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连锁零售业基层员工的非正常流失已成为制约广东省连锁零售业发展的瓶颈。本文以工作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以190个基层员工为研究样本,通过数理分析方法,探索组织社会化策略对基层员工离职倾向影响的理论机制。研究发现,工作满意度对离职倾向显著负相关,组织社会化策略显著影响基层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但就影响的统计显著性与经济显著性来说,内容策略和社会策略的影响显著,情境策略影响不显著,工作满意度在组织社会化策略和离职倾向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员工工作满意度提高可降低员工的流失率。  相似文献   

2.
卫云  许芳 《中国劳动》2016,(6):65-70
近年来,组织文化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研究备受关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本研究提出组织文化、工作价值观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的理论模型。并运用SPSS 16.0和AMOS 17.0软件对248份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宗族型文化、创新型文化、市场型文化与员工目的性工作价值观、工具性工作价值观和员工创新行为显著正相关,层级型文化与员工目的性工作价值观、工具性工作价值观和员工创新行为显著负相关;员工工作价值观在组织文化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据此,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以促进员工的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新形势下对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新要求,改革退休干部管理制度,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管理,按退休干部居住区域建立自管组织。实现自我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退休干部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目前,笔者对退休干部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进行了浅层思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新形势下对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新要求,改革退休干部管理制度,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管理,按退休干部居住区域建立自管组织.实现自我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退休干部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目前,笔者对退休干部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进行了浅层思考.  相似文献   

5.
新员工导入培训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员工导入培训是指对新员工的上岗培训和文化传承,包括为新员工开设统一的培训课程,并实施新员工指导人计划。新员工导入培训作为员工培训的前奏,对员工保留和组织社会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很多知名企业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新员工培训  相似文献   

6.
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是为实现组织和个人目标而由组织主动采取的一系列旨在开发员工潜力的措施。随着科技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企业组织形式也向全球化、信息化、扁平化、虚拟化、小型化转变。组织为追求灵活性与弹性,不愿也很难提供终身就业保障;雇员也不再是在一两个组织,而是在多个组织、部门、职业、岗位实现终身职业生涯目标。因此,新时代组织职业生涯管理责任被界定为给员工提供必要的支持与激励,通过多种策略协同提升员工终  相似文献   

7.
<正>起源于美国的员工帮助计划EAP,可以帮助组织成员及其家属解决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组织成员的工作绩效和维护组织成员的身心健康。十几年前,我国部分行业开始实施EA P,并且取得了一定效果。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新员工当前的心理与行为状况、大学生新员工E A P需求情况、用人单位实施E A P情况和实施EAP存在的困难等,为用人单位针对大学生新员工实施EAP提供方案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8.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指退休人员办理退休手续后,其管理服务工作与原企业分离,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人员移交街道和社区实行属地管理,由社区服务组织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9.
<正>如今,如何做好员工职业健康的管理工作,帮助员工避免和解决职业健康问题,已然成为现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然而长期以来,人们更多的是注重员工的身体健康以及影响身体健康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等,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被忽视。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但指没有疾病或是不正常现象的存在,而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上能够保持最佳状态。而情绪劳动作为可能诱发员工职业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其对个体和组织的重要影响在组织行为学领域得到了验证。因而,本文从情绪劳动的视角切入,探讨企业员工职业健康管理的干预策略,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人力资源高绩效工作系统的重要内容,职业生涯管理是组织和员工共同的需求,员工需要组织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否则会通过外部职业流动寻求发展;而员工能力的提高和职业发展又使组织拥有了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最终改善和提高组织绩效。当前,雇佣关系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一方面,技术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等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使组织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强,需要根据顾客需求适时灵活地调配员  相似文献   

11.
法的溯及力,也称法的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对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国务院于2003年4月27日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第64条规定:“本条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本条例施行前已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尚未完成工伤认定的,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这里明确规定了《条例》是有条件的溯及既往,即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职工已经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了工伤认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职工工伤认定仍在受理认定中,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尚未作出工伤认定结…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解决物质层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催生新动能,需要调动好政府与企业两方面的积极性,而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集中反映在政府与企业家的关系,为此必须全面认识并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现实生活中,对于政府与企业家的关系,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企业家层面仍然存在着许多模糊认识,这些模糊认识不消除必然会阻碍政府与企业家关系的良性发展。因此,需要在澄清模糊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政府与企业家关系健康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3.
初次分配公平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三个环节。从结果公平的角度讲,初次分配公平的直接表现是劳动报酬占比高。收入分配问题离不开基本分配制度,尽管学界对于按劳分配的范围、其主体地位的体现等问题存有争议,但是,贯彻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实现初次分配公平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必须探索按劳分配的有效实现形式。从贯彻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视角探讨初次分配公平问题,一方面,要优化宏观收入分配格局,通过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从而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另一方面,要优化劳动收入的内部结构,缩小各类劳动者之间的劳动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4.
当前,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广大劳动者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大事。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行为准则。因此,大力促进就业,解决好就业问题,也成为维护和巩固党群关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15.
竞业限制是法律赋予用人单位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免受侵害的权利,但同时《劳动合同法》也为其设定了相应的限制条件和相关义务,一是对竞业限制的主体范围进行限定,即限于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二是对竞业限制的适用范围进行限制,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不得到与原单位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  相似文献   

16.
卢纯佶 《中国劳动》2006,(12):13-1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把其作为政府和部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来抓。要正确处理好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要在发展经济的前提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在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社会保障与就业的关系,如果劳动者能够充分就业,且其收入都能达到或超过自身的基本生活水平,那么社会保障的压力就小,反之社会保障的压力就大。要正确处理好社会保障制度中…  相似文献   

17.
郭文龙 《中国劳动》2005,(12):14-15
作为确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重要凭证,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主要法律依据。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劳动用工很不规范而劳动执法监察又往往难以到位的现实环境下,劳动合同的立法引起了法学界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2005年10月21至23日,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年会暨劳动合同立法理论研讨会在上海举办,来自劳动保障部门、工会、企联等部门机构的专家和全国30多所院校的劳动法学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们就劳动合同立法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会议主要探讨了九个方面问题: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与原则、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的主体、劳动合同的效力、商业秘密与竞业限制、劳动合同的期限研究、解雇保护制度研究、劳动派遣的法律规制、非全日制就业的法律制度探讨、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8.
案例2007年2月16日,某县制衣厂47名职工集体向所在地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投诉,反映该厂经营者拖欠他们工资达48万多元,并提供了劳动者单方制作的拖欠工资清单。接到投诉后,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即时组织人员到该厂进行调查取证,该厂经营者亲戚提供的有关账簿显示拖欠劳动者的工资是30万元左右。由于该厂经营者已去向不明,劳动关系双方无法核对确实的拖欠工资数额,致使调查程序无法实质性继续开展。为此,劳动保障监察大队通过合法程序向该厂下达了《劳动保障监察调查询问通知书》,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与分析,首先对"新常态"和"过度劳动"问题作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适度劳动的含义、特征以及现实意义作了论述,文中指出:所谓的适度劳动就是个体在一定的劳动投入量的情况下,由工作所产生的压力处于个体承受范围之内,并且其工作表现处于最佳的状态。然后从适度劳动与"以人为本"、适度劳动的个体差异性、适度劳动的积极性、适度劳动的能动性以及适度劳动与工作繁荣的关系等方面的特征和意义进行了论述。最后指出新常态下适度劳动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新型就业形态下对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提出的挑战与应对方法,并具体介绍了韩国的新型就业形态现状。对就业数量和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因素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取决于这些岗位和工作变化过程中政府、企业、个人及制度如何适应和变化。为应对新型数字技术,要提供能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和培训机会,促进社会流动性,并完善劳动力市场制度,改善劳动标准和社会保障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