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博士生导师和博士生的访谈和问卷调查,现阶段我国研究型大学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重点,在生源选拔上提高提前攻博、硕博连读和直接攻博的博士生比例;在课程学习与考核上严格要求学科综合考试,避免其流于形式;在博士学位论文指导上加强导师与学生的学术交流,真正实现"双导师制"和"指导小组制"。  相似文献   

2.
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与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影响高等学校知识创新的水平,也关系国家未来的整体创新能力。目前研究生的选拔和培养体系、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和科学研究实践等方面均存在制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全面推行以科研为主的导师负责制和导师资助制,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纳入学校科技发展的总体框架,强化学位论文中间环节的监督和严格答辩程序,同时为研究生搭建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平台,科研创新氛围,可更好地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如何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博士生创新能力,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博士研究生教育要从重视综合素质和研究能力,改革“应试型”选拔方式;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促进学位类型多样化;优化课程设置,改进课程质量;建立导师组,实现指导方式的多样化等几方面努力,从而提高我国博士整体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4.
同等学力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同等学力人员报考研究生是研究生生源的重要类型,也是大专和本科学历人员再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同等学力研究生的招生存在报名条件要求不统一,资格审查弹性大,复试录取把关不严等问题,致使培养过程中教学、科研等工作难以开展,论文质量无法保证,阻碍了同等学力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今后应规范招生制度,加强资格审查和考核力度,实行导师参与报名审查,专家组集体复试,限额录取,增加课程、实践环节的补修,实行真正的弹性学制,把好"出口关",从根本上保证同等学力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事态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透过最近发生的"博士生炒导师鱿鱼事件",以社会角色视角,分析我国高等学校中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新事态和关于师生关系的传统观念的影响,旨在说明按规范运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行为事件访谈和问卷调查,初步构建了高校研究生导师胜任力模型。结果表明:(1)研究生导师胜任力模型包括17项胜任特征,可归为三个层次:个性特质、知识技能、管理能力。(2)该模型与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中的9项一致,与高校知识工作者胜任力模型及科研项目负责人胜任力模型皆有8项特征相一致,模型体现了研究生导师工作表现中的多重角色要求:教育者、研究者和管理者。(3)模型中所揭示应变力、目标导向、团队管理等方面的特质和能力较为内隐,不容易被识别,在现实中经常被忽视,但却是新形势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前提,导师的管理能力应成为导师选拔、培训和考核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因而博士生导师的任职资格是至关重要的。相对于我国高校严格的博士生指导教师任职资格制度,欧美国家的高校对博士生导师任职资格考核更注重于教师的学术水平、指导能力和取得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的能力。因此,对国外高校博士生导师任职资格的研究,对我国高校博士生导师任职资格的改革将会起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研究生扩招后的新形势下,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导师队伍、怎样建设导师队伍是当前研究生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分析导师队伍建设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导师队伍建设的目标,通过学科建设、导师遴选、岗位培训以及岗位考核等方面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从创新的角度积极探索导师组制的培养模式,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勇于创新的导师队伍。  相似文献   

9.
以规范的导师组架构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生师比矛盾日益突出,研究生培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以此为切入点,提出导师组制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即以一位导师作为主带导师,若干位导师作为辅带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完成其学位论文。从理论上详细分析导师组制的优势,从实践上具体阐述导师组制的实施方法,并指出实施导师组制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以保证运用导师组制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0.
以创新为核心,从导师队伍建设、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制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和博士生在学期间论文发表制度四个方面建立和完善博士研究生培养创新机制,可以保证和提高博士学位授位质量。  相似文献   

11.
针对近几年来研究生中的学术失范现象,从原创性设计和道德品德的角度,探讨了导师如何对研究生进行学术行为不端的管理策略:导师带领研究生踏踏实实地开展科研创新活动,并对撰写论文过程严格把关;导师与研究生管理部门一道汲取国外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加强学术诚信教育,改革现有的评奖和激励机制,将学术道德状况记入个人诚信档案,使学术行为规范化,在培养使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其学术道德水准。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研百名导师对硕士研究生选拔机制改革问题的看法,从导师视角对目前硕士生招生制度主要环节进行了深入分析.重点探讨了硕士生选拔定位、复试、免试推荐和生源问题,并提出了相关设想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近几年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基础上,西南科技大学以“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体制为背景,结合自身实践,探索创新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坚持“重理论、强实践”的人才培养理念,从培养方案、导师组制、实践环节、学位论文以及质量评估等六个方面,就进一步做好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工作进行探索与实践,达到了促进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水平不断提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中国博士研究生招考方式调整为普通招考、硕博连读和直接攻博三种方式。当前招考方式无法客观、科学和全面地衡量报考博士考生的真实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而且复试难免会有流于形式的嫌疑。一些学校已经开始试点取消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而实行“申请-考核”制度,这种做法与国际惯用的研究生入学方式相似。但招生单位必须正确处理好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生源结构与选拔质量、应试方式与研究生培养质量之间及招生单位自主权与考生选择权之间的矛盾;还要不断完善招生选拔机制,推进“申请-考核”制度及完善博士研究生导师评定制度。  相似文献   

15.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结合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提出对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几点建议:博士生优秀生源的选拔,发挥导师团队集体指导的优势,为博士生选择正确的研究方向和学位论文课题,为博士生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以及加强博士生的学术交流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任务和评价指标,而博士研究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博士生高水平论文发表数量是衡量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管理学作为研究生培养的13个门类之一,研究管理学博士生高水平论文发表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设计/方法选取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D大学2009~2019年的管理学毕业博士生为研究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管理学博士生高水平论文发表的影响因素。结论/发现导师科研能力、学习方式、出国/出境培养经历对管理学博士生发表高水平论文有正向影响。入学年龄、导师社会服务能力对管理学博士生发表高水平论文有负向影响。此外,毕业条件和硕士就读学校类别没有显著影响。根据研究结果,给出了提升管理学博士生高水平论文发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博士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关系到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管理体制的完善,是提高博士研究生教育水平的重要的前提;有效的措施是保证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手段。所以加强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整体水平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研究生教育需求大于供给的现状以及未能真正实现宽进严出的培养政策,探讨了研究生选拔制度与选拔质量及公平性的关系。认为一项合理有效的研究生选拔制度应该首先保障研究生选拔的总体结果优化和入围机会公平,其次才是导师的个性偏好。论文剖析了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选拔制度,认为现行选拔制度在保障总体选拔质量优化的前提下兼顾了导师的个性作用,这种选拔模式符合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9.
一定的教育受到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条件的制约,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原理。学生培养方式受制于社会的经济方式就是这一原理的具体体现。“师徒制”带有中世纪手工业者行会中师徒关系的某些特征,学生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导师小组制”弥补了“师徒制”的不足,但因形式松散,没有从实质上改变导师与博士生之间的主动与被动的关系模式。“导师课题组制”是以导师申报的科研课题和科研经费为依托,以博士生为创新主体的指导形式。这种形式对导师和学生提出了各自的角色要求,有利于改变现行的招生方式,有利于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有利于促进学科结构调整和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20.
应用型学科担负着实用科技研发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艰巨任务,该类学科的研究生导师作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主体,其专业实践能力对完成这一战略性任务至关重要。以应用经济学为例,进行了研究生导师专业实践能力现状问卷调查,认为应按照逐步实现“操作目标”“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的思路,通过对政策制度等外界因素的“操作”,促使导师对专业实践能力引起重视,从而实现提升研究生导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