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等就业权是人权的核心内容之一。坚持公平就业、反对就业歧视,既是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要求,也是维护劳动力市场公正秩序的需要。自上个世纪中期开始,加强反就业歧视立法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近些年来,我国的反就业歧视立法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一些新的立法越来越多地体现了反就业歧视的精神,一些既有的立法通过修订充实了反就业歧视的内容。但是,对应于就业歧视现象仍频发生的现实和不断高涨的社会诉求,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依然任重道远。内容亟待完善,实施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国际立法为视角分析了就业歧视的定义和危害,通过与国际立法的比较找出了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与国际立法的差距,并提出了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设立专门机构、完善行政和法律救济机制以完善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3.
就业歧视立法规制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就业歧视行为在我国的大量存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加强就业歧视立法规制是十分必要的,在立法明确就业歧视的涵义并确立其判断规则,赋予被歧视者适宜的法律救济手段是反就业歧视的关键。一、加强就业歧视立法规制的必要性首先,加强就业歧视立法规制是在“强资本弱劳工”格局下保护劳动者权益,实现劳权的需要。当前,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劳工供大于求,资本供不应求,形成了“资本强势化”和“劳工弱势化”的局势,从而使劳工处于被动的和被选择的地位。我国也不例外,一方面,保护投资的法律法规政策日趋完善,使资本在整个社会中占有越来越明显的优…  相似文献   

4.
英国具有完善的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通过法律形式对各种就业歧视行为加以规制。其中,2006年开始实施的((雇用平等(年龄)规则》是一部专门针对就业年龄歧视问题的立法,该法不但明确定义了歧视的概念,还详细规定了法律适用的范围以及禁止的例外事项。为了对受歧视者提供有效的法律救  相似文献   

5.
用平等理念打造劳动法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劳动法制的关注,既是基于专业研究的需要,同时也是基于现实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失衡正在影响着社会的协调发展,在近二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我提出过制定就业促进法、反就业歧视法等新法来完善劳动法制的建设,更直接提出过修改《劳动法》的议案。劳动关系已经成为我国最基本、  相似文献   

6.
2012年7月,女大学生曹某以平等就业权被侵害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这是《就业促进法》生效后第一个性别就业歧视案件,标志着对性别就业歧视的司法维权的开始。我国应对相关立法进行完善,通过建立反歧视的专门机构、完善歧视案件举证责任的规定,将招聘阶段作为反歧视的重点等举措来减少就业歧视。  相似文献   

7.
美国反就业歧视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在经历了人权运动和女权运动之后,反歧视成为美国社会的共识,是最先制定反歧视法律的国家之一,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相关法律法规。为此,美国还成立了一个独立的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EEOC),专门负责大部分反歧视法律的执行,在禁止就业歧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本文对  相似文献   

8.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立法后评估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劳动》2007,(5):6-10
2006年底,国务院法制办公室首次启动了行政法规立法后评估研究工作,并确定了第一批评估项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是其中惟一的一部劳动保障立法。由国务院法制办政法司、劳动保障部法制司和劳动科学研究所三方组成的课题组经过调查和研究,完成了《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立法后评估报告》。现予刊登,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平等就业权是公民人格权和劳动权的重要内容,但平等就业权司法救济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权利保障举步维艰。通过对平等就业权案件进行实证考察,我国应当结合《就业促进法》的执行情况和司法实践,从新增"平等就业权纠纷"民事案由、完善举证责任倒置规则和就业歧视责任体系、明确就业歧视的含义与范围、扩大平等就业权的主体等方面完善反就业歧视立法,加强平等就业执法工作,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  相似文献   

10.
瑞典长期致力于促进包括就业平等在内的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平等,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建立起了一系列比较完善的反对就业歧视法律和制度。在加强立法活动的基础上,瑞典还注重执法机构的创建和处理机制的完善,工会组织发挥着巨大的力量。为监督这些反就业歧视法律的贯彻执行,瑞典专门设立了公平专员公署。在瑞典,民众参与反就业歧视的广泛性居世界前列,平等理念深入人心,这都为瑞典成功实施平等就业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郭文龙 《中国劳动》2005,(12):14-15
作为确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重要凭证,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主要法律依据。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劳动用工很不规范而劳动执法监察又往往难以到位的现实环境下,劳动合同的立法引起了法学界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2005年10月21至23日,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年会暨劳动合同立法理论研讨会在上海举办,来自劳动保障部门、工会、企联等部门机构的专家和全国30多所院校的劳动法学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们就劳动合同立法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会议主要探讨了九个方面问题: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与原则、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的主体、劳动合同的效力、商业秘密与竞业限制、劳动合同的期限研究、解雇保护制度研究、劳动派遣的法律规制、非全日制就业的法律制度探讨、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 4月19日,受劳动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委托,劳动科学研究所组织召开我国就业政策问题专家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包括,胡鞍钢、韩俊、葛延风、杨宜勇、张车伟、赵耀辉、杨团、高书生等.劳动科学研究所的部分专家也参加了座谈.劳动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失业保险司负责人出席了座谈会.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到会听取专家们的发言并讲话.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在人口众多和劳动力资源过剩的客观背景下,我国的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复杂.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城镇每年新增的适龄劳动人口不低于1000万,而与此同时,现有的1000多万下岗失业人员需要就业,数以亿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逐渐向非农产业转移.在今后的两三年内,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不少于2400万,而年度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仅有1000万左右.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困难行业、关闭破产企业、资源枯竭城市及困难群体就业难的问题更加突出.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这种态势构成了我国长期的、巨大的就业压力.扩大就业,减少失业,不仅是当前面临的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更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社会各界在关注就业问题的同时,更纷纷呼吁加快促进就业立法,对促进就业的各方面工作作出具体的规定,以解决当前就业领域突出存在的立法缺位问题;从根本上消除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无法可依以及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的种种就业歧视现象,以立法促进就业增长,保障公平就业.  相似文献   

14.
英国反就业歧视法律将就业歧视分成直接歧视和间接歧视两类,适用不同的证明规则。法律允许雇主提出真实职业资格、公共利益和肯定性行动三种抗辩。一旦证实存在歧视,雇主将被要求消除歧视造成的一切影响。此外,英国设立了平等及人权委员会,使得反就业歧视工作具有坚实的组织保障。鉴于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存在的诸多问题,可以借鉴英国法的相关规定,对就业歧视的概念、分类、判断标准、例外情形、举证责任分配、法律救济以及组织保障等问题作出界定。  相似文献   

15.
郭军 《中国劳动》2005,(12):6-8
作为确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重要凭证,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主要法律依据。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劳动用工很不规范而劳动执法监察又往往难以到位的现实环境下,劳动合同的立法引起了法学界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2005年10月21至23日,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年会暨劳动合同立法理论研讨会在上海举办,来自劳动保障部门、工会、企联等部门机构的专家和全国30多所院校的劳动法学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们就劳动合同立法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会议主要探讨了九个方面问题: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与原则、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的主体、劳动合同的效力、商业秘密与竞业限制、劳动合同的期限研究、解雇保护制度研究、劳动派遣的法律规制、非全日制就业的法律制度探讨、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6.
刘文华 《中国劳动》2005,(12):11-12
作为确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重要凭证,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主要法律依据。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劳动用工很不规范而劳动执法监察又往往难以到位的现实环境下,劳动合同的立法引起了法学界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2005年10月21至23日,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年会暨劳动合同立法理论研讨会在上海举办,来自劳动保障部门、工会、企联等部门机构的专家和全国30多所院校的劳动法学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们就劳动合同立法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会议主要探讨了九个方面问题: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与原则、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的主体、劳动合同的效力、商业秘密与竞业限制、劳动合同的期限研究、解雇保护制度研究、劳动派遣的法律规制、非全日制就业的法律制度探讨、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7.
在欧盟的法律中,关于就业、职业培训、劳动关系、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障等领域都有非常详尽的规定,欧盟(国际)劳工标准被认为是实现公平的全球化的有力保障和基本要求。同时,欧盟的立法标准适当,司法救济渠道完善,其刚性规则与柔性规则间也取得了平衡,对我国清理和完善劳动立法具有很大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作为确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重要凭证,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主要法律依据。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劳动用工很不规范而劳动执法监察又往往难以到位的现实环境下,劳动合同的立法引起了法学界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2005年10月21至23日,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年会暨劳动合同立法理论研讨会在上海举办,来自劳动保障部门、工会、企联等部门机构的专家和全国30多所院校的劳动法学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们就劳动合同立法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会议主要探讨了九个方面问题: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与原则、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的主体、劳动合同的效力、商业秘密与竞业限制、劳动合同的期限研究、解雇保护制度研究、劳动派遣的法律规制、非全日制就业的法律制度探讨、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9.
实行公平就业,反对就业歧视,保障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利,是就业促进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业促进法》对人们寄予厚望的反就业歧视也作出专章的规定,这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就业促进法》特别是反就业歧视怎样实施,怎样把纸上的  相似文献   

20.
就业歧视的构成要件是认定就业歧视的关键,是重要的法学理论和实践问题。美国法律明确把就业歧视划分为个体性差别待遇歧视、制度性差别待遇歧视、差别影响歧视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的就业歧视在构成要件、举证责任和诉讼结构上都有所区别。尽管就业歧视的构成要件是通过具体的个案来认定的,但在美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法律工作者还是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和普遍性的就业歧视构成要件理论,针对不同的就业歧视类型确立了不同的构成要件、判断规则和诉讼结构。其中一些认定的原则和标准,如"麦道测验法"、"五分之四法则"、"业务上必要"原则等,都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