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7,(4):112-120
"大家"说是明代诗学的重要命题,而该命题始终是在杜诗学语境下,主要围绕三大问题展开:即杜甫是否为唐诗第一人;杜诗中的瑕疵是否影响到他的"大家"地位;作为"大家"的杜甫与"正宗"是什么关系。这三个问题的展开,主要突出了杜甫在各体诗中的成就、地位,其与盛唐诸家的比较及杜诗价值的论定,明代格调论诗学也在这过程中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深层次。明代"大家"说理论,除了"集大成"命题来自宋代,明人对它作了深细地开掘,还关涉到诗人才性、精神修养、生活面、艺术训练、文学传统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2.
傅绍良 《人文杂志》2008,(3):118-123
在唐代文学史上,陈子昂享有极高的声誉,被推为唐诗之祖,其文学理论和创作在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实,从时间上来说,陈子昂不是唐诗革新的开风气者,但他的理论倡导和创作示范却起到了他人不能起到的作用,这是确定其文学地位的重要原因.而陈子昂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又与其诤官身份和谏诤活动密切相关.所以,从根本上来说,陈子昂的文学成就的取得和文学地位确立,是一个谏官的价值在艺术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明代诗学以格调说为中心,对中国诗歌的美学结构和风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成就是巨大的。为理清格调说的理论内含,必须对其理论来源进行研究。本文对明代前期——格调说的形成期理论的衍变进行了分析,汰去旧说对《唐诗品汇》的误解,着重论述《唐音》的音律正变理论对于格调说的导引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变"论格调论是最为核心的理论命题,它决定着一个作家品第的高下优劣.杜诗"正变"一直是明清格调论关注的焦点,明代格调论从伸"正"诎"变"的视角出发,将杜甫置于"大家"之尴尬地位;清代格调论则从杜甫人格与诗格的多维标举中,圆满地解决了杜诗"正"与"变"的问题.杜诗"正变"具有重要的诗学要义,它体现了明清格调论不同的思维模式,反映了明清格调派唐诗观的发展演变和审美观念的时代变迁.  相似文献   

5.
清人朱鹤铃说:“古之作者篡绪造端,沧澜百变,而其中必有根柢焉……伯玉《感遇》三十八首,伯玉之根柢焉”。这个话是说得不错的。陈子昂的诗共有一百二十余首,《感遇》诗最具有代表性。它实践了陈子昂复古革新的理论,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对于研究者来说,《感遇》诗既是分析陈子昂思想、艺术的重要资料,又是探讨唐诗由寂寞的荒园变成群芳竞艳的诗苑的必读之篇。因此,自唐迄今,论涉《感遇》诗者,代不乏人,  相似文献   

6.
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先驱者,他不仅提出了现实主义的诗歌革新的主张,而且以自己的创作,特别是三十八首《感遇诗》,实践了自己的主张。理论是诗人匠心的概括,诗歌是诗人艺术的珍品,他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辟了道路,树立了榜样。且不说唐诗大家,如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深受其影响,就是一般名家,如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乃至同时代的沈佺期、宋之问,也受过他的沾溉。那么,陈子昂的美学思想有  相似文献   

7.
一、绪论(一)唐代诗歌1.唐代诗歌兴盛和繁荣的主要原因。2.唐诗发展的分期及各时期的基本概貌。(二)宋代诗歌1.宋诗的发展历程。2.宋诗的主要特征、成就及代表作家、重要流派与群体。(三)唐五代、两宋词1.词的兴起与发展、2.唐五代词的主要成就及重要词家。3.宋词的发展概貌、代表词人(词派)及其基本创作特征。二、唐代诗歌与唐五代词(一)初唐诗歌1.初唐诗歌的总体风貌。2.“四杰”、陈子昂对诗歌的革新(理论与实践)。3.律体诗的发展、形成及对唐诗的贡献(主要作家及其成就)。(二)盛唐诗歌1.山水田园诗人:①盛…  相似文献   

8.
清澹开宗派,五古居名家--张九龄诗歌影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九龄是盛唐前期承上启下、开一代新风的重要诗人.在初盛唐之际的诗歌革新中,他继陈子昂和张说之后,能以文坛宗主的身份和地位,继续倡导并弘扬汉魏风骨,力排齐梁颓风,恢复了"言志"、"缘情"和"比兴寄托"的优良传统,并以五古体式和<感遇>、<杂诗>等形式,昭示了"复古"的实绩,打开了盛唐局面.他还首创了盛唐清澹诗派,其作品的流播历代皆入名家序列.  相似文献   

9.
贺严 《文史哲》2007,(4):134-140
沈德潜一生于唐诗用力甚多,唐诗在其诗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沈德潜重视诗歌史的梳理,也特别注重各时代诗歌所具有的"诗教"之用。唐诗是他对诗歌史进行溯源辨流的起点,也是其考察诗道兴衰的关结点。通过对诗歌史源流正变的清理,沈德潜将唐诗在诗歌自然流变史中的地位和其在诗道兴衰史中的地位结合在了一起进行考察。在诗歌的自然流变中,唐诗虽然处于诗歌发展之流,但又是诗歌之盛;在"诗教"传统中,它又传承了诗教之正。因此,在沈德潜的诗学体系中,唐诗获得了崇高的诗史定位。  相似文献   

10.
王太阁 《中州学刊》2004,(4):124-126
关于唐代散文的发展道路,初唐时期,陈子昂主张复古,张说倡导创新,中唐古文运动将两条道路合二而一,把复古与创新融为一体,以复古为旗号,以创新为动力,在理论和创作上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我们应当重新审视自中唐时期开始流行的"唐文三变"说,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修正20世纪后期流行的"古文运动先驱"说,充分肯定张说在唐代散文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和对古文运动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董上德 《学术研究》2000,(2):115-117
刘逸生先生在 6 0年代初就以《唐诗小札》享誉学界和民间。这本具有开创意义的唐诗普及读本 ,以其深入浅出的语言、流畅优美的文笔、细致独到的分析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犹记得 ,笔者在 70年代初那“书荒”的年代 ,偶然从别人手里借得一册《唐诗小札》 ,书页已经变黄了 ,但拿起来就不忍释手 ;那时曾翻阅过一部名为《唐代诗歌》的专著 ,可是由于学历有限 ,不大能读懂。而刘先生的“小札” ,是真能让人读进去的。可以说 ,笔者接触唐诗 ,就是从“小札”开始的。继《唐诗小札》之后 ,刘先生于 80年代初出版了《宋词小札》。那时 ,笔者上了大学…  相似文献   

12.
黄坤尧 《学术研究》2012,(3):124-126
张九龄与陈子昂分创清澹之派与古雅之源,因此粤诗的开山是唐诗的一个高峰.但宋元以后,粤诗后继不振,名家亦少.胡应麟《诗薮》所谓岭南诗派,主要指以元末明初孙蒉为首的南园前五子;其后南园后五子于抗风轩设社,诗风相近,亦属岭南诗派.明清岭南诗风大振,近代岭南诗风更盛;但是,如果兼包古今,将整个粤诗都称为岭南诗派,泛指广东地域风格不一、情怀亦异的诗歌,可能过于庞杂.  相似文献   

13.
词风的转变与苏词的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如果可以比拟的话,苏轼对宋词发展所作的贡献,大概相当于陈子昂和李白两人对唐诗的贡献。胡寅在《酒边词序》中说: 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相似文献   

14.
元代罗宗信说:“世人共称唐诗、宋词、大元乐府,诚哉。”①这“大元乐府”就是人们常说的“元曲”。罗烈在《元曲、散曲的本义》中说:“大元乐府(元曲),以小令为主,不是套数,更非杂剧。”②羊春秋说:“要正名,要为散曲争得其固有的地位,使之无可争议的与唐诗...  相似文献   

15.
王世贞的核心诗变观一是"诗之变由古而近,则风气使之"。这里的"风气"不单指时代政治风气,还包含社会心理、民俗、艺术创作的价值取向等方面。首先反映在他的审美意识史和他对文学历史本质的认识上;其次反映在他对"习"和政治对诗歌影响的认识。虽然他不放弃"盛唐范式",但已经从整体风貌和审美特征视角关注四唐诗歌的变易。二是王世贞的诗变论体现在他细致的"辨体"功夫,以"辨体"发现"诗变",并将"诗变"归于"体"之变化。其格调论的特点,是以"意"渗透文本话语的整体,这一整体由材、辞、运笔、精神、意等五个要素组成;可见其从诗之"法"论诗歌变易,离不开主体与客体、内质与外形等方面;这使他能够在格调论的范围内引入变量,改正格调论的理论缺陷,使"格调"本身具有发展的内在机制。这些做法,后来在胡应麟、许学夷等人那里得到承续并发挥到极致。  相似文献   

16.
"唐无五言古诗而有其古诗,陈子昂以其古诗为古诗,弗取也",这是明代复古诗派的代表人物李攀龙的著名论断,论者往往据此认为唐代的"五言古诗"是不同于汉魏"五言古诗"的新诗体。并且认为李攀龙不选录陈子昂《感遇》诗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带有唐调,不能称之为"古诗"。笔者认为,这其实是对李攀龙的误解。李攀龙这个判断并不是从体裁上立论,而是就"风格"上说,唐代的五言古诗与汉魏的五言古诗在风格上有所不同;而陈子昂却把带有唐人风格的古诗等同于汉魏风格的古诗,这种说法是李攀龙不能接受的。通过对李攀龙这个判断的辨证,我们可以看到他在辨体的认识上向着更为细致的方向发展了。  相似文献   

17.
《文言》是《周易》"十翼"之一,在中国古代"易学"思想史和文章学史上均有重要地位。"文言"则是中国古代主流文化的主要书写方式,其功能始终与文化主体的身份认同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在不同历史语境中,"文言"都是言说主体身份的自我确证、自我建构的方式。对于周代贵族、先秦士人以及两汉以降的文人而言,"文言"分别具有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语气、基调和情态是功能语法中人际功能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运用功能语法的人际意义观对唐诗中人称代词"君"开展研究,发现:第二人称代词"君"存在多种语义潜势,在具体语篇中可用于彰显交际双方身份差异,也可以表达对交流对象的尊重和礼貌,是利于缩短双方心理距离,营造良好交流氛围的有效方式。敬称"君"实为古诗人偏好的实现人际意义的常用手法。  相似文献   

19.
"盛唐气象"是唐诗研究者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唐诗研究的重点.本文即在"盛唐气象"所涉及的"盛唐"年限、"盛唐气象"的内涵和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韦应物的七律《寄李儋元锡》为历代选本必选之诗,但是对李儋、元锡是何许人,是一人?抑或是二人?迄今没有人搞清楚。兹举三例,均是注解《寄李儋元锡》的。(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中国社科院文研所《唐诗选上》的注解说:“李儋,字元锡。”(二)、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年版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