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诗歌翻译对白话新诗的草创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胡适与朱湘作为这一时期诗歌翻译的领军人物,他们在诗歌翻译目的、译诗题材选择以及译诗语言与诗体采用等方面存在着不同.他们通过译诗分别为中国白话新诗的草创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胡适、蔡元培在新文化运动期间 ,都崇信科学 ,相信科学万能 ,注重吸收和宣传西方科学 ,主张欧化 ,以促进中国文化的科学化。但他们对科学内涵、科学范围及科学在未来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功能的阐释却各不相同 ,从而为中国科学思想和科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的同时也显现出一定的理论缺陷。  相似文献   

3.
4.
由于政治主张相悖,陈独秀、胡适分道扬镳,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们之间的友谊。陈独秀一生遭绑架1次,4次被捕。遭绑架那时他与胡适还不相识。后来的4次被捕,胡适均不遗余力地积极营救他。  相似文献   

5.
胡适的文学革命纲领深受其翻译实践和世界文学观的影响,同时,其文学革命宣言也为现代翻译指明了方向.胡适主张翻译"欧西名著"为新文学创作树立典范,以白话翻译代替文言翻译以利于向国人进行文学启蒙,主张自由流畅、严谨有度的直译以达到对原文的忠实.胡适的文学革命观、翻译思想与策略,无疑是建构现代翻译规范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6.
7.
胡适对五四背景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五四不是一件孤立的事,他将五四定性为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对其意义给予充分肯定。胡适认为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各自独立存在,又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他对两者关系的评说与分析非常独特,意识到五四对促进新文化运动具有永久的历史意义,同时又从其本人固有的文艺复兴观点出发,将五四运动视作整个文化运动中一项历史性的政治干扰。胡适对五四的思考与论说为我们理解五四提供了一重不可或缺的“面相”与“方向”。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和胡适都是近代中国的思想和文化大家.在政治、文化剧烈变化的时代,二人通过办报刊、著述、讲学对中国的舆论界、学术界和政界构成了重要影响.但二人对大众传播及文化传承中许多基本问题的看法与主张又有着明显区别,呈现出一个继承与超越的轨迹.对梁、胡二人传播思想的比较分析会给今天中国的新闻和文化传播实践及理论建构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和胡适都是近代中国的思想和文化大家。在政治、文化剧烈变化的时代,二人通过办报刊、著述、讲学对中国的舆论界、学术界和政界构成了重要影响。但二人对大众传播及文化传承中许多基本问题的看法与主张又有着明显区别,呈现出一个继承与超越的轨迹。时梁、胡二人传播思想的比较分析会给今天中国的新闻和文化传播实践及理论建构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1920年9月"新青年社"的正式成立,是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阵营内部主要编辑之间、编辑者与出版者之间双重分裂的产物。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收藏的13封"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对于认知这种分裂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在这批书信中,有一封信的作者和另一封信的时间,学界目前的认定尚存在错误,应予纠正。1932年陈独秀致胡适一信,内涵特别丰富,有助于认知托派领袖陈独秀与胡适、李季之间的复杂关系及相关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的传奇人生,充满对立、紧张和颠覆.他一生言论的核心,即在帝制改共和这一根本转变之下,"国"与"民"的关系需要釐清和重构,在此基础上建设一个现代国家.他因发出了时代的声音而引起瞩目,又因关注趋新青年这一社会变迁的新兴群体而赢得了大量追随者,更因倡导从国家向国民、从政治到文化的转向而起到开风气的作用,很快形成全国性的影响,与胡适一起取代康有为和梁启超,成为代表时代的标志性人物.而读书人的责任感,又使他从不谈政治到谈政治,最终走向直接诉诸行动的政治革命,并长期以政治人物自期.但实际政治运作并非其强项,在孤寂落寞的晚年,他终于回归了文章士的行列.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变幻莫测。陈独秀的心态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因时势动荡主要经历了三个变化,即从悲观、消极主义到积极、乐观心态,再到激进主义。借助现有的资料,如他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创作的诗词、书信等作品,可以考察到在此期间他的心态转变,有助于从不同的视角对陈独秀的思想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们对胡适的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少有论及。事实上,胡适第一个明确宣布文言翻译的失败,开创白话文翻译的新路,为后来者确立了原初的范型。他注重翻译文学的文化意义和思想意义,有力地配合了“五四”思想启蒙运动。他对文学青年和译界同仁翻译实践的热情鼓励和支持,对中国现代翻译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中国现代译坛上,胡适是不应该被遗忘的人物。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的王光祈是中国现代音乐学开创者之一,也是一位著名社会活动家和爱国翻译家。他旅德期间向国内译介了多种西方文化书籍,精心选译了《近世中国外交史料》和《国防丛书》等系列书籍,帮助国人了解相关时局真相以及做好抗日救亡的战略战术准备。他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对后世译者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新闻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新闻史上的著名报人、政论家,胡适有着比较丰富的新闻思想,新闻伦理思想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新闻伦理思想的核心是:报刊或报人应该容忍,应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和独立精神.容忍主要指容纳异议,胡适对社会责任意识的呼唤体现在他强调报刊或报人应调查和研究社会问题,他认为独立精神需要”独立的政论家”及其”言论事业”来落实.  相似文献   

16.
胡适的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在现代中国翻译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将中国现代翻译事业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时代。他宣布文言翻译的失败,开创了白话文翻译的新路,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作用。他特别注重翻译文学的文化意义和思想意义,有力地配合了"五四"思想解放运动。他对现代翻译事业的不懈支持和有力推动,值得人们永远记取。  相似文献   

17.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领导的白话文运动是对清末的白话文运动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革命的意义,既是语言文字学的革命,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又是文学的革命,以白话文学取代旧文学。推广白话文主要途径是学校教育。胡适在这一方做了大量工作,对中小学国文教育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方案。胡适推广白话文不仅直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发展,对整个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全民族文化水平提高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学术文化视角综论胡适,确认他属于20世纪中国“卡里斯玛”型的文化人物。他的一生可分为三个阶段:早年(1891-1917)是其学业的准备阶段,前期(1917-1937)胡适在文学革命和个性解放运动中引领时代潮流,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发表《中国哲学史大纲》,从事中国古典小说考证,为中国现代学术提供典范。二三十年代,胡适在“整理国故”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后期(1937-1962)胡适的学术重点放在《水经注》考证,其影响力远不如从前。他对民主、科学的不懈追求,他对学术独立的坚定信念,为建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提供了新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9.
现代中国新诗的诞生,宣布了一个崭新文学门类的开端,但裹抉在文化转型时代的新诗体式,其意义本身就因“文学革命”、“诗学传统”、“语言使用”、“思想启蒙”等词语而超乎于文学的范畴。有鉴于此,笔者尝试以探讨新诗的诞生与政治文化之间的平行关系,作为研讨的逻辑起点,结合历史背景特别是新诗首位实践者胡适的理论和实践,具体解析白话的使用、新诗的形式、写作的权利、写作的内容共4方面内容,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在一个立体的研讨中,揭示新诗丰富的历史意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文化传播的角度 ,就佛经翻译对传播佛教文化及其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进行研究 ,认为它顺应文化交流的需要 ,通过组织形式、方法、技巧等的调整 ,扩大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这表明成功的翻译就是一次成功的文化传播 ,并且昭示出翻译的终极价值在于促进外来文化的内化和推动译入语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