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琼州学院学报》2019,(1):32-36
2000年以来抗战题材电视剧总体呈现"低—高—低—高—低"发展态势,有两个产播高峰,前者以侧面剧为主,后者以正面剧为主。对国民党部分部队正面抗日进行肯定。电视剧类型程式化、脸谱化、娱乐化。抗战胜利纪念年、钓鱼岛主权争议等,是抗战题材电视剧增减变化的诱因;台海局势的改善及国家领导人公开场合对国共在抗日战场正面、敌后作用的客观定位,是抗战题材电视剧题材转向的外因。制作方追求利益至上是抗战题材电视剧产播高峰的内因;迎合部分观众娱乐游戏心理,消费历史是抗战题材电视剧产播起伏的变因。解决抗战剧产播弊端需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宏观调控和正确引导,编导、演员提升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担当,电视受众需提高审美意识,需多方搭建精英话语权平台。  相似文献   

2.
电视剧艺术的真正魅力和娱乐的快感均来自有别于日常生活状态的疏离感,陌生化的叙事视角和叙事方式的陌生化是中国历史电视剧经常采用的艺术手法,叙事视角的多元化使历史题材电视剧充满了陌生化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热播的东北题材电视剧中,比较有影响的是农村题材电视剧和历史题材电视剧。相对于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来说,东北历史题材电视剧有着更为丰富、更为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在对题材和人物群像的把握上,更具有历史的质感和文化穿透力。文章从地域孕育的东北人的性格、东北的绿林文化、电视剧的题材三个方面,论述了东北历史题材电视剧所蕴含的地域文化和成因。  相似文献   

4.
林凌 《社会科学》2008,(5):137-143
在军旅电视剧极度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深深的价值取向隐忧和审美隐忧.这些电视剧充其量是商业包装下的文化泡沫,充满了对军人、战争及其军旅文化的误读.放大军旅生活中的娱乐元素,娱乐军队历史,娱乐军人情感.制造了一顿大众文化盛宴.过分渲染和肯定军人的农民意识,把现代军人的精神臣服性当作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军人天职加以肯定,通过强调爱情生活中对女性的征服及其强势地位,满足潜意识里的皇权欲望.走出军旅电视剧创作疲态,要防止军旅电视剧自我模仿、自我克隆,防止军旅电视剧的粗俗和庸俗.  相似文献   

5.
我们此次所做的调查中专门设计了一道题目调查民众对“革命题材影视剧将‘抗日’与‘武侠’合一,采用腾云驾雾观察敌情的表现方式”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违背了历史事实和现实主义精神,对观众认识历史产生了不好的影响的比率最高为48.80%;次高的是选择武侠题材很新颖,但过于夸张,应该合理调整使武侠和抗日能更好的结合,为22.89%;选择极强的个人实力能让人热血沸腾,打鬼子更爽快的最少为6.63%。可见,绝大多数人对这种描写方式是不认同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以浓郁的史诗品格,为本民族树立起时代艺术的纪念碑。它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为叙事的主导视角,于宏大叙事中塑造了民族史诗英雄群像,它所蕴含的悲剧意识、崇高格调,达到了历史和审美的双重超越,显示出高超的审美品位和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抗战的胜利,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胜利。在抗日战争中,新疆400万各族人民也发扬了爱国救亡的革命精神,以实际行动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自己重大贡献。新疆抗日文化救亡运动就是中华民族抗日历史画卷中的光辉一页。它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倡导和组织下,以它革命的内容,清新的格调,活泼的形式,  相似文献   

8.
作为对审美意义和生存意义的揭示,“崇高”历来是一种重要的审美形态。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当代中国电视剧对崇高美的追求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崇高美的表现主要体现为悲剧性以及壮美式上。本文最后阐释了当代中国电视剧崇高美追求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
吴卫华 《云梦学刊》2006,27(5):40-43
历史意识对历史叙事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正是由于历史意识的匮乏而使得当下不少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走向了误区。长篇电视连续剧《屈原》的审美追求负载着强烈的历史意识,这既表现在电视剧的主题内涵与人们的生命状态、生命体验的高等契合,也反映在历史叙事的艺术形式追求和当代审美理想的一致性上。文本的话语精神彰显出了当代的价值判断、历史思维和审美意识,为历史剧创作留下了诸多的艺术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14年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中所展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和革命思想品格。文章宏观梳理了东北抗联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对东北抗联精神的历史地位及其时代价值进行了剖析。在当今时代,赓续传承东北抗联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银幕上出现了一批灿若星河的革命历史巨片,诸如《开天辟地》、《开国大典》、《大决战》、《毛泽东和他的儿子》、《毛泽东的故事》、《周恩来》、《百色起义》等。这种巨片的创作趋势,方兴未艾,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空前盛典。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在创作上的巨大突破,表现在对革命斗争中的领袖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上,编导者把思想和艺术的聚光点——崇高,做为影片的审美取向而孜孜以求。 崇高是美的基本范畴之一,是美的一种形态。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崇高是一种由人的审美感多种多样地反映出来的客观世界的审美属  相似文献   

12.
《东岳论丛》2016,(3):19-26
毛泽东精神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自觉学习内化马克思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而产生发展起来的。毛泽东精神的主要内容包括追求崇高、实事求是、唯物辩证、顽强奋斗、独立自主、无私奉献、勇于创造和以民为本等精神。毛泽东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时期以来,在现代戏创作中,反映革命历史题材的戏剧创作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江西的剧作家满怀创作激情,塑造了一批老一辈革命家真实而富于艺术感染力的舞台形象,创作了许多高质量的革命历史题材戏剧作品。所取得的成就是非常显著的,是多方面的,而多角度的题材视角,是革命历史题材戏剧创作叙事方式突破以往、走向丰富的最主要特征。面对过去一段时期形成的,在革命历史题材戏剧创作中存在的类型化、雷同化的模式,剧作家敢于创新,勇于探索,为突破革命历史题材戏剧创作模式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家国意识在维护家庭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伦理中心主义和家国同构观念。这一意识普遍而深刻地体现在当今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中,同时又被赋予了时代内容和精神。  相似文献   

15.
徐小凤 《船山学刊》2005,(4):162-163
一 毋庸置疑,在长篇小说中塑造革命人物和表现革命历史,它曾是半个多世纪以来红色文学的传统性、经典性内容.这是因为震撼世界的我国革命既深刻、复杂,又悲壮、英勇,具有属于全人类的崇高献身精神,集中体现一个伟大民族在痛苦的历史蜕变过程中所闪耀的巨大智慧和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品性,使得这场革命本身确实具有史诗般壮丽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16.
传神写照美学思想对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人物形象塑造深具影响,深受传统文化濡染与熏陶的电影编创者,在塑造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人物形象时,自觉吸收和借鉴传神写照的传统美学思想,并在创作中巧妙地加以移植和融凝,以开拓创新精神不断丰富着电影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技法.编创者采用突出人物个性特征、侧重细节刻画、正反角色对比、重神轻形等艺术创作方法细腻描写人物的容貌秉性、内心情感和精神风貌,彰显人物的气质神韵,在银幕上成功塑造出无数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神完气足的人物形象.传神写照美学思想在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中的艺术表现,大大增强了影片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从而造就了一大批脍炙人口、影响广泛而深远的红色经典.  相似文献   

17.
邵将  戴清 《东岳论丛》2022,(9):28-37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一批有机涵容主流文化与青年文化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共同绘就出回望红色历史、展现开天辟地建党伟业的荧屏交响曲。首先,新时代这批具有优良艺术品相的党史剧以更为青春化的革命主题聚焦和叙事剪裁突破了以往的创作藩篱,在多维全景视角与纵横交叠的互文体系中完成了对辉煌党史肌理与革命精神内蕴的集中诠释;其次,这些作品努力在轻说教、重情感的原创性叙述中实现革命史对青年观众而言的“保鲜”与“黏合”,体现为一种“史”之史实、“思”之史识、“诗”之诗情相互交叠的新史诗化美学风格;最后,这批优质剧集也积极适应时代融媒环境,力图以新的技术、艺术与传播表现手法为Z世代青年带来高沉浸感、强互动性、广传播力的视听审美体验。当然亦有少部分作品在青年亚文化的潜在影响下呈现出文化价值失度、艺术表达失范等创作偏颇,应予以特别重视与警惕。整体看该类型电视剧在赓续革命文化传统、培育当代青年的革命文化自信方面贡献了强有力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作为对审美意义和生存意义的揭示,“崇高”历来是一种重要的审美形态。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中国当代电视剧对崇高美的追求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崇高美的形式主要体现在悲剧性以及壮美式上。文章最后阐释了中国当代电视剧崇高美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发生于1937年至1945年间的抗日战争对所有中国人来说是一场无法忘记的民族战争。在抵抗侵略过程中,中国人民所表现出来的伟大的民族主义精神是人类历史上的宝贵财富,为后代树立了楷模。在战争期间作为一种对抗日活动的支持,民族音乐家创作了大批的抗日歌曲,以音乐的形式反映人们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意识,表现出鲜明的政治倾向和军事化特点。这些歌曲不仅以艺术的形式记录了伟大的革命事业,帮助人们记住革命的历史与传统,而且为日后的音乐创作和音乐生活提供了深刻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时下电视剧的“红色经典改编”为媚俗而褒渎名作、玷污了革命精神和革命伦理。撇此不论,经典作品的电视剧改编之道,应忠实于改编者对经典作品灵魂和精神的正确理解(这种理解是在科学的历史观、美学观指引下与时俱进的);忠实于电视剧创作独特的审美规律(所以必须成功实现原作的文学思维或电影思维向电视剧思维的转换);忠实于寻求原作在审美风格、审美个性上与改编者在审美风格、审美个性上的相通契合点(并在这契合点上进行审美再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