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冷漠化已经是既定的事实。个体化社会中,人际关系尤其是熟人关系已退缩到传统家庭的狭窄场域中。社会关系中"他—我"分明,"咱们"日显矫情,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呈现出离散性的状态。然而,与传统决裂的个体必须建立自己与社会他人和世界的关系,才能造就自己。由于个体化社会面临各种风险的冲击,导致个体化的人容易产生"非替代性焦虑",这正给个体化的人际交往提供了潜在的动力,人与人之间也有了"暧昧"的基础。通过对个体化社会人际关系的适应分析来解读冷漠化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建,并由此提出个体化社会熟人关系回归的可能性及其模式。  相似文献   

2.
"风险社会"视角下的社会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风险”已经成为理解和解释当今世界的一个关键观念。作为社会问题的当代话语形式的风险理论,特别是“风险社会”理论,不仅为把握当代社会问题的形成机制和特征提供了全新的观察视角,而且必将重塑社会学中的社会问题传统。当代社会问题的全球化和个体化趋势,既对局限于民族国家框架内的社会学想象力提出了挑战,也迫使我们调整思路以理解个体与社会之间新的直接性;而知识政治重要性的突显,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当代社会问题建构过程中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立足于风险社会的理论研究,将现代社会风险划分为技术风险、制度风险与文化风险。生态移民作为一项涉及移民规划、移民社区服务和移民社会适应的系统工程,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与风险社会诸维度的耦合。从现代社会风险规避的角度看,生态移民社区治理需要在移民规划方面实现技术升级和科学设计;在移民社区服务方面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多元协同;在移民社会适应方面要培养民众合作意识,进行赋权和增能。最终达成生态移民社会治理和风险应对的技术规避、制度保障和文化维系。  相似文献   

4.
立足于农村社会的发展,运用个体化理论对农村已婚妇女进城务工的经历进行个案考察。研究发现,农村已婚妇女在进城务工的过程中并未实现完全的个体化,而是表现出一种赋权与崛起、被动与失落共存的状态。性别差异、角色分工的路径依赖等是导致她们难以实现完全抽离的根本原因;个人独自承担外出务工可能面临的一切未知风险,造成了本就处于弱势地位的她们进城务工行动一定程度的失败;加之"嵌入"的制度环境不完善,她们的个体权益与权利难以得到保证。农村已婚妇女进城务工的经历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国社会个体化马赛克式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独狼"是当代恐怖主义的重要形式,它没有阶序等级化的组织结构,是去中心化和自我激进化的实体。以理性-非理性、个体-社会两个维度进行交互分类可得到四种理想类型的独狼,即精神错乱型(个体非理性)、怨恨-复仇型(个体理性)、救赎-表意型(社会非理性)和意识形态型(社会理性)。独狼的意识形态决定了目标选择,他们大多在熟悉的区域选择平民和非政府目标作为袭击对象。由于很难对独狼进行侦察、鉴别和渗透,因此,阻慑独狼的难度较大、成本很高。除了政府和军事力量导向的安全策略外,应采取综合性反恐策略,包括意识形态宣传、网络监控、共同体介入、协调国家与公民关系以及转变传统风险观念等。  相似文献   

6.
在对移民补偿与安置模式涵义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指出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补偿与安置方式适应不了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格局、复杂的移民安置形势和变化的土地制度,需要创新水库移民补偿与安置模式:一是依靠市场机制选择补偿与安置模式;二是移民与业主分享产权,建立利益共同体;三是建立移民社会保障体系,规避非农安置面临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7.
"自我"的问题,在中国文化体系中一直是一个敏感的问题.透过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自我观的现象,分析了关于"自我"的理念.提出了"自我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化"倾向,以及"道德化自我"演变成"泛道德化自我"的极端状态的基本历程.同时,从文化学的角度论述了确立正确的"自我观"所要处理好的三个关系,即德性与才性的关系、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关于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自我观"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的问题,在中国文化体系中一直是一个敏感的问题.透过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自我观的现象,分析了关于"自我"的理念.提出了"自我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化"倾向,以及"道德化自我"演变成"泛道德化自我"的极端状态的基本历程.同时,从文化学的角度论述了确立正确的"自我观"所要处理好的三个关系,即德性与才性的关系、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华人作家张翎的长篇小说展示了当代海外移民作家在突破中西文化传统、"本土"和"异域"的认同态度等方面所做的探索,反映了新移民文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变化.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原理,分析了张翎长篇小说中的异国形象特点及"自我"与"他者"的互动性关系.认为,张翔在自我认同的同时,也跨越了东西文化传统的边界,实现了文化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认知形成过程以及日常人际互动的角度分析外来移民的自我身份认同,从而探讨制度、文化以及日常体验在人们认知周遭世界的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在中国现有的制度安排与文化传统的背景下,外来移民的身份认同既受到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独有的"籍贯"和"不忘本"文化的影响,在微观层面又与个体日常生活体验密切相关。当认知验证的不同过程、他者的承认(recognition)、日常经验的确证(corroboration)以及过去知识的共鸣,三者之间产生冲突时,人们有选择性地根据当下的情境调整他们的身份认同。"情景性身份认同"(situational identification)这个概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制度性约束、文化以及微观互动过程之间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11.
北美新移民文学作为新移民文学中的重要一支,有着较为独特的文学叙事上的特征,具体体现为对北美新移民生存压力、语言隔阂、文化差异等诸多问题的演绎。在如何摆脱与超越弱者身份的叙事方式方面,北美新移民作家们有着自己不同的选择。这里面既有曹桂林、周励等早期作品中的那种对自我弱者身份的带有夸饰性的想象超越,也有如阎真、少君等用"独立个体"的自我表述将"弱者"身份的无形化解,更有严歌苓小说中所表达出的"弱势对强势的慷慨的宽恕"。  相似文献   

12.
南非作家纳丁·戈迪默的小说《邂逅》讲述了一个由非法移民引出的故事,揭示了全球化语境下不同种族的人面临的身份认同危机,探讨如何克服种族和文化壁垒,打破帝国与"他者"、中心与边缘、白与黑二元对立格局,重新建构自我身份。  相似文献   

13.
"义利之辨"本质上是一种人生观之辨,它具有深厚的人学底蕴;在人学意义上,"义利之辨"涉及的是个人与自我、个人与他者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一个人如何对待"自我"、如何对待"他者"的问题;在个体认同意义上,"义利之辨"所内蕴的"自我伦理"和"他者伦理",形塑一种特定的自我观和社会观,为个体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提供一种道德框架.  相似文献   

14.
利用劳资纠纷的个案资料,从个体化理论视角分析劳工维权的行动特征和深层困境,发现劳工在维权过程中存在权利意识不明晰的特征,表现出传统礼治下的“理”性行动模式。在社会个体化转型中,个体法权意识未获全面生长、国家治理实践对劳工利益不够重视、个体被抽离但是无从嵌入,这些因素的交互作用是造成劳工维权困境的深层原因。个体虽然实现了地域流动,脱离了原有的无所不包的制约性关系范畴,但同时,他们的合法权利经常得不到维护和保障。中国流动人口的个体化是一种部分个体化。  相似文献   

15.
以拉康的"镜像理论"为依据对菲利普·罗斯的《解剖课》进行了解读,围绕自我与他者的关系,讨论了主人公祖克曼的自我是如何在他者中消解与重建的,在此过程中,语言对于作为作家的祖克曼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得出,自我本是他者,没有他者就没有自我,自我的建立和存在不是封闭的,是要不断重构、完善和外部世界包括家人、族群和社会的联系的,这也反映了作为犹太移民的作家罗斯对自我身份的困顿和反思。  相似文献   

16.
道德个体社会化的双重路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道德个体是道德教育的对象.它的社会化是"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和途径.自我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的道德教育构成道德个体社会化的双重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三个重要的社会学家齐美尔、舒茨和鲍曼先后以"陌生人"为核心概念建构讨论了这一群体,阐释"陌生人"的产生机制、表现形态、当地社会的反应及由此带来的困扰,这无疑为移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而这样的理论传统是以往的移民研究所忽视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移民研究缺乏更为一般意义上的理论思考,缺乏对流动性这一重大社会理论议题的回应,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重新审视这样的传统是有意义的。本文的目的是对三位社会学家关于"陌生人"的论断进行评述并检视这样的论述与中国移民研究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新闻传播学的身体研究长期处于"缺席"在场的状态,近年的社会现实尤其是新传播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传播学的身体转向。从伊德"技术身体"的理论视角出发,结合对新媒介典型实践"打卡"的诠释,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新媒介传播中的身体。空间打卡者穿梭于现实和虚拟空间,借助打卡达成社会交往;时间打卡者调和着社会时间和个体时间,通过打卡实现社会区隔。打卡体现了新媒介传播实践的转变:身体和媒介相互嵌入结合,共同生成着流动的身体实践。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残疾人社区工作正逐步由管理为本向服务为本转变,其表现之一是在现有残疾人工作体系中引入专业社会工作的方法。而在武汉市徐东社区具体开展残疾人社区服务时,发现残疾人接受个体模式下的社区服务时丧失了主体地位,只有渐进式地推动工作模式由个人型向社会型转变,自下而上地提高社会政策实施的质量,促进传统社区服务与专业社会工作的融合,才能重新建构残疾人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0.
系统功能语言学个体化理论按照社会文化身份对社会符号分配个体的特性,使得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进一步的转向语言的使用者,对社会个体如何使用话语社团所共有的表义资源,从而完成对个体身份的重新构建。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个体化理论以及意义分析出发,探究系统功能语言学个体化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