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探寻大学学术和行政权力的结构体系及其社会、历史根源,提出基于大学的历史使命而统整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组织文化,构建和谐、高效、创新的中国现代大学制度,以实现通过大学组织发挥人类创造力的组织文化目标。  相似文献   

2.
美国研究型大学秉承学术治理的原则,从鼓励学术研究、规约学术治理的角度出发,结合大学科研活动的基本规律,逐渐构建起以学术为先导、恪守法律规约、讲求科研诚信等内容为特征的科研管理理念。这种基于学术治理的科研管理理念的形成为研究型大学科研活动的健康和有序开展提供了依托。相比而言,我国大学的科研管理在理念上仍然存在明显差距,制约了科研管理工作引导学术和学科发展方向、为学者提供科研服务等作用的充分发挥。以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学术治理理念为参照,我国应:坚持学术导向,推动“有组织科研”,鼓励跨学科研究;加强法律与制度规约,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和效益;倡导诚信科研,建立健全科研不端行为预防与惩处机制。构建起具有我国大学特色的学术治理理念体系。  相似文献   

3.
王克振  王瑞祥 《社科纵横》2010,25(4):152-153,164
本文从学科组织的功能与结构关系视角出发,通过对中世纪的大学、德国大学改革运动、美国大学变革及现当代大学改革与建设等进行了系统分析与考察,指出大学的学科组织的功能决定结构,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或阻碍功能的发挥,只有当学科组织的功能与其结构相适应时,这一学科组织才能高效地完成相应的使命。  相似文献   

4.
欧洲原型大学所创制的学术行会是一个自治团体,也是一个有凝聚力的组织.它限制和排斥外部权力的介入,保护和维持学术活动的开展,从而确立了专业权威的初步形态,形成教授权力的雏形.欧洲现代大学承继原型大学的行会组织架构,教授通过学者共同体的运作彰显其学术权力,不仅控制院校内部事务的决策权,而且其权力还延伸、扩展至高等教育最高层.在外部力量对高等教育的控制日益增强、社会与高等教育的衔接日益密切的形势下,学系制逐渐代替讲座制,教授曾独享的学术权力走向多元共享,这些变革是对欧洲大学教授传统生存状态的冲击.  相似文献   

5.
大学去行政化需要内外并举,即不仅要从大学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定位入手,还必须对大学的内部行政权力过度膨胀、学术权力实施不畅的问题进行治理。大学内部行政化问题成因很复杂、危害颇多,已经影响到了大学的健康发展,亟待改革创新。但在去行政化的进程中,出现了一些认识误区和操作失当,其中最突出的是片面追求对行政权力的去除。这种状况已经偏离了构建行政和学术两种权力适当博弈关系的大学改革目标,而选择了追求一种权力的真空。所以,大学去行政化进程必然离不开内部学术权力成长,这包括:学术组织的健全、学术体制的建立,以及行政权力的抑制和退出。  相似文献   

6.
自19世纪中后期,以科学研究为合法性基础的博士生教育制度在美国逐步形成、发展并扩散。博士生教育不仅实现了美国自主培育高层次人才的理想,同时在制度上将科学研究作为研究型大学永恒的组织功能和组织象征,促进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涌现,使美国高等教育摆脱了对欧洲大学的"依附"而走向了学术自立的道路。在这一过程中,科学研究、博士生教育与研究型大学之间形成的相互促进的关系,共同提升了美国高等教育系统的质量和声望,并确立了美国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日本近代学术概念的形成以及日本大学制度的变迁为线索,在总结近代日本综合大学特征的同时,分析近代以来日本文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概念的内涵及其由来,进而探讨工科大学、农科大学的成立经纬及其目的.梳理近代学术概念的形成与近代日本大学制度的演变.  相似文献   

8.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陈确著有<大学辨>,并与同门张履祥就<大学>真伪论辩多年.探析他们论辩的具体过程及其学术趋向与观点差异,可以看出二人在清初学术转型之中,出于对师说的不同理解而产生了学术分歧.陈确趋向于陆王心学而其<大学辨>以考证方法解决义理问题,体现了清初学术由理学到朴学的转型;张履祥趋向于程朱理学而以躬行践履著称,其尊朱黜王思想对康熙朝理学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安宁 《社科纵横》2008,23(8):140-141
本文在简要地论述了中国高校的学术生态状况之后,提出了高校学术生态危机产生的一个重要的根源乃是因为这些高校缺乏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文中最后提出几项改善高校学术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发达国家研究型大学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发达国家研究型大学的若干经验,指出了我国在建设研究型大学过程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并提出改革研究型大学教师评价体系和职称评聘标准、营造研究型大学自由的学术环境、紧紧抓住提高学科的核心竞争力以及营造有利于创造性人才培养的氛围等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科竞赛已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体现高校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平台,但不少高校的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工作还比较薄弱.该文以D大学为例,分析了其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工作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从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建立多部门协同参与机制、引入项目管理模式、明确主体责任、整合科研资源、发挥院系人才优势等方面,提出了完善D大学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工作的建议,以期对其他高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健华 《学术交流》2007,(1):185-187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拓展和职能的增加,直线型组织结构对环境适应性差、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协调性差等缺点日益凸显,尤其是科层化严重、学术权力较弱、群团组织权力不受重视等,成为违背大学职能、偏离大学理念的不和谐因素。鉴于此,我国高校组织结构应遵循坚持办学特色、注重整体和谐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现有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矩阵型变革,即建立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科与项目相结合、教师组织与学生组织相结合的多重矩阵。  相似文献   

13.
任敏 《社会》2008,28(1):212-212
2007年7月7日、8日,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四届“组织社会学工作坊”在北京大学召开。1 这次工作坊秉承历届工作坊的宗旨,意在促进组织社会学研究实证化、规范化,提高青年学者的研究水平,促进学科内部交流与对话,建设学术共同体,从而推进国内组织社会学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大学以及美国斯坦福大学等国内外十多所知名科研院所和大学的四十多名资深教授、专家和青年学者参加了本届工作坊。  本届工作坊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各位从事组织社会学教研的教授、专家的小组讨论会,讨论国内外组织社会学研究现状以及组织社会学研究中的中国问题;另一部分是以国内的青年学者为主体的实证研究交流会。本届会议共有9篇论文入选评议。  相似文献   

14.
《学术交流》2012,(8):1
西安文理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从2008年评为校级重点学科,2011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经过3年建设,整个队伍的学术气氛变得浓厚起来,同时也带动了整个文学院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升。中国古代文学省级重点学科主要研究方向:秦汉文学与文化、唐宋  相似文献   

15.
学科竞赛是高校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经,通过学科竞赛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具有显著的作用.以本校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为例,从竞赛资源平台建设、多层次科技竞赛参赛体系规划和数学建模竞赛参赛队伍组织与管理、研究生从竞赛中自我能力的提升几个方面出发,分析探讨高校研究生学科竞赛的管理与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6.
"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各高校为了谋求资源与红利而重新整合学科,教育学学科被裁减再次引发国内学者的热议.中国教育学百年有过辉煌也有过低潮,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 大学综合化,由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转型之需要,这使得中国教育学学科及学位授权点迅速膨胀.但由于教育学的自身形象问题,教育学中国性的缺失问题,教育政策主导着教育研究和教育研究成果缺乏足够的影响力等问题,使得中国教育学面临新的生存危机.提高学位授权点标准、 科学预测与均衡分布学位授权点、 尊重教育学学科的师范特性、 注重功利学科与基础学科的关系、 提高教育研究的学术水准、 增强教育学学科的自信力,是未来教育学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姜思学 《学术交流》2004,(10):166-170
建设一流大学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关键在于我们要有足够的智慧去体悟这一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一流大学的产生需要一个过程,才能确立它在世界学术界遥遥领先的地位;一流大学必须有一流的校长,他们不仅仅是享有崇高威望的科学家,而且是具有独特办学理念的教育家,更是出色的社会活动家;一流大学必须有一流的学科和科学研究水平,才能办出特色,并代表学科研究的国际前沿,在世界范围享有很高的学术声望;一流大学必须具有一流的师资,世界上共有400余名大学教师获得过诺贝尔奖,他们基本上来自世界一流大学,可见,一流的师资是一流大学的必备条件,也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求是学刊》2009,36(1)
2008年11月25-26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厦门大学学报>编辑部、黑龙江大学<求是学刊>编辑部与华东师范大学思人文高等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现代性研究:思潮、观念与现实"学术讨论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19.
张继焦 《创新》2015,(4):18-24
冠以企业人类学之名的第一篇学术论文正式发表于2009年、第一本英文著作正式发表于2011年。相应地,其各类学术成果不断推出。2009年至今,企业人类学研究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展开,研究者及其研究对象涉及26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世界各国各地学者的共同努力,国内外正式出版了中英文各类论著共13部以及一系列研究论文,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作为一门世界性前沿学科,它在中国和国际的学术影响力日益增强,其学科体系不断完善,对一些领域的探讨逐步深化和系统化。但我们也应认识到,企业人类学还有一些领域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加强。  相似文献   

20.
注重敦煌学的学术背景与学术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重新面世已经108年.近百年来,随着藏经洞古代文献、文物的流散而兴起的"世界学术之新潮流"--敦煌学,已成为得到国际学术界普遍承认的"显学".但是,敦煌学是否是一门真正经得起严格科学界定的独立学科,国内学界一直有不同的认识.对此,我曾经在<对敦煌学百年回顾中若干问题的认识>一文中提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弄清该学科的构建与其学术背景、学术渊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