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春秋>为孔子晚年依据鲁史所选择、整理的教科书,左丘明以"鲁太史"和"鲁君子"的身份为<春秋>补充了大量史料,编成<左传>,<左传>因此而与<公羊>、<谷梁>二传明显不同.后世儒家学者以经学今古文标准匡范<春秋>及<左传>,其实孔子在<春秋>中寄寓的"微言大义"渊源有自,承袭着古代"记事"、"实录"以外的另一史学传统,同时古代"记言"、"微言"的史学传统也因孔子整理<春秋>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诗经>中有诸多哲妇形象,由此而衍生的"哲夫成城,哲妇倾城"的观点可谓根深蒂固,但这种观点并不符合<诗经>的实际.重新审视<诗经>文本,我们会发现,<诗经>中并无"哲妇"."哲妇倾城"的理论,完全是后世男性本住文化的体现.从文化学、政治学、历史学的角度对"哲妇倾城"的理论构建进行批驳,还历史以公道,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命题.  相似文献   

3.
邵文利  杜丽荣 《学术界》2004,(6):134-138
<商君书>乃至中国古代不存在所谓"军爵",当然也无与之相对的"公爵".<汉语大词典>设"军爵"条目并在"公爵"条下列"朝廷的爵位"义项,<先秦要籍词典*商君书词典>设"公爵"条目,均源于对<商君书*境内>篇一段话的误断.  相似文献   

4.
上博楚简中以二十九支竹简构成的<诗论>,对于<诗经>研究的深入,有着很大的意义.其中对于<关雎>"以色喻于礼"的论说,可以从上古时三月成妇的礼制内容得到妥贴的解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笔者此前有关<关雎>乃三月成妇祭之歌的看法,同时也进一步表明了<关雎>一诗与古代成妇礼的文化联系.  相似文献   

5.
张高兰 《阴山学刊》2002,15(2):71-72
"自然无为"是道家的基本思想,<老子>与<庄子>中虽都讲"自然无为",但却在大体一致之中表现出了差异,分析这种差异,有助于我们更精确地把握道家"自然无为"这一思想,也更能体会<老子>、<庄子>的思想特色,以及从<老子>到<庄子>的思想演变.  相似文献   

6.
贾学鸿 《江汉论坛》2005,(6):117-119
<楚辞·天问>中的"帝何竺之"是解读作品的难点之一,从古到今一直未能得到合理的解释.竺字的含义与毒字相同,它们在先秦楚文学作品<老子>、<庄子>和<天问>中分别出现,并且具有一以贯之的意义,指的都是相通、通达.<天问>中的"帝何竺之",反映的是古代天人相通、人神感应观念.毒、竺是先秦通用的楚语,保留了它的原始含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述了赵逵夫先生<公莫舞>研究的贡献.<公莫舞>最早见于<宋书·乐志>,但十分难读,历来说者不一.赵先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原作文本进行校释整理和对大量的相关文献进行发掘考辨,科学地论证了这是全篇为代言体的西汉时期的歌舞剧脚本,并根据演出情况分为三场,又发现了武威出土的<公莫舞>演出写真画,把<公莫舞>的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是对中国古代戏剧研究的一个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考证"关云长五关斩将"故事中的地理错误入手,将<三国志平话>与黄正甫刊本<三国志传>之间内在的脉络联系揭示了出来,用坚实的证据说明明中叶出现的黄正甫刊本<三国志传>乃今见最早刻本,该本没有题作者姓名.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应在该本之后出现,题为"罗本贯中编次"不可信.黄正甫刊本中有证据说明,该书的最初写定者应是一个土生土长于南方的下层文人.  相似文献   

9.
姜启渭 《江汉论坛》2005,1(10):24-26
劳动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的永恒主题,但不同时期,讨论的重点容有不同.劳动价值理论的假定前提这个问题,是许成安先生最先在<学术月刊>1999年第4期提出来的.<江汉论坛>2002年第7期发表了我的文章,对许文观点进行了商榷,题为<劳动价值"假定理论前提"及其"不存在"问题>.许先生看后不以为然,于2003年7月在<江汉论坛>发表文章予以反驳,题为<再论劳动价值论暗含的假定前提与姜启渭先生商榷>.我也不愿从此止步停笔,于去年又写了眼前这篇进一步商榷的文章.  相似文献   

10.
侯冲 《学术探索》2001,(5):85-88
文章根据大理地区碑刻铭文及云南古代地方史料全面考察了<白古通记>一书的称名,认为<白古通玄峰年运志>是该书本名;<白史>、<郡志>、<旧志>也是<白古通记>的称名之一.弄清<白古通记>的称名,有助于全面搜集相关资料,从总体上把握<白古通记>,深化<白古通记>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白玛措 《学术探索》2004,(9):102-106
藏学是以藏族主体文化为核心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中内明学俗称藏传佛教是承载藏族文化的主体之一,具有极为具体的内容。作者从其渊源和内容上进行释义,以说明"大五明"之内明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在藏族传统社会中,妇女是主要的生产劳动者。解放后,妇女在政治、宗教、经济等方面的地位有了显著的变化。但在四川牧区,目前观念的转变仍然是藏族妇女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必不可少的财力投入。  相似文献   

13.
丧葬习俗是一个社会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的折射,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藏族地区的丧葬习俗极具特色,几乎存在了世界各民族的丧葬习俗形式——土葬、火葬、塔葬、天葬、水葬、崖葬、树葬、石棺葬、附寄葬等等。藏族葬俗具有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受藏传佛教影响大、葬式种类齐全的三大特点。藏族葬俗的形成受诸如民族信仰、民族间交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要对其有正确的认识,而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哪一种文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藏族作为少数民族,有着自己的饮食传统,其中禁忌不乏,这不仅体现了藏族的文化,同时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类和谐方面留下了重要的启示。本文主要通过对藏民忌吃狗、马、鱼等为个案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原因,并得出其对当今和谐社会的发展和保护自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藏古代体育,是在西藏高原特有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心理背景下产生的,藏民族文化对西藏古代体育的产生与发展影响很大,藏民族文化中的体育文化现象,反映在石器、岩画、藏汉文史籍、寺院壁画中,记载和描绘了藏族人民从史前到吐蕃时期至清代的生活、生产劳动、战争相关的奔跑、游水、抱石、摔跤、赛马、跳跃、射箭、弈棋等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6.
西藏佛画的传入决定了西夏藏传风格绘画的产生,但后者并非是前者的简单翻版。二者具有共同的象征语汇系统、风格渊源和绘画程式,但在描绘的对象、主导的风格以及风格的衍化方面,西夏藏传风格绘画都表现出颇具民族性、地域性的特点。全面论述二者的异同对于学界进一步探究这种异同所形成的根源、背景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7.
扎西这娃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由于西藏和拉美之间某些文化背景的相似性,使得扎西达娃能自如地领会和借鉴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在文学创作上呈现出独特的风貌.他的作品主要表现了孤独与探索的主题.本文结合扎西达娃的具体创作分析了其作品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构建BP神经网络和认同度指数模型,利用西藏2005-2009年月入境旅游人次统计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2008年拉萨“3·14”突发事件对西藏入境旅游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突发事件对西藏入境游客人数、旅游收入都有影响,同时突发事件对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行业和旅游从业者提升旅游目的地建设管理能力有一定影响,最后根据突发事件演变周期构建西藏入境旅游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9.
西藏民俗文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民俗文化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具有浓郁的民族与地域特色。地域性特征是西藏民俗文化区别于其他民俗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其互融性与时代性特征表现了西藏文化的兼收并蓄和鲜明的时代变迁与历史进步。藏门珞各族人民创造的民俗文化共同构成了多元整一斑斓多姿的西藏民俗文化。民族的习俗文化是最能体现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和民族审美情趣的文化现象。西藏民俗文化表现了西藏各族人民坚忍不拔的奋进精神和刚毅强悍的民族性格,折射和展示出西藏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20.
藏区的社会稳定对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藏区的社会稳定不是铁板一块,而是情况各异;影响藏区社会稳定的因素除了主要有达赖集团的分裂活动,更有一系列非传统因素;受非传统因素影响的各种突发事件正考验着藏区的社会管理和预警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