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马克思在其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提出了世界历史思想,并在此后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人类学笔记》等著作中作了进一步阐述,形成了系统的世界历史理论。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考察、分析人类社会、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与构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或者说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基础。重温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会使我们认清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树立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的信心。同时,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将有力推动我国现代化的发展,促进历史向共产主义世界历史转变。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基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的思想,他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再也不能闭关自守,而必然作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代表了人类文化的最高成就,因此,主导世界历史发展方向的只...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而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客观过程。资本主义开创了世界历史,并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然而世界历史的终极指向并非是资本主义。全球化是人类正在经历的一个漫长过程,它服从于人类历史发展的总体规律,同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相同,它的必然前景是人类的解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由于健康状况日益恶化而使《资本论》写作受到妨碍期间,俄国革命运动过程中凸现的关于人类社会一般发展道路与世界各民族特殊发展道路的关系问题,使马克思的理论视野扩大到对古代社会的历史学人类学研究,以探明原始公社解体以来东西方社会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具体进程,从而完整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的由来及其历史暂时性,实现了其社会历史理论宏大的“艺术的整体”。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所开创的“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时代的产物和理论表征。《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世界历史”理论。包含着多方面的方法论意义。今天 ,马克思主义面临着全球化时代的挑战 ,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 ,特别是他分析世界历史时代的方法 ,仍然是我们分析全球化问题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全球化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为主导的格局没有改变。与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相伴随的是区域性经济合作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同时 ,政治、文化领域中的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的紧张关系很可能会长期存在 ,并在民族国家地位问题上形成焦点。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宣言》在政治宣言语境中发展和深化了世界历史理论,分析了世界历史的内在矛盾,将之展开为“双重逻辑”即资本的增殖逻辑与民族国家的权力逻辑。从当代视野看,资本逻辑与民族国家逻辑之间的对抗性,是全球混沌、世界冲突的根源之一,同时也凸显了全球治理、人类共同命运等问题的重要性。《共产党宣言》的世界历史理论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历史和逻辑两个层面上都具有深刻统一性。从社会发展史来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历史发展到当今阶段的客观要求。而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来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正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和实践中,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价值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封建制理论深刻揭示了西欧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特点,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深入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本质起着重要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把各个阶段的人类历史看作"自然历史过程",封建社会是马克思社会形态学说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马克思主义学者对马克思封建制理论给予继承和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封建制理论不断丰富和创新,而马克思封建制理论的现实意义对今天世界各国的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毛泽东同志把这个理论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他在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提出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时,丰富和发展了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一、毛泽东同志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概念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首先创立的。他们在进行资本主义社会历史过程的研究的时候,看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看出了由这个矛盾所产生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这些矛盾都作了经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 ,既是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的最大的思想成果 ,也是马克思晚年思想发展的总结。这一理论成果 ,从世界历史思想、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社会形态发展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四个方面突破了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某些传统观点 ,其中包括对《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超越和突破 ,从而使马克思晚年的理论探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世界历史和普遍交往、具体地分析历史环境、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等多方面有着极其重大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的理论历经实践检验,为全球化进程所印证,为风云变迁的近代中国史生动呼应.世界历史的衍生遵循生产力发展规律,演化和发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规律.这一进程中,始终存在着两大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可能有时会缓和但最终不可消除的矛盾和斗争,导致资本主义在全球终将陷入困境,世界历史和全球化发展的最终归宿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和人类解放.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之前的旧唯物主义把自然和社会历史割裂开来,以抽象化的、纯粹的自然界为立脚点,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唯物主义向上的发展。而马克思改变了传统哲学(包括旧唯物主义)把自然和历史截然二分的前提本身,站在人类社会的立场上,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来研究整个世界,从而建构起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以此为基础,马克思把哲学的聚焦点从整个世界转向了现存世界,从宇宙本体转向人类世界,从而使哲学的主体也发生了彻底的转换。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理论是围绕着世界历史语境中人与社会的“双重变奏”而展开的。马克思不仅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指出了社会是人类交往的产物和共在的方式,更是从哲学高度阐述了社会是人类的生命共同体。与社会发展相对应,人的发展也有三个基本阶段,即“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性”、“自由个性”阶段。通过分析我们得出马克思社会观追求的是人的社会性的不断扩张、积累和发展。这对我们当前进行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探讨了东方社会走向"世界历史"进程的一系列的问题,所探讨的东方社会的发展问题、研究东方社会发展问题的分析方法、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辩证关系的原理,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三个方面开创了社会发展理论的先河.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与社会形态理论密切相关。分析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一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五形态理论"视角;二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三形态理论"视角;三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世界历史理论"视角。同时,对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进行了分析,从而为我们认识现实社会发展阶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不是抽象的历史观,而是建立在人的实践基础之上,关于人类历史活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和科学历史观如何建立的理论。人类交往的不断扩大、世界历史自身所具有的辩证发展特性及其面临问题的挑战是马克思创造性提出世界历史理论的根本动因。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之所以区别与其他世界历史论而成为科学,是因为它体现了实践性与理论性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世界观,对于当前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度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否认剩余价值理论科学性的同时承认唯物史观,是当下《资本论》研究中的一种重要倾向。要分析这种倾向就得重温马克思两大发现的诞生及其关系。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研究得到了其第一个科学发现,即被称为唯物史观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在这个发现的指导下,马克思进一步研究政治经济学而作出了第二个科学发现,即以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第二个发现对第一个发现又起到了证成作用。因而这两个科学发现之间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而不是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也不是两种哲学的关系。脱离剩余价值理论的唯物史观与脱离唯物史观的剩余价值理论一样,都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形成、基础和内容的研究,指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仅仅是马克思历史哲学的一个部分,不能将其理解为社会学、政治学或历史学等理论,因而,在对于"全球化"问题的研究中,我们不能仅仅孤立地使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去一味地赞美"全球化",而应该以马克思的历史哲学为指导着力研究其世界历史意义。这样,我们就会更加关注对于现存社会基础的批判,特别是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社会的表象上对于"全球化"进行描述性和概括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以他的异化劳动理论为开端,对人类社会的异化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全面的思考,从而指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异化和扬弃异化的历史。通过对《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的解读,不仅有助于研究马克思早期的哲学思想,而且有助于客观地把握异化理论的实质,从而更深刻地分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异化现象,并试图进一步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