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寺院教育与藏族文化及藏区现代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寺院教育作为藏族传统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不仅在藏族文化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且也将对藏族现代教育产生深刻影响。文章简略论述了寺院教育在藏族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并就寺院教育对藏族现代教育的影响问题作了探讨。旨在批判地吸收寺院教育中的合理成份 ,为发展藏族现代教育 ,促进藏区社会的进步服务  相似文献   

2.
一专院教育的历史作用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在青海藏区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教育体系,它在藏族群众的思想观念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历史上它对继承和发展藏族传统文化曾起了积极作用。今天,它对现代藏族文化的发展仍然有着一定的影响。本文就寺院办学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一)政治方面历史上,我省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为宗教传播和培养宗教接班人起了作用。就整个藏族而言,是通过寺院教育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递信息,对统一藏民族的思想,形成藏族的心理,增强藏族的内部团结都起了积极作用。通过寺院教育,使一部分人…  相似文献   

3.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是藏族传统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藏区长期发挥重要作用,并对藏族的教育影响深远.尤其是对人格教化方面的影响.本文从三毒,贪嗔痴的理解及从消除它的因素入手,略述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及其对人格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笔者对家乡长期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利用实地调查采访、古藏文文献资料解读等方法,特别是通过对岷江上游苯教寺院的教育制度、课程内容、组织系统、制度条例等方面的研究,认为西藏苯教作为藏族的本土宗教,除了具有神学宗教的一般特点以外,还具有浓郁的民族区域性、民间大众性等特点,因此,如果说藏族寺院教育是藏族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苯教寺院教育是藏族传统教育的源头和最典型的代表.  相似文献   

5.
藏族天文历算学教育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天文历算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相继经历了口耳相传、祖传师授以及寺院教育等模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性质和特征,是符合人类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的.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固有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藏族作为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和其它民族一样,也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教育方式。历史上,藏族的主要教育方式就是传统的寺院教育。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历史非常悠久,它对藏族早期文化形态的构成和社会教育的发展产生过深刻的影响。①随着藏族传统的寺院教育的出现,也就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管理现象。这种管理是一种具有浓郁寺院特点的历史现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以笔者的管见,它主要具备以下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7.
寺院与古代藏族文学有着血肉关系。藏族文学史上享有地位的作家,几乎无不出于寺院。本文从藏族寺院的组织、经济和教育,寺院与藏族文学作者的关系等方面,对于寺院在藏族文学发展中所起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系统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8.
一个国家或民族传统文化仍然不失为国家或公共事务治理的重要内容,藏传佛教是藏族文化的主体和核心,藏传佛教所特有的文化属性无疑影响着藏传佛教寺院治理.从藏传佛教寺院治理制度演进轨迹来看,不同的历史时代,有着不同的环境、组织、形式和内容.但在当下藏传佛教寺院治理中恰恰忽略了藏传佛教及寺院所具有的文化特点和属性,更多关注社会层面的问题.因此,建立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藏传佛教事务社会治理体系,须从藏传佛教及寺院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属性特点,审视藏传佛教事务社会治理,构建起与当下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近代西康藏族"雇读"现象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在执行汉化教育的过程中,曾出现一种"雇读"现象,即少数民族视入学读汉文为当差,多愿出钱或出物作为报酬雇请他人顶替学差名额读书.西康藏族"雇读"即是近代教育改革中民族文化冲突的典型个案.本文分析西康藏族"雇读"现象的背景、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并着重从语言文化、宗教观念、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与冲突分析了藏族"雇读"现象产生的原因,指出"雇读"在本质上是藏文化对汉化教育的排斥和抵制,是两种教育体制、两种文化不兼容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0.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是藏族传统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藏区长期发挥重要作用,并对藏族的教育影响深远。尤其是对人格教化方面的影响。本文从三毒,贪嗔痴的理解及从消除它的因素入手,略述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及其对人格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建筑选址文化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对高原自然环境的不断认识、适应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独特的知识门类,充分展示了藏族独特的自然和地理认知。文章主要以寺院相地文化为切入点,分析和解读藏族寺院建筑选址文化中的各种仪式,从而阐释了藏族入对高原自然环境的认知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建筑选址理念。  相似文献   

12.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与藏民族的发展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所周知,每一民族的教育对该民族政治、经济、义化、思想等各个领域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藏族是一个几乎全民信仰佛教的民族,藏族传统教育的基本特点是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在民族文化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寺院教育在藏族教育中的这种特殊地位,使它对藏族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影响体现出与其他民族的教育对各民族上述各领域的影响的诸多不同的特征。本文拟就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对藏民族的发展进步问题作一初步的探索。不当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一)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不但在解放前对西藏及国内其他藏区的政教合一或政教联盟的政…  相似文献   

13.
藏传佛教格鲁派的经院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认为藏族古代教育相对发达,是一个基本符实的判断。顺着这个命题作者探析了格鲁派经院教育的组织形式、教学制度、内容与方法,进而提出寺院教育的的恢复对藏族教育走向现代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功能及其改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藏传佛教的寺院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8世纪中叶,赞普赤松德赞为进一步发展佛教教法,在西藏山南扎囊县境建立了第一座寺院桑耶寺,并聘请印度和藏族僧侣13人为教师,招收学僧25人,学习藏文及佛教教法,这就是藏族历史上最早的寺院教育。此后,随着格鲁派的形成,藏传佛教发展到了全民信教的程度,随之大大小小的寺院星罗棋布,遍立整个藏族地区。据乾隆二年(1737年)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申报理藩院的数字:达赖所属寺院3150座,僧侣302560人;班禅所属寺院327座,僧侣13670人。①如果把格鲁派以外的各教派所属寺院和僧侣…  相似文献   

15.
试论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问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寺院教育在藏族地区有悠久的历史,对藏族社会发生过深刻的影响。一座寺院既是宗教中心、又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尤其是教育中心。历史上寺院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喇嘛活佛、著名学者。他们继承和发扬藏传佛教,并研习天文、历算、医药、建筑等科技和艺术,使藏族文化得以世代相传,所以有人说“一个寺院就是一所大学或者专门学校。”①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内容、教育制度、教育方法等都是很有特点的。特别  相似文献   

16.
索穷 《中国藏学》2011,(4):107-119,161
公元7世纪,随着藏文的出现,藏族教育由原始的口耳相传走向了文字。之后通过千百年的历史进程,藏族教育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较大发展变化。到20世纪上半叶时,传统的西藏教育基本分为寺院教育、官办教育和私塾教育三种方式。相比而言,私塾一直是世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的根基和源头。本文就西藏传统私塾教育的渊源与特性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术界研究藏族教育者日多,发表了不少有价值的论文,出版了重要专著《藏族近现代教育史略》(朱解琳著),诚属好事。但专门论及藏族之古代教育者却寥若晨星,本文拟略作述说;并因另有专文论述藏族寺院教育,于此兹不赘言。  相似文献   

18.
西藏传统寺院教育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是传递和延续文化的主要形态,它“使文化得以继承而连贯为历史,并成为每个人作新的文化创造的基点”。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1951年以前,西藏的主要教育是寺院教育,寺院既是僧人学习、研究佛教经典和进行各种宗教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传递文化和培养地方政府官员的教育机关。寺院教育在旧西藏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西藏传统寺院教育的内容远远超出了宗教神学的范围,广泛涉及各个方面,对传播藏族传统文化确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研究西藏传统寺院教育并不等于留恋过去,而是为了从它的形成、制度、内容和方法去认识寺院教育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的藏族教育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族作为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成员,同其它民族一样,也有自己的教育,也有自己光荣的教育史,只不过她的教育异常独特罢了。对于历史上的藏族教育,解放前后均有识者写过文章,然大多数都是作一些一般性的介绍,而对其当时条件下寺院教育的重要作用,似乎未进行认真、深入的研究。笔者不才,拟侧重对此进行些探讨,以作引玉之砖,并就教于博雅。(一)藏族教育之历史概况一谈起藏族教育,首先就会涉及寺院教育。因为寺院教育在我国广大藏族地区有着  相似文献   

20.
张秋梅  陈睿 《中国藏学》2017,(3):166-171
藏传佛教法器的神圣性及象征性意义在其信仰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藏传佛教法器消费无论是在寺院、僧尼,还是在藏区民众的消费中都占有相当的比重。藏传佛教法器市场已经形成一个稳定的市场化模式,具备一般商品贸易的基本特征。法器市场化的发展满足寺院、僧尼和信众的宗教需求,为推动藏族优秀文化传承和发展以及促进民族交流等诸多方面作出了贡献,体现了藏区社会向现代开放性社会转型的历史过程。但规模化生产实现的器物的低价格可能加重藏传佛教依赖物象实现其信仰的倾向;去神圣化可能导致宗教体验弱化;非本地化供给的消费对藏族地区经济造成一定负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