运,但二者都只强调女性单方面做出努力,却忽视了男性在提高女性地位方面的积极作用。女性要想在不破坏两性和谐关系的条件下获得平等权利,必须争取男性的参与和支持。  相似文献   

5.
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短篇小说《菊花》故事情节简单,故事四要素伊莉莎、亨利、补锅匠以及菊花彼此关系紧密,并代表着各自不同的化身。立足于女性主义视角,用A.J.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理论分析《菊花》的符号矩阵模式,有助于揭示父权制社会下女性追求男女平等,寻求自由解放的主题,反映女性追求自由平等之路的漫长以及女性解放之路的艰辛。  相似文献   

6.
《简·爱》是19世纪中期兴起的女权主义热潮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部极具女性主义色彩的名著。《简·爱》中女性主义思想不仅集中体现在反抗男权社会的女主人公行为上,而且作品的语言叙述也处处彰显女性意识,从而使得《简·爱》成为诠释女性主义思想的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7.
《简·爱》(Jane Eyre)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品,探索了女性对自由与解放的不懈追求,反映了作者希望构建一个两性完全平等、和睦相处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望。主人公简·爱是一位性格坚强、朴实、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尽磨难与屈辱,但她不屈不挠,敢于抗争,具有独立自强的人格力量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作为出色的黑人女性主义作品,《紫色》和《所罗门之歌》一样,描绘了一些在黑人男性视域下的女性角色,定位了黑人女性的角色,渗透着浓厚的人文关怀,为争取自由解放的黑人女性指明了道路。同时,这种关爱也使两性和谐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女性哥特强调男女的二元对立,以及对父权社会的批判.而后女性主义哥特突破女性哥特对父权的批判,默认男女性别平等.文章以《弗兰肯斯坦》《简·爱》《呼啸山庄》为例,从后女性主义哥特的视角来探讨小说中的男女人物及两性关系地位变化,为两性关系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同时赋予了这些经典的女性哥特小说全新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弥漫着《圣经》气息的《简·爱》在文本及作者的宗教意识方面饱受争议.以叙事结构角度解读《简·爱》,指出简与罗切斯特的爱情经历了"失乐园"到"复乐园"的演变,是对《圣经》结构的完整模仿;但是伊甸园场景、简的出走和回归却又颠覆了《圣经》的原型意象,折射出文本和小说作者矛盾的宗教观.矛盾的原因在于文本中蕴涵了浓厚的女性意识及个体本位主义价值观,这种女性意识与"神学"密切相连,进而造成了文本复杂的圣经情结.《简·爱》是"女性主义神学"的艺术化展现.  相似文献   

11.
《藻海无边》续写了《简·爱》中被幽禁在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的故事。本文试图通过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文本视域,对《藻海无边》中女性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予以阐释,指出小说中女性的命运与土地的命运具有"复杂的关系",透视男性的行为模式如何影响父权体制下女性与自然同被宰制的命运。生态女性主义批评为解读该小说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随着19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极大发展,逐步具有独立地位的女性开始寻求自己与男性地位的平等。同时,由于对工业化生产所带来的城市喧嚣生活的厌倦,许多女性开始回归自然,并渴望从中找到心灵的慰藉。这种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也开始渗透到女性小说之中。本文通过对19世纪的三部杰出英国女性小说:《亚当·比德》、《简·爱》和《呼啸山庄》进行分析,试图解读其中所流露出的处于萌芽期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阐释其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简·爱》和《飘》两部作品分别塑造了两个出身平凡中却具有独特思想的女性---简·爱和思嘉·奥哈拉。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所著的《简·爱》和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所著的《飘》都称得上是描写旧时代女性中最经典的著作,这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都表现出了敢于对抗时代、追求自由和平等权利等鲜明的人物特征。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都受到了旧时代社会压制,但最终通过行动收获到了真爱和地位。  相似文献   

14.
《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女主角莎拉长久以来被标榜为女性主义的代表,但为人们所忽视的是,莎拉抗争的原因、方式及最终得到的自由都是与男性紧密相连的。莎拉看似是走在时代之前的独立女性,但她并没有能够摆脱父权主义的影响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解放和自由。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于《早春二月》中的陶兰进行了女性主义视角的解读。陶兰不仅是一位有计划、有方法、勇于追求爱情的新女性,更加具有追求女性解放、女性独立的意识,从而成为“十七年电影”中少见的带有女性主义色彩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6.
运用第三世界女性主义理论分析《女勇士》中华裔美国女性同时遭受的种族压迫、性别压迫和阶级压迫,从而证明美国女性主义在分析华裔美国女性境遇时的偏颇,指出华裔美国女性在追求解放的过程中要同时反抗三重压迫。  相似文献   

17.
从女性主义立场解读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和张洁的《方舟》,可以更清晰地洞察两部作品对女性困境的深刻描述。这两部小说都显现出对话语权的争夺与否定自身价值的意识交融;天使角色的回归和女性的“中性化”状态是女性生存状态异化的两种不同方式;爱丁庄园与方舟则表现出重建女性世界的渴望。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以主人公简.爱的女性主体反抗男性权威的女性个人叙述声音而成为女性主义批评的经典文本,文本以简·爱的个人叙事建构了中心化的女性话语空间,但与之相对的是简.爱边缘化的日常生活空间,使文本展示出逆向延伸的空间特征,结合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和福柯的话语理论探讨这一空间特征,这是夏洛蒂对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空间问题的思考,同时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19.
从女性主义视角,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的《改变》中的女性人物进行分析,揭示文本中两个女性人物在父权制社会中,如何通过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实现自我价值,成为追求经济独立、精神解放以及家庭和谐的新女性。  相似文献   

20.
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是20世纪女性主义文学的重要作品,其中塑造的两个女性人物思嘉和媚兰是米切尔女性主义思想和传统女性价值观念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妥协的具体表现。本文试图通过对米切尔女性主义思想成因的分析,透过作品中两个女性人物思嘉和媚兰,阐释20世纪女性主义思想的困惑,并探讨女性解放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