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维·洛奇是学院派作家之一.校园小说特别关注的人物就是知识分子.<小世界>中洛奇通过对知识分子这一群体人物的形象刻画,嘲讽了西方学术界,甚至是整个西方社会.  相似文献   

2.
文史牵手情理兼顾──评曹尧德的传记小说骆承烈继《孔子传》(与人合作)、《孟子传》之后,曹尧德同志又创作了《孙武子传》,这是令人欣喜和值得祝贺的。为名人修史立传并非易事,把他们的经历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最易招致非议,起码担忧将名人形象诗意化或漫画化。倘...  相似文献   

3.
《新天地》2008,(7)
真实展现武林英雄李尧臣传奇经历的长篇传记小说《最后的镖王——武林泰斗李尧臣传》,最近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使李尧臣这个名字再度被人们提起。李尧臣终生倡导武术,他是1936年柏林奥运会中国代表团重要支持者之一,其弟子郝明为  相似文献   

4.
英国当代著名天主教小说家戴维·洛奇在天主教小说中表现了强烈的喜剧色彩,这种喜剧特征与洛奇推崇的前辈天主教作家伊夫林·沃的创作既有明显的亲缘关系,也显现出独特性。二者一为黑色幽默风格下蕴藏着荒诞感,一为诙谐幽默的笔触下融汇的狂欢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作者零星资料的研究,论证作者高濂是个站在时代潮流前列的、有着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认为陈妙常故事经历了笔记《古今女史》——杂剧《张于湖误宿女真观》——小说《张于湖宿女贞观》——传奇《玉簪记》的演变过程,高濂把这一故事题材的创作推向了高峰。并考证出《玉簪记》写成于嘉靖末或隆庆间,纠正了传统的“万历说”。文章还介绍了《玉簪记》的各种版本,为深入研究该剧提供了资料线索。  相似文献   

6.
《小世界》是英国当代小说家戴维·洛奇的"校园三部曲"之一,其小说根植于现实主义文学传统,采用新批评方法、结构主义观点以及巴赫金诗学观进行创作,在深入挖掘学院小说中体现的文学危机、文学理论危机和高等教育危机同时,凸显了作品对话性、复调性的艺术原则。小说在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技巧呈现出"去中心"或"拼凑模仿性"等狂欢化的艺术形式,鲜明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1991到1992年期间,洛奇在《星期日独立报》上发表了50篇短文,并于1992年结集出版,取名为《小说的艺术》(The Art of Fiction)。本文试图通过对《小说的艺术》的解读,来了解英国批评家戴维·洛奇分析小说文本时所采用的批评方法,并探讨文学史知识对文学创作的潜在影响,以及批评理论与创作实践的关系等问题,以欣赏这部独特的小说诗学。  相似文献   

8.
作为戴维·洛奇"校园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好工作》打开了《换位》和《小世界》中所构建的学界大门,不再局限于从"小世界"来揭露学术界的众生相。小说内容在学院和工厂之间平行展开,以"工业年影子计划"为契机,小说主人公罗玢从熟悉的学院环境进入陌生的社会环境,从理论研究转入实践体验,在此过程中不断经受现实的冲击,并对学院生活产生质疑。通过校园内外的交流与对话,洛奇揭示了学者在理论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他试图打破学者与世界、作品与读者之间的界限,从而为学院派小说创作寻找新的源泉和动力。  相似文献   

9.
路工先生关于《清夜钟》作者为陆云龙的判断存在多处疏漏,确凿的四条证据证明陆云龙并非《清夜钟》作者,从《型世言》、《清夜钟》、《魏忠贤小说斥奸书》三书中共同存在的吴语方言,只能推测出他是江浙文人。  相似文献   

10.
《小世界》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和文学评论家戴维.洛奇颇具影响的小说,描绘了当代学术圈里发生的故事,笔锋犀利而不失诙谐。在小说中,洛奇利用自己渊博的文学理论知识建构了多层主题,包括学术主题、罗曼司主题和朝圣主题。从社会背景、历史因素及作家个人的特点等方面分析小说中的多重主题,旨在呈现小说多重主题赋予作品的持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戴维·洛奇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英国小说家兼文学批评家,《大英博物馆在倒塌》是他的早期小说作品。这部小说讲述了天主教徒、学者亚当·爱坡比一天之内的奇遇和奇思妙想,表现了严格遵循教规的天主教徒婚姻生活中的种种荒诞、学者学术生活的无奈与尴尬,凸显了人的情欲和道德、自由意志与权威之间永恒的冲突。小说情节与《圣经》中伊甸园的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伊甸园的故事不仅是讲人的堕落,还有语言的退化。从伊甸园原型的角度解读这部小说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说宗教及文学两大主题。  相似文献   

12.
《大英博物馆在倒塌》是英国著名学者、小说家兼评论家戴维·洛奇的天主教小说之一。小说中运用了各种聚焦手法,通过讲述主人公亚当·埃普比一天的经历,深刻揭示了处于天主教教义压抑之下的现代小人物的心理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3.
戴维&#183;洛奇是学院派作家之一。校园小说特别关注的人物就是知识分子。《小世界》中洛奇通过对知识分子这一群体人物的形象刻画,嘲讽了西方学术界,甚至是整个西方社会。  相似文献   

14.
兴安(《脸》的编者):我经常与丁天谈小说,我发现他的小说总与兄有关,且经常设置一些扑朔迷离的悬念,尤其是《幼儿园》和《你想穿红马甲吗》,前者结尾小男孩的意外死亡,那个细节场景至今让我毛骨悚然,而后者简直就是一篇非常精彩的恐怖小说了。丁天(《脸》的作者):兴安一直认  相似文献   

15.
戴维·洛奇的"校园三部曲"《换位》、《小世界》和《美好的工作》是当代英国小说中的一支奇葩,为中国读者熟悉和喜爱,也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就"三部曲"的国内译介和研究现状作以梳理,分析归纳了研究中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史籍一贯保持作者传记批评的传统,从而形成中国文学作者批评的重要构成部分。作者传记批评发端于司马迁的《史记》。其中《屈原列传》和《太史公自序》通过立传和自传方式对作者创作构思、指导思想、文学观以及生平简介、道德思想进行记叙和评论,不仅为文学、文学家树碑立传,具有历史流传的意义,而且有利于欣赏与批评,形成了史籍中的作者传记批评传统,推动了中国文学的作者批评模式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小世界》是洛奇校园三部曲中最为成功的一部。它像一个文本的万花筒,融合了各种斑斓的色彩,既是一部理论与创作相融合的理论化小说;又是一部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特点于一体的新现实主义小说;同时还体现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融合。洛奇的创作实践为在十字路口徘徊的当代小说家指出了一条继承、融合、超越之路。  相似文献   

18.
“作者死亡”观从19世纪开始萌芽,到20世纪60年代发展到顶峰,其反文学传统的革新精神引发了西方学界对作者之死与作者建构的激烈争论.面对讨论的热潮,作家多丽丝·莱辛在其1962年创作的小说《金色笔记》中更是雄心勃勃地让“作者死亡”,大胆地分析了小说中作者主体“退隐”下的多种叙述策略,即以主体批判、话语分析、形式实验的方式对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微妙复杂的关系进行了多方面的文本实践,以此探究了当今文学中作者与读者的身份与角色的转变意义.其开放性的观点与之后的后结构主义学家巴尔特、德里达、福柯的“作者死亡”论点都有着奇妙的暗合,具有一定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哈代在《还乡》中塑造了反叛的女主人公形象,体现了他的女性观中鲜明的女性主义意识,但是由于哈代无法摆脱父权意识的影响,致使他的女性角色最终无法避免悲剧的命运,揭示出作者的悲剧性女性观及小说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根源。  相似文献   

20.
英国当代著名作家戴维.洛奇集文论家与小说家于一身,在其重要作品《小世界》中,用后现代主义元小说叙事建构了一个后现代主义浪漫传奇文本。小说文本由"谈这部小说如何成为小说的小说"和"类文本元小说"构成,使关于传统人文批评、解构主义、读者接受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文学本体论等的批评理论探讨转变成小说叙事艺术。同时,作者使用互文手法将高雅的专业知识阐释与表现当代学术界荒诞景观的通俗故事情节并置,讽刺性地质疑文学研究的目的和公共学术批评机构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