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当代政治哲学出现了所谓从分配政治向承认政治、平等政治向差异政治的范式转向。如何因应这种变化,社会批判理论内部出现了不同的选择。霍耐特把它理解为当代社会斗争的正确反映,并在此基础上对社会批判理论进行了重构。南希.弗蕾泽则认为,它在一定意义上是社会主义运动受挫后的理论退却,并提出了以“公平参与”规范为基础的既包括承认要求也包括分配要求的“复合正义论”。关注这场争论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的最新动向,同时对深化马克思主义的规范基础研究都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政治现代性是围绕现代性的两大根基(主体性与理性)的展开而获得的政治旨趣,是理性在政治领域得以实现的结果.通过对政治现代性的主体性维度、现代制度维度以及现代价值三个维度的分析得出,回归人的主体性、构建科学的现代制度,倡导多元现代价值理念,使人在政治生活中的价值真正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扩大女性政治参与是衡量性别平等的重要尺度.但是维护女性权益并不仅仅意味着要求两性在政治参与中具有同等的代表数量或是要求女性居于领导席位,女性群体内部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差异促使我们不能够将女性简单看做同一的身份群体.在女性群体内部,因为经济不平等造成的阶级阶层划分,因为错误承认造成的非主流群体和个人的从属性社会地位,共同形成了女性政治参与过程中的非制度性障碍.对女性权益的维护要求建立多元的公共领域,积极保障不同阶级阶层和社会地位的女性可以进行广泛的公共参与并无障碍地表达自己真实的声音. 相似文献
5.
随着以阿克塞尔·霍耐特为代表的承认理论日益引领当代西方左派激进政治的新发展,对于承认理论溯源式的探索也逐渐展开,特别是有关马克思承认理论的探讨开始引起学界的关注.选择重温和反思马克思的解放政治及其承认叙事,不仅能够让我们认清当代左派激进政治的再激进化实质上是一种“伪激进”,是对马克思解放政治本意的撤离,而且也能够给与我们反省自身和继续解放征程的勇气与力量. 相似文献
6.
如何包容文化差异,寻求共同价值,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是所有多民族国家在推进政治认同时必须面对的问题。查尔斯·泰勒立足于加拿大的政治实践,敏感于认同与承认的关系,剖析了平等承认的政治的两条进路及其政治认同危机,进而在完整刻画自我认同的基础上,回答了"国家是为了什么/为了谁"的问题,确立了他独特的政治认同理论:一方面,国家被视为一种集体能动性,其成员把它认同为自由得以辩护和实现、共同的文化认同及共同善得以表达的地方;另一方面,与之相应,成员既达成自由共识(国家容许"第一层次的多样性"),又以多元的归属方式获得政治身份(国家容许"第二层次或深度的多样性")——或直接作为个人权利的载体或作为民族共同体的成员而成为加拿大人。泰勒的政治认同理论为我国广泛凝聚共识,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赵跃先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23(7):79-82
理念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先导和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的三个维度是:以"人文关怀"为主导的心理维度、以"重塑信仰"为支撑的价值维度及以"敬畏之心"为底线的伦理维度。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指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创新。 相似文献
8.
政治参与是现代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普遍而平等的政治参与既是现代国家追求的理想,也是各国法律规定的公民应该充分享有的基本社会权利。然而,形式上的平等与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构成了现代民主政治的一大困惑。从政治资源的构成、资源分配不均匀的原因及趋向、各资源因素对政治参与的影响及互动关系的分析,说明政治资源分配和运用方面的差异是造成政治参与不平等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冯波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3):17-28
承认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规范性政治哲学的当代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马克思对阶级利益与经济基础的强调,一般认为马克思哲学与承认理论是相对立的。通过梳理“主奴辩证法”与异化劳动,交换价值与承认关系的物象化,以及阶级斗争与“为承认而斗争”之间的关联,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承认是马克思劳动异化批判与交往异化(即物化)批判的规范性标准;马克思通过坚持无产阶级的利益,坚持以阶级斗争的方式来解决异化或物化问题,这是由于现代社会建立在“物的依赖”基础上,承认就必然表现为生产资料占有、物质利益分配等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黑格尔承认理论的四副面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福生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47(4):99-105
承认问题是当代政治哲学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其中很多人都把它追溯到黑格尔。因此,阐明黑格尔的承认理论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黑格尔的承认理论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和异质的。它有四副面孔:早期神学著作中的爱的承认关系是非历史的;耶拿手稿描述了社会伦理发展中的家庭的情感承认关系、法律的形式承认关系和国家的实质承认关系;《法哲学原理》中的相应论述与此有着很多一致之处,但在家庭的职能和市民社会的产生等问题上存在着重大差异;《精神现象学》则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承认奠基于生死斗争的政治,从而暗示了一种激进的革命立场。 相似文献
12.
南茜.弗雷泽(Nancy Fraser)的正义观重拾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中的平等主义思想,并将反常规正义论的规范性力量定位在预设的参与平等原则之上。与阿克塞尔.霍耐特(Axel Honneth)发扬了黑格尔的承认理论,以图实现社会文化、道德冲突语境下批判理论的承认理论转向不同,弗雷泽从全球化最新视域审视正义之尺的刻度,从再分配、承认、政治代表权等多重维度透视当下正义的实质、主体以及路径选择,最终努力实现一种批判—民主的正义建构模式。作为女性主义和批判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南茜.弗雷泽的正义观为我们透视当下全球化背景下正义问题的诉求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3.
14.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而政治参与正是公民的民主权利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政治参与经过了政治动员参与模式、“大民主”和全民参与模式、经济改革时期的组织参与模式和深化改革时期的社会参与模式这四次发展演变。分析研究各个时期各种参与模式的特点,对于我国现代政治参与模式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平等理想是政治哲学中重要的价值标准.平等价值追求的核心问题是"对什么方面平等".通过对平等概念相同性与公正性含义的解析,论证了平等与不平等之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以此为起点,从政治哲学维度对平等进行了分类,并采取了对待平等的两个不同原则. 相似文献
16.
论新时期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参与的扩大是现代社会区别于传统社会的标志之一.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扩大能够促进政治稳定.在我国现阶段,公民的政治参与较以前有很大提高,但由于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的种种因素,公民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对公民政治参与的特点、成因及其推进和完善作较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改革"在党的政治话语中作为标志性政治符号,是党书写中国新现代性发展道路的实践经验与价值取向.改革话语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概念成功实现了对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突破,引领党和人民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对改革开放初期党的话语转型与变迁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为构建新时代党的政治... 相似文献
18.
政治资源是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达尔经常使用的一个分析变量。在政治分析中,达尔以政治资源范畴作为一个重要的观测点,分析并提出民主构建、政治参与的基础,形成了别具风格的政治资源理论。总的来讲,达尔的研究主要以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当代美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为蓝本,这有助于中国学者从政治资源的角度思考社会阶层关系。达尔的研究表明:政治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衡和两极分化往往是诱发政治冲突和政治动荡的重要因素。这也提醒我们,在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政治资源的优化配置,警惕由于政治资源分配严重不均所引起的社会阶层冲突和政治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政治参与是指政治主体对政治过程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政治参与发生在什么领域?依据什么来规定政治参与的程度呢?体现政治伦理精神和生态伦理价值的政治参与应该发生在由公共领域、私人领域和自在世界所构成的广袤领域中.而政治参与作为一种集体意志和行为的集合,其所及应该是所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事件或行为,我们可以根据这种影响力即外部性来规定公共领域、私人领域和自在世界的参与程度. 相似文献
20.
民主本质上具有社会主义的属性,有助于缓解不平等.结果正义是衡量民主发展水平和性质的重要尺度.民主制度之所以有助于推进再分配,消解不平等,其制度机理在于竞争、参与和选择机制、舆论、监督和问责机制与商谈、博弈和抗争机制.要实现社会正义,推动社会公平,改善不平等的分配格局,必须发展和提升民主,促进公民权利的充分保障与拓展,建构合理的再分配制度与程序,强化民主机制的多样化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