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邢福义先生的专著《汉语复句研究》,集中了作者20余年复句研究的丰硕成果。这些成果丰富了汉语语法研究,显示了复句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展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复句研究思路和方法,更启示我们:复句研究天地宽,复句研究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2.
加强汉语复句信息处理研究对中文信息处理具有重要意义.为适应时代信息科技的发晨,必须大力推动汉语复句机器应用层面的研究.介绍汉语复句信息工程的概况及其进展,将复句信息处理研究成果总结为汉语复句知识建模、复句关系标记识别、非分句识别、复句句法语义关系判定、复句知识库建设等五方面,并将这些研究成果条理化,结合已有成果的研究视角、关注焦点分析复句信息处理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汉语复句信息处理研究的未来走向主要是加强汉语复句研究“两栖学者”联合攻关势态,加强汉语复句语义识别研究以及加强复句知识库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3.
近20年的单复句研究,一方面继承了50年代单复句大讨论的余绪,经过讨论,人们普遍承认了汉语句子有单复之分的事实,并在单复句的划分标准上逐渐达成了一些共识;另一方面,人们又展开了对具体复句的研究,还试图引进新的理论、运用新的方法进行分析,开辟了汉语复句研究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4.
复句问题是现代汉语语法学里很值得研究的课题.虽然以汉语语法研究脉络这一大背景来标控或完全支配复句研究的轨迹是目前较多学者支持的一种研究思路,但客观地说并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5.
一个世纪以来,汉语学界主要对转折复句的界定、分类、逻辑语义、标记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形成了一些共识;近二十年来又引进新的理论、运用新的方法进行分析,把汉语转折复句的研究引向纵深和成熟。  相似文献   

6.
汉语复句研究在"十五"至今的七年时间里有了很大的进展,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果,具体表现在复句理论研究、复句分类研究、复句关联标记研究、复句句式的语义-语用研究、复句的信息处理研究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既有并列复句的研究太粗糙,单纯依据形式标记的分类并不能反映出汉语并列复句丰富的面貌,需要从功能的视角对并列复句进行重新的界定。在以功能为主,参考语义、韵律和形式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标准下,汉语并列复句内部可区分为七个次类:列举型、顺同型、近类型、分述型、对举型、连锁型、回环型。这些类型是基于汉语真实小说文本的句子归纳、梳理得到的,不但深化了对并列复句的认识,而且拓展了并列复句系统,将为语言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汉语单复句的边界是模糊的。运用二元对立思维方式,以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界定单复句是不可取的;运用非二元对立的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区分汉语单复句是可取的。汉语言结构中象似原则与经济原则的竞争是形成汉语大量非典型单复句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9.
无论就汉语语法的研究还是学习来讲 ,复句都是一块骨头 ,但复句不能取消 ;复句具有意义的逻辑性、结构的独立性、语调的统摄性等特点 ,我们可以通过成分划定法、关联词语参照法等来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递进复句研究回眸与范畴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递进复句的研究入手 ,将百余年来有关汉语递进复句的研究进行归纳、整理 ,把递进复句研究分为草创、探索、描写、开拓四个时期 ,总结出各个时期研究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范畴化的角度重新审视汉语 ,把汉语的构词、短语结构、小句、句群甚至篇章等都纳入了递进范畴 ,从而更好地对递进范畴内部进行全面的观察、描写、分析和解释。另外在母语与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也能更好地帮助学习者从整体上习得把握汉语“一层进一层”的表述与理解 ,提高语言习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比较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 ,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反映到语言表达中就出现了比较句式。本文就从逻辑划分等级比较的五种关系出发 ,就它们在英语和汉语中的表现形式作一比较 ,揭示英汉等级比较句式存在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姚双云所著《复句关系标记的搭配研究》主要谈了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浓厚的理论色彩,二是自觉的整体意识,三是鲜明的个案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六部有代表性的现代汉语小说进行穷尽的复句分析,可以确立十种新型复句,由此拓展了既有的复句系统,进而深入挖掘了复句之间的分别关系、交叠关系和衍生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聊斋俚曲中的几个特殊疑问副词进行了探讨:一是认为疑问副词"难道"、"每哩"、"没哩"不表示反诘,而是表示测度,并考察了其历史渊源;二是对"可VP(么)"句式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可"具有测度、反诘、强调等三种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5.
回顾从认知的角度对汉语句子顺序的研究.介绍了鲁川先生对汉语句子顺序的研究成果,但他对"预计"理论尚未展开充分的讨论.我们引入"预计度"使汉语句子顺序的规律可在"预计度"理论中得到统一的解释.并阐发了"预计度"在汉语语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表示“两人或两人以上合力举物”义,现代普通话用“抬”,方言中还有“扛”和“舁”,历史上这些词之间存在着竞争替换关系.从东汉起“舁”一直是通语中的主导词,直到明代被“抬”所取代;与“舁”基本同期出现的“扛”,历史上很可能是一个南方方言词,元以来也曾北上过,只是清以后逐渐从北方撤出;“抬”始见于唐代,明代以后逐渐成为新的通语主导词,“抬”很可能起源于江淮官话,然后往北往南扩散  相似文献   

17.
《晏子春秋》中有三种被动句式:“于”字式、“见”字式、“为”字式,句式较为齐全,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战国时期被动句的使用情况:“于”字式自从在西周金文中产生以来,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见”字式迅速发展直追“于”字式;“为”字式辉煌过后开始衰落,“为……所……”式开始萌芽;没有出现“被”字被动句,“被”全部作动词用。  相似文献   

18.
论让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让步的特征可概括为:1.从语义层面看,让步隐含预期"如果非p,很可能q",非p和q之间存在顺关联,p和q之间存在逆关联,让步就是从顺关联退步到逆关联。2.从语用层面看,让步句是对预期"如果非p,很可能q"的修正。  相似文献   

19.
二程语录中的被动句和被字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程语录中 ,被动句的表现形式有“於”字式、“见”字式、“为”字式及“被”字式等 ,本文通过穷尽搜索和调查 ,探究了二程语录汉语被动句发展的各个层面。同时 ,也探讨了“被”字句不表示被动而表示原因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福建惠安方言有两种特殊兼语句,一种是普通话以两个表述与之相对应的兼语句,一种是普通话以“把”字句或动补宾旬与之相对应的兼语句。从句法、语义、语用方面考察了这两种兼语句的内部各个成分及其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