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伍尔夫是一位充满实验精神的小说家,她追求小说艺术的革新,把音乐当成文学的"理想自我",追求小说的音乐本体性.她把音乐的本体因素引入小说中,运用音乐音响表现人物的情感,追求音乐语言的抽象性、含混性,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小说创作领域.伍尔夫对小说音乐本体性的追求得益于她独特的生活阅历,也离不开现代社会环境对她的熏陶.  相似文献   

2.
伍尔夫是一位充满实验精神的小说家,她关注小说艺术的发展,追求小说形式的革新。她的小说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意识。文章运用现代小说空间形式的批评方法,从叙事并置、多视角叙事、叙事支点等方面探讨伍尔夫小说的空间形式特征,力图为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伍尔夫小说提供一种有益的解读途径。  相似文献   

3.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意识流小说和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者之一。她的作品对父权社会制度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系进行大胆的批判,提出一系列女性主义批评文学理论和"双性同体"思想,并深刻剖析了女性受压制的根源。本文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切入,借助伍尔夫的"双性同体"思想,对其最具特色的小说《奥兰多》中主人公性别的改变、追求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进行分析,解读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4.
弗吉尼亚.伍尔夫不仅是出色的意识流小说家,还是小说理论家和批评家。她有很多关于小说的随笔文集,这些文集里散现着伍尔夫关于小说的批评思想。这些批评思想中,"考察生活与艺术之间的平衡程度"是其最重要的思想,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伍尔夫的理论和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 ,用诗意的方式重新观照着世界 ,探索着世事人生 ,形成了一种诗化的哲理思考 ,表现出对人性的普遍关怀和对生命本质的终极追求。她的理论和创作中的哲学沉思 ,给人们提供了观察世界的一种新的角度和新的透视方法。  相似文献   

6.
作为英国意识流小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伍尔夫在创作及理论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她认为客观真实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 ,主张通过表现人的意识的流动来反映生活 ;她眼中未来小说的理想模式是一种诗化的小说 ,表现非个人化的、宇宙和人类的命运。伍尔夫的重要作品《到灯塔去》、《海浪》等都是她的小说理论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乔伊斯与伍尔夫是英国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他们在创作观念上都追求形式创新,解构传统叙事结构,同时通过各种技巧进行共时性写作。他们通过主观的、非理性的写作,以力求最大限度地反映人物的心理真实,从而更好地展示小说人物的意识活动,揭示生活的本质与人性,以此构建小说内部世界可能的平衡与和谐。乔伊斯与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建立了新的美学形式观,为文学阅读提供了新视角与新的审美经验。乔伊斯与伍尔夫的作品代表了英国小说艺术的一种极致。  相似文献   

8.
意识流小说家对音乐的借鉴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弗吉尼亚·伍尔夫更以其对音乐的特殊理解力,为自己的文学作品营造出一个完美的音乐空间.伍尔夫创作的作品对音乐的借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运用语言时关注词语自身的节奏和韵律,二是借鉴音乐作品的形式为其作品构筑一个依存之所.后者到目前为止尚未被人们充分认识.以其代表作<到灯塔去>为例,剖析音乐作为形式要素在伍尔夫意识流小说中所起的作用,并凸现其背后隐含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伍尔夫与女性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意识流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家,她揭开了英国现代小说的重要篇章。她更是女性主义思想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人物,她以其独特的建树,确立了自己在世界女性主义运动史上的独特地位。她的女性主义意识,起源于早年在教育上受到的不平等的待遇。她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对人类历史和男女性别冲突进行了价值重估,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她在女性主义运动史上,以其个人的创作实践和生活实践为广大妇女树立了一个新的榜样,使得人们对女性的认识进入到一个新的层面和境界。  相似文献   

10.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语言哲学关心人类的精神和灵魂,关注人的内心“真实”.她运用内心独白等方式,让人们的精神世界自由流露.她认为,在言说人们心灵的过程中,人的感情和精神世界有时无法用语言表达,此时的沉默和显示更加意味深长.本文从伍尔夫的多部小说中分析伍尔夫如何通过独白、沉默和显示表达对于生命与情感的真实看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伍尔夫对小说这种文体的关注以及对小说叙事技法的创新,试图表达伍尔夫的叙事理论和传统的叙事理论在叙事重心、叙事技巧和叙事模式等方面的差异,展示伍尔夫在叙事艺术上为小说发展带来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12.
声音是叙事学和女性主义批评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伍尔夫的小说中,叙述者声音隐含在多元的人物声音之中,具有自我指称意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女性意识.伍尔夫采用不同的声音策略巧妙地对抗意识形态、社会权力关系和文学规约等对女性声音的制约,从而取得了话语权威,其独特的叙事策略体现了这位女权主义先驱在文化实践中的艺术特色及其女性主义思想的独到性.  相似文献   

13.
1928年,英国女性主义作家,理论家伍尔夫提出了"双性同体"的概念.她超越了生理性别上的差异,向传统的性别区分模式发出了挑战,将自己的"双性同体"构建在男女的社会性别上,从而打破了传统的男/女二元对立模式,创造性的提出了两性之外的"第三性".这既是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也成为后来众多女权主义者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在整个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提出“双性同体”是妇女创作的最佳状态,也是消除两性差异的良好途径,两性可以任意选择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摆脱强加于男女两性的束缚,获得个人自由,走向两性和谐的理想状态。今天,她的这种观点仍不失为寻求妇女解放、男女和睦相处、世界充满温情的出路。本文仅从伍尔夫的《到灯塔去》来解读她的“双性同体”理想及人生态度,对妇女解放的出路做些反思。  相似文献   

15.
伍尔夫小说《达洛维太太》作为现代主义的经典之作,在意识流技巧方面引人注目并且已获得了大量理论阐述,然而,当我们把它置于跨学科视野中进行审视时,不难发现,小说大量借鉴了文学以外的艺术表现形式。本文试图探讨《达洛维太太》对复调音乐的对位技巧、影视艺术的蒙太奇手法以及绘画的“瞬间印象”技法的借鉴和吸收,以期更为全面深入地读解其现代主义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6.
伍尔夫小说<达洛维太太>作为现代主义的经典之作,在意识流技巧方面引人注目并且已获得了大量理论阐述,然而,当我们把它置于跨学科视野中进行审视时,不难发现,小说大量借鉴了文学以外的艺术表现形式.本文试图探讨<达洛维太太>对复调音乐的对位技巧、影视艺术的蒙太奇手法以及绘画的"瞬间印象"技法的借鉴和吸收,以期更为全面深入地读解其现代主义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5,(1):83-87
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现代主义小说的开启人,是"心理学派"先锋实验者和领袖,她把现代主义心理小说的各种可能性发挥到极致。她在创作上,对印象主义美学观有着高超的驾驭。其创作的经典小说《雅各布之屋》,通过不同的生活环境和印象塑造人物,采用很多看似散乱的主题,以及由印象组成的各种"存在的瞬间",并以极其细腻的笔触讲述小说人物的内在真实。小说融摄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写作手法,引领了20世纪初传统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文学的评论界都公认《达洛卫夫人》这部作品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标志着伍尔夫意识流长篇小说创作的成功。从伍尔夫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雅客之重Z开始,她就离开了传统小说的结构模式.而着意于意识流方法的创作,并认为她终于寻找到了一种有意味的小说形式——意识流,并在以后的创作中不断把这种意识流手法运用得更加婚熟,趋于完美。对于这部小说意识流方法的运用,多层次、多角度人物形象的塑造等艺术技巧,评论界已有论及,本文不复赘言,而拟对伍尔夫的创作心境、感觉与表达主题的深层关系,以及由此散发出来的特殊轻力作一…  相似文献   

19.
“双性同体”与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双性同体”观为切入点,审视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伍尔夫通过对历史与文学史、男性与女性的对立的思考,大胆解构传统男权社会与文化对女性的压抑,超越性别对立与限制,重构女性价值观,并提出了理想的创作心态与人格:“双性同体”。本文试图揭示并评价伍尔夫“双性同体”观在女性主义思想发展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她的意识流小说中以女性独特的视角,通过对人物意识流动的描述,展现了人物找寻自我的 历程。本文分析了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达洛卫夫人》,讨论了她对个体生命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